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2021-12-05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陈小芳

亚太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权责权力学术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陈小芳

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明确地强调了要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任务推进和落实执行。二级学院是高职院校治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和职责,其治理能力、管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和决定高职院校的综合性发展、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当前,在推进我国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改革的过程当中,强调将管理的重心不断下移,给予二级学院更大的自主权,需要不断地提高二级学院的内部治理能力。

一、提升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内部治理能力的作用与意义

内部治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开展和实施主要针对的是高职院校内部的各个主体、各个机构,强调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各项权利义务,优化权力配置,改进和完善高校的机制运行。新时期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强调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任务进行推进和执行落实,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高校的治理结构。201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更明确地强调了“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给予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更大的自主权,促进其不断提高自主治理、内部治理的水平。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在扩大,招生的类型更加多样化,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为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各项要求,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形势变化,破解各项热点和难点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二级学院的内部自治,提高其内部治理的水平。此外,二级学院是高职院校治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和职责,其治理能力、管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和决定高职院校的综合性发展、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影响着高职院校的运行效率和效果,高效创新和改革给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内部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内部治理的现状

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不仅要求调整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还需要积极地推进内部治理机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内部治理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主要集中在各项权力决策主体的构成及其运行方面。强调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综合化的治理,协调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各项权利义务,优化权力配置,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有效提高学校内部机制的运行效率和效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综合管理、学生管理、运营发展等提供支撑和服务。当前,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推进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意识到了提升二级学院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都在采取措施和手段,以增强其内部管理的能力水平。但是在具体实施中,高校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相关工作的执行和实施参差不齐,部分院校的二级学院内部治理还存在不足和问题,亟须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三、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内部治理的问题

(一)党委领导权不够突出

大部分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行政领导为业务性,在面对院系内部重大事项的时候,拥有比较多的发言权、掌控权;二级学院的党委日常主要起到的是服务保障的功能作用,并没有很好地凸显和体现政治引领的作用,很容易在院系管理和治理的过程中出现党、政权责不平衡的情况。而坚持党的领导,是高职院校内部规范有序治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二级学院党委工作得不到有效执行和落实,其核心领导地位得不到有效凸显和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院系内部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等造成影响,无法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提供明确的方向引领,影响了二级学院内部行政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和实施。

(二)行政聚合力不强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内部还会设立很多个行政机构和基层单位,如系、教研室、研究中心等,在二级学院管理和治理的过程中,行政领导的职责、分工明确清晰,各领导主要负责自身所属的相关内容,很少主动地参与职责范围之外的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事项,在遇到重大事项需要决策的时候,一般也是通过党政联席会的方式进行,很多时候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前提的考虑和沟通不充分,很容易影响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导致决策的效率不高。在日常院系内的管理和治理方面,各相关主体、行政领导间存在的交叉比较少,协调性不强,共同参与、联合治理的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级学院内部的行政聚合力,进而影响治理水平和治理效率。

(三)学术权力表达不充分

很多高职二级学院的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权责的设置方面也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如二级学院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权责不明、边界不清,甚至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冲击。实际工作实施中,学术的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学术委员会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没有严格依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在很多学术事项的决策方面缺乏主导权,在学院内部的专业设置方面缺乏话语权。二级学院内部治理中,学术权力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民主参与性不足,得不到真正有效的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级学院的运行效率。

部分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教师和学生参与内部治理的意识不强,大多都是通过座谈、调研的方式进行,缺乏完善的民主参与机制。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

新时期,科学合理地将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应用到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综合管理和内部治理方面是必然趋势,但很多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相关方面的工作存在不足和问题。在治理的时候,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水平不高,在构建二级学院内部的网络平台、数据平台、社交平台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治理体系,没有科学地将智慧校园建设、内部治理体系构建、治理能力提升有效地结合起来。

四、提升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内部治理能力的对策

(一)坚持党委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的政策方针,确保党委的服务保障、政治引领、核心领导的功能作用有效发挥,为二级学院内部治理和各项业务的实施提供方向指导,确保其在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构建权责清单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要确保自身的权责规范、权责明确,在学院内部构建完善的权责体系,与各部门的人员签订权力责任书,确保权责的有效执行和落实,为业务活动的规范化进行提供支撑。

(三)完善治理结构

要提高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内部治理水平,就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其治理结构。具体实施中,要保障二级学院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权责明确、边界清晰,减少学术的行政色彩,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办事。要强化学院内各个基层单位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既要保障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清晰明确,也要引导其主动参与内部治理、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事项,提高学院内部共同参与、联合治理的水平,增强学院内部的行政聚合力,进而提高治理的水平和治理的效率。

(四)加强民主治理

提高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民主治理的水平,并扩大民主组织、教师和学生在学院内部治理中的参与深度和广度,搭建与教师、学生密切沟通和联系的渠道,如开展座谈、专项调研,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开通网络投票、意见邮箱等,确保师生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能够有效地落实并发挥相应的价值作用。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需要科学地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进行内部治理,实施系统化、综合化的治理,根据现实工作的需要,在学院内部构建完善的网络平台、数据平台、社交平台,强化治理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和交流。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治理体系,将智慧校园建设、内部治理体系构建、治理能力提升有效地结合起来。

推进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需要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和要求,重视不断提高内部治理和管理的能力水平,积极推进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准确把握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二级院校设置的学科特点、管理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地优化和完善高职二级院校的领导、组织架构、治理结构、组织文化等,在学校内部构建清晰的治理架构,以促进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间的良性互动;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确保各主体明确自身的权责,充分发挥各种职能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民主集中、保证学术,加强民主监督,健全多元参与治理模式,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内部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推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权责权力学术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中的应用探究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学术
论高校辅导员权责不对等及其对策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