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21-12-05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洪翠玲

亚太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史料历史

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 洪翠玲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载体,历史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同时是情感教育。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历史学科的教学也逐步由单一知识讲解转为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对历史的认知。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学生理解能力不足,还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引导,保证课堂效率。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结合问题启发思维,提升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中,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需要记住相应的知识概念,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加以了解,同时还应该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条件以及对人们的深远影响。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具备对比、判断推理相关历史原因的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层面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虚心学习、虚心求教、大胆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时,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率先导入新课,在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难度较大的问题:“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展开的原因以及相关条件是什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相应的课件,明确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的原因以及先决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阅读相关的教材内容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相关的问题加深对资本主义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的直接动力是什么?“我们已经了解了诸多革命史,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革命总伴随着血腥与战争,但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场革命没有宫廷政变,没有残酷的杀戮,这是一次和平的变革,却直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对社会关系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展示相关的课题: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生产方式,由手工逐渐转变为机械制造。教师可以趁机提出问题:“在18世纪中期,何种制度的国家渴望发展生产力?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学生经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对历史的了解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借助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相对简单的叙述对工业革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

二、结合地图设置情境,培养时空观念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相比于枯燥的文字,他们更加擅长阅读图片以及视频信息。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地图以及图片,教师可以借此创设教学情境,适当结合历史地图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课堂,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述“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地图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教师还可以适当向学生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比如卫青、霍去病漠北战役,匈奴和汉朝之间的战争、丝绸之路的作用,同时结合当代的地图讲解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陆上丝绸之路,结合当下的“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分析。此外,教师还可以讲述河西走廊的地理重要性,将历史和地理进行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学习素养。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创设相应的情境,例如在讲述“动荡的春秋时期”时,可以结合相关的视频讲述人物,同时结合相关的影视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如电视剧《大秦帝国》的片段,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结合地图讲述河西之战、长平之战等,使学生真正了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三、结合史料讲述方法,培养史料意识

在诸多的历史素养中,史料实证意识是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史料完善对历史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适当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学生讲述史料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述“秦统一中国”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首先讲述秦统一中国的相关历史典故如“一字千金”。教师还可以结合《战国策》里的“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少时与丹欢”,以知晓燕太子和秦王政少年相识且是朋友。教师还可以结合《后汉书》中的记载,向学生讲述秦始皇帝陵的景象:“宫观百官,奇器珍怪,悉藏满之。以白银为江河,以黄金为孚燕。”教师借助相关的史料,向学生讲述秦统一中国的历程,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对后世万民的作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秦国二世而亡的原因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使用史料的方法,通过多元选择、多方求证、谨慎甄别,以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四、结合内容讲述规律,培养唯物史观

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结合相关的内容,讲述历史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唯物史观。教师还可以借助具体的事件进行相应的分析,使学生知晓人民与历史潮流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述“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告诉学生历史是动态变化螺旋上升的,历史并非由单个人决定,而是由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历史的发展。如:为什么春秋战国之交,各国纷纷走上了变法的道路呢?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得生产力得到发展。尤其是粮食产量提高,使一部分劳动力与土地解绑,部分被军队、徭役等吸纳。而军队、徭役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原来的组织形式就不再适用,造成混乱和动荡,那么就迫切需要组织结构的改变。同时,借助新的生产力而崛起的新贵族,迫切希望扩大权利,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推动变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是许多因素相互影响最终导致的结果,英雄是诸多因素中影响较大的一个,但真正促使历史趋势形成的是人民群众。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唯物史观,教师还可以结合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中青铜仙鹤的故事,让学生知晓英雄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区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结合事件讲述内涵,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最重要的不是细节的知识,而是一种传承下来的情感。我们崇尚的那些历史人物归于长河之中,他们化为泥土,成为支撑我们站立的土地,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刻告诫我们,我们是谁,我们要成为谁,以及我们身上肩负着的历史重任。所以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讲述历史知识,更要讲解其中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间的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相关台词进行,比如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对话。李大钊:“何谓老路?”陈独秀:“政权更迭,推翻一个旧王朝,建立一个新王朝,循环往复,这是老路。”李大钊:“那何为新路呢?”陈独秀:“不知道!我正在找!”教师可以借此告知学生中国人民正是在黑暗中探索,最终获得成功。教师还可以告知学生对于当下的社会,要如《觉醒年代》中所说:“凡是违反科学与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遗留、圣贤之垂教、社会之崇尚,皆不值得提倡。”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片段,讲述辜鸿铭先生那句“我的辫子在头上,诸君的辫子在心里”,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是帝王将相的壮志、文人墨客的风骨、黎民百姓的悲喜。历史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基,借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为前提,重点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以及时空观念,还应该时常联系当下,综合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还应注意到历史是情感教育,所以对学生的爱国精神也应进行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地图,以鼓励学生进行研学,做到知行合一,真正理解历史教育的本质。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史料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工业革命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工业革命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