APP下载

化疫情为契机,加强学生体育教育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德育新尝试

2021-12-05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亚太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家庭班级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潘 琦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身在武汉的师生经历了突然“封城”的寒假、全程网上学习的第二学期、复学后严格防疫的新学期……疫情改变了生活常态,对教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在这种背景下,班主任如何与时俱进抓好班级管理,是非常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日常班级管理中特别重视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所以本文另辟蹊径,从实践出发,谈谈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加强学生体育教育对初中班级管理的促进作用。

一、落实行动,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相结合

在居家学习阶段,笔者非常重视学生的家庭体育教育。首先以身作则,坚持每天运动两小时以上,给学生做好模范,大大激励学生坚持运动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利用各种网络手段,特别是网络直播、软件打卡等方式,每天鼓励、督促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定期定时展示学生运动英姿,评选运动小达人,帮助学生养成居家运动的习惯;同时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评选“运动家庭”。这一系列尝试在线上教学阶段取得良好效果:学生班级内交流活跃,师生关系融洽,班级氛围热烈有趣,学生网课上线率高,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关注度提高。

复学后,笔者继续将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教育相结合:在校时除了学校规定时间的广播操和跑操,笔者坚持每天带领学生利用晨会、午会等课余时间跑操、跳健美操,举行跳绳、踢毽子、丢沙包比赛;利用班会、队会开展跑步接力、两人三足、转呼啦圈等小组趣味竞赛;周末时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远足、跳瘦身操等,上传照片或视频在家长群定期展示;每周评选“运动小达人”、每月评选“运动家庭”,邀请学校领导和家长颁发奖状和奖品;平时注意将收集的学生与家长体育锻炼的照片、视频制作编排成美篇或新闻,向校刊或武昌区教育平台投稿,提醒学生家长观看。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贯彻“体育锻炼改变生活”理念,带领学生将体育锻炼落实到学校、家庭。这些体育锻炼不但丰富了学生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还大大拉近了师生关系,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和谐关系。

二、转变观念,重视初中生体育教育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科学研究表明,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健康,提升人体免疫能力,是有效预防呼吸性传染病感染的重要手段。下面谈谈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体育锻炼对初中生以及初中班集体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提升学生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由于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背景的差异,学生在学习上差异性极大,极容易造成部分学生“成绩不好、样样不好”的错觉。班主任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信。体育锻炼是个非常好的途径,可以展示学生学习之外的优点:拼搏、坚持、自律。并且锻炼之余带来外表、精神面貌的改变会让学生更直接感受到,靠自己坚持努力和不断挑战自我能让自己有所收获和提升,从而获得精神满足和自信。

(二)体育锻炼加强班级凝聚力

如上文所说,成绩的差异可能导致一些“后进学生”很难短时间内与集体同步,可能会造成他们的自卑情绪,表面上满不在乎,内心饱受煎熬,找不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而体育锻炼门槛低、参与度高,每个学生可以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展现自我、融入集体的方式。尤其是非竞赛类团体体育活动,如日常跑操、健美操、跳长绳,注重的是每一个成员的参与度,而不是技巧高低,每一个班级成员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为集体争取荣誉— —班级成员在集体体育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组织活动能力,激发爱心和社会使命感,久而久之,班级成员之间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班集体将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种在集体活动中提升的班级凝聚力,是靠任何说教都不可能完成的。

(三)体育锻炼促进家庭和谐

学校体育是家庭体育的基础,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新冠肺炎疫情给学校体育造成教学不便的同时,促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产生更加密切的关系,吸引家长参与到学生居家体育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加强情感沟通,共同增强体质健康,丰富家庭体育生活,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养成家庭体育锻炼习惯,化疫情危机为契机。

(四)体育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向我国的卫生体育健康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又一次认识到生命高于一切,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健康。因此体育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身体教育,而应站到生命教育的高度来思考其功能。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应当是实现健康幸福人生的重要途径,即从人生体育这一新方向来思考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改革。“人生体育”即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让人们能够健康幸福生活。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更应该认真开展好体育教育,才能为人们迎接健康幸福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关注细节,发挥体育教育效果

在学校开展体育教育,班主任可以借助体育教师的帮助,科学掌握时间、场地、方式等。家庭体育教育则主要是在放学后进行,实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贵在坚持。每个学生身体情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要养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需要学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例如,对于没有太多体育基础或体质较差的学生,可以从踢毽子、滚铁环等趣味运动开始,或者借助Keep等健身软件,跟学跟做,降低体育锻炼难度,有利于学生获得内心满足感,更容易坚持锻炼。

第二,采用奖励性评价等途径提升学生锻炼兴趣。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兴趣、毅力、自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浓厚的兴趣是前提。相比日常学习和学校体育锻炼,家庭体育锻炼更需要鼓励、表扬、展示来提升学生锻炼的兴趣和坚持的动力。奖励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就笔者目前实践而言,同学、家人、教师的认可,挑战自我成功后的精神上的满足是最有激励效果的。这需要班主任及时进行奖励性评价,并提醒学生和家长相呼应,形成学生对体育锻炼感受的正面循环,达到自律、自信、自发进行的效果。同时还有必要通过强制性手段,比如建立打卡、检查锻炼效果、交照片视频作业、周期性总结的方式,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按量参与家庭体育锻炼,及时反馈锻炼情况,从而确保家庭体育教学的质量。

第三,充分联系家长,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与学校体育相比,我国家庭体育更是处于边缘地位和认知短板,存在认知程度较低、参与意识淡薄、参与兴趣不高、参与行动不足、父母融入孩子家庭体育活动匮乏等问题。所以,促进家庭体育锻炼一定要充分发动家长,让家长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体育锻炼带给孩子和家庭的正面影响。正如中央广播电视台评论员白岩松所说:“体育应该成为中国人更多的东西,应该让体育成为中国人的家风,这是此时中国最需要的东西。”同时,为了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可以开展班会,邀请表现突出的家长来校领取“运动家庭”奖状或为学生颁发“运动达人”奖状,也可以收集有家长参与的家庭体育锻炼影音资料,做成美篇及时反馈。

疫情防控常态化将长期存在,面对形势的新变化,班主任要多角度尝试德育工作新方法。可以尝试将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教育相结合,达到体育教育“教健康知识、传运动技能、练身体素质、育品德意志”的目标,帮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学生家庭和谐,提升班集体凝聚力。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家庭班级
班级“四小怪”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不称心的新班级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班级被扣分后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