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谈心谈话身份建构的思政教育功能研究

2021-12-05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职学院龚匡满

亚太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谈话身份话语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职学院 龚匡满

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是致力于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与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建立完美沟通的重要手段,提升辅导员谈话工作效率不但是必须而且是必要的。关于辅导员谈心谈话的研究已从多个方面开展,许多学者对辅导员谈心谈话的重要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和论述,并将特定方法或模式运用到辅导员谈心谈话中,提升谈心谈话的效果,比如理性情绪疗法、意向对话技术等,分析了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容易产生的误区,但是从语用身份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引入语用身份论开展研究,旨在对辅导员谈心谈话提出新的行动策略,使辅导员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一、辅导员在谈心谈话过程中语用身份的动态建构

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是否只建构辅导员或老师这一身份,是否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境不同而变换建构其他身份,这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语用身份”还是相对比较新的一个概念,由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提出。“语用身份”是指“语境化的、语言使用者有意无意选择的自我或对方身份,以及说话人或作者在其话语中提及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他者身份”。简单来说,当一个人在具体交际语境下发出特定话语时往往使用某一具体社会身份,这种具体身份与具体语境、话语发生联系,便称为语用身份。说话者可以在具体情境中建构特定的家庭身份、个人身份、社会身份以及虚假身份等。在辅导员谈心谈话的过程中,辅导员必须选择或建构一个身份来与当前的情境契合,并通过与学生交谈来实现谈话目的和交际需求。辅导员所说的内容必须与其选择或建构的身份匹配并一致。辅导员所选择或建构的身份也决定了他将要说的内容。

语用身份将交际者选择或建构的身份看作一种解读资源、施为资源、人际资源、阐释资源和评价资源,本研究从施为资源和人际资源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如何通过选择或是建构特定的语用身份来达到特定的谈话目的。

二、辅导员语用身份建构的类别

辅导员建构的语用身份通过话语来体现,其中指示语的使用和话语特征是捕捉语用身份的关键信息。辅导员建构的语用身份可分为五大类,包括默认身份、类属身份、隔离身份、阐述身份和综合身份。类属身份又可进一步分为类长辈身份和类朋辈身份。(为保护隐私,以下例子中出现的教师姓氏都用字母表示)

(一)默认身份

默认身份是指辅导员通过指称词和职业称谓构建的典型辅导员、老师和教师身份。

【例1】(语境: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谈话)A辅导员:你觉得是因为别人对你不好,还是老师对你不好,还是谁对你不好?从老师的角度担心,就是你自己没有认识到问题。

默认身份是辅导员最经常也是容易构建的一种语用身份。第一人称“我”和职业称谓“老师”“辅导员”等是构建默认身份最直接的方式。

(二)类属身份

类属身份是指辅导员通过指称词和话语表达构建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包括类似学生长辈的身份,如含父母概念的角色身份、亲切教师等,和类似朋辈的身份,比如朋友、哥哥姐姐等。

【例2】(语境:期末考试前的动员谈话)B辅导员说:也说了这么多了,期末考试就要到了,B老师很看好你,你可不要让他失望。

在本例子当中,辅导员采用了职业称谓“B老师”和第三人称“他”来构建亲切教师的语用身份。如果直接用“我很看好你”“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则明显加重了老师的命令语气,拉大了与谈话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谈话目的的实现。该语境下,辅导员建构的语用身份突出了人文关怀和情感互动,无形中给谈话学生增加了精神力量。

【例3】(语境: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谈话)C辅导员:从老师的角度来讲,从来都是把你当作自家的孩子来看待,所以我一直跟你有互动,从来没有把你这个孩子看轻过。

在上述例子中,辅导员通过话语建构了类似父母的语用身份,来引导学生回想母爱父爱的美好,从而进一步拉近与谈话学生的心理距离,推动谈话的进展。

【例4】(语境: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谈话)D辅导员:老师也没有比你大多少,有什么问题你直接跟老师说,微信都可以。

虽然本例子中出现了职业称谓“老师”,但是该句话的句子表征是希望给谈话学生留下同龄人可以交谈的印象,试图构建类朋辈身份。

(三)隔离身份

隔离身份是指辅导员通过指称词和话语表达构建与学生的疏远关系,如以含父母概念的角色身份来实行命令言语行为等,此种类型的语用身份通常在批评教育的语境下出现。

【例5】(语境:学生未如期提交入党申请书修改稿)E辅导员:我们辅导员哪个不是晚上都在加班,就你忙到没有时间来改。

人称指示词加名词构建的名词所属语用身份可传达该身份的权威和背景。在这个例子中,人称指示词“我们”和名词“辅导员”组合构建的辅导员身份突出强调了辅导员的权威性,传达了不满和愤怒的情绪,拉大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6】(语境:谈话学生军训期间偷跑离校前往体育场观看球赛)F辅导员:你擅自离校,假如发生踩踏事件,你受伤,你爸妈找到学校来,我要怎么和你爸妈说,怎么来给你负这个责任!

在上述例子中,辅导员通过引入“你爸妈”来建构一个对于学生来说有约束力的类父母语用身份,对学生进行施压。同时,通过话语构建与学生家长对立的语用身份,拉开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有利于批评教育的展开。

(四)阐述身份

阐述身份是指辅导员通过话语阐述党的方针政策说明、教育法律法规、学校相关规定等实施解释说明类行为。

【例7】(语境:学生多次旷课)G辅导员:学生手册就在你面前,你自己看看,学校规定无故旷课满10个学时开始处分。

【例8】(语境:学生申请入党一个月内谈话)H辅导员: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个最基本的内容要记得。

在上述例子中,辅导员客观阐述相关规定,如学校关于旷课的规定和处理,以及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将党的相关内容有效传达给学生,阐述身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综合身份

综合身份是指辅导员通过指称词和话语表达,构建介于明显默认身份和明显其他三类身份之间的情况。这类言语表述既可以在默认身份下使用,也可以在其他三类身份下使用。

【例9】(语境:学生未如期提交入党申请书修改稿)I辅导员:我现在就想问问你,辅导员的话在你心中的分量有多少!

在上述例子中,职业称谓“辅导员”直接建构了辅导员的语用身份,但在当前的语境下,辅导员的意图是建构隔离身份来突出辅导员的权威性,从而对谈话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在这个语境下辅导员建构了一种综合身份。

三、加强谈心谈话的思政教育效果

本研究从语用身份的视角,分析了辅导员在谈心谈话过程中建构的语用身份。结果显示,辅导员在不同谈话语境下会建构五类身份,默认身份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语用身份。建构类属身份有助于拉近与谈话学生的心理距离。当谈话学生出现明显的行为偏离时,隔离身份的构建尤为突出,其目的在于问责和批评教育。阐述身份是构建辅导员良好形象的重要方法。不同的语用身份通过不同的话语表征体现,为辅导员谈心谈话提供了不同的策略方向。结合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辅导员首先要提高自身话语表达能力,对学生的问题有明确的把握,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好的了解,为谈话语境下构建语用身份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辅导员可以灵活地激活不同的语用身份来推动谈话的进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员不可一味地迁就学生,频繁建构类属身份,拉近学生关系,甚至讨好学生。在原则性问题面前,辅导员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最后,育人理念需一直贯穿在谈心谈话的始末。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解决学生问题,更要对学生“三观”的树立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影响。不同语用身份的构建可以传达不同的教育理念,对辅导员开展谈话从而影响学生有非常好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谈话身份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跟踪导练(三)(5)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1)阅读理解两则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