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教材兴趣因素,践行数学快乐教学

2021-12-05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特殊教育学校吕从强

亚太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培智智力障碍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特殊教育学校 吕从强

在生活数学教材中,无论是配图、例题、操作、练习题,还是实践题或应用题的文字叙述,都蕴藏着兴趣因素。我们提倡快乐教学,应“以生为本”,从挖掘教材内容潜在的兴趣因素着眼,采取为教材内容服务的快乐教学形式,做到内容和形式统一,把提高培智数学教学有效性落到实处。

一、从培智数学教材的直观性中“逗”趣

培智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培智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十分有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直观因素,诱发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数学符号很重要,但是也很抽象容易混淆,智力障碍学生学起来会感到乏味,我们可以根据符号的特点和智力障碍学生的心理爱好进行教学,以激发其学习热情。教学“大于号,小于号”时,指导智力障碍学生观察“<”(小于号)像什么,并用粉笔轻轻勾勒出小鸡的头部(向左,不张嘴。)生:小于号像小鸡尖尖的嘴巴。“>”(大于号)像什么,再勾勒出一个小鸡的头部(张嘴。)生:大于号像小鸡张大着的嘴巴。紧接着,笔者教学生利用顺口溜记忆“两个数比大小,小鸡张大嘴巴向着大数跑”,把这一组易混淆的数学符号教活,强化智力障碍学生的有意识记。

培智教材里直观形象的主题图能丰富智力障碍学生的感性知识,为形成智力障碍学生抽象的数学概念提供重要条件。在帮助智力障碍学生建立基数、序数概念时,笔者先引导智力障碍学生观看主题图,数一数图上有多少匹马,有几个人骑在马上,黑色的马排第几,使学生明白5匹马、5个人,这个“5”是表示事物的多少,第3匹马是黑色的,这个“3”是表示事物的次序。随后笔者组织学生做“看电影”的游戏,请5个小朋友拿着“数字票”去对号入座看电影,最后提问:“这里共有几个小朋友看电影?第一个小朋友是谁?第二个小朋友是谁?第三、第四、第五个呢?”这使学生对基数、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紧扣主题图的游戏使智力障碍学生既能够解决问题,又玩得开心。笔者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教材的直观性入手,经常采用打比方、念儿歌、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逗”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使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抽象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从培智数学教材的相关性中“引”趣

培智数学教材编排有它的系统性,包含与之相关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数学知识一环扣着一环,相互牵引又相互干涉,教师只有俯视全套培智数学教材,熟悉全部知识点才能挖出新旧知识的相关联系点。重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教学,能使学生领略教材之间的有机联系,消除学习新知识的精神负担,从而培养和提高智力障碍学生探究新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如在“认识球体”教学中,笔者借助“圆形”和“球体”之间的联系,抓住它们的共性和不同点创设卡通情境施以教学:一天,熊大和熊二在森林里散步,分别捡到一枚金币和一个乒乓球,熊二说两样东西是一样的,熊大说不一样,于是它们争吵起来。同学们,你们觉得一样吗?把问题抛出后,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分别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叠一叠”“滚一滚”等活动来探索感知金币(圆形)和乒乓球(球体)的区别,最后抓住两者的关键差异给球体定义:“可以任意滚动的,从各个角度看都是圆形形状的几何体叫作球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互化教学,使之相互牵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发挥正迁移的作用,保持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使获取知识与学得有味结合起来,获得一举数得的教学效果。

依据培智数学教材特点,把相关教学内容和学科知识进行渗透,引发兴趣因素,减小学习坡度,有利于使智力障碍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无规律可循、无捷径可走,甚至是难以捉摸的,从而使他们从学习数学知识的相关性中产生一种简单的、系统的审美情趣。

三、从培智数学教材的逻辑性中“辨”趣

培智数学教材的逻辑性严密而完整,帮助培智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是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怎样把枯燥的概念教学上得生动有趣?教材中许多概念相互联系又相互牵扯,在教材中它们时常成双出现。笔者在课堂中常采用比较、辨别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并进行牢固记忆。如学习“循环小数”时,从例题“10÷23”“70.7÷33”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后,引导学生思考:“按小数部分的位数分,小数可分为哪几种?”“按循环节出现的情况,循环小数可分为哪几种?”启发学生由无限小数找到有限小数,以纯循环小数找到混循环小数,依据无限小数和纯循环小数的意义给有限小数和混循环小数下定义。这能使学生体会到无限是对有限而言的,有限是对无限而言的,纯是对混而言的,混是对纯而言的,避开无限就失去了判断有限的根据,脱离了有限,无限也就无法存在。同理,避开纯就失去了判断混的根据,脱离了混,纯也就无法存在。利用这种比较的方法,学生反复玩味,找到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脑海中形成准确的概念。同样,在教学奇数和偶数、真分数和假分数、钝角和锐角等概念时,都可以依据成对出现的特点,用找反义词的方法适时比较,揭示概念的内涵,把概念中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饶有趣味地建立起准确而又清晰、鲜明的概念。

四、从培智数学教材的科学性中“取”趣

教材的科学性是指教材中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有利于使学生从小受到正确基本常识的启蒙教育,从而培养初步的科学世界观。教学中,笔者把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潜在因素转为活跃因素,起到以趣引思和以思增趣的作用。

有学者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在“认识分数、小数”的内容教学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看看、量量、分分、想想,布置学生去超市看看商标,分组量量教室、走廊、门窗等。“把一块蛋糕或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想一想,能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整数往往是不能满足需要的,从而强调小数与分数的重要性。

培智数学教材中充满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突发点往往是知识的联结点,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就是揭示旧知识和新知识这对矛盾的关键。如在“20以内的口算”教学中,加减并教,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算减法想加法,教“11-2”时,想“2+( )=11”,“2+9=11”,所以“11-2=9”。教学“表内乘法”时,乘除并教,同样是依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如:“把8个皮球平均放进2个盒里,每盒放( )个?”列式是“8÷2=( )”。想“2和几相乘得8”,二(四)得八,所以“8÷2=4”。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揭示这些关系,并充分利用这些关系,使学生明算理、巧计算,从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教学时,笔者利用辩证法这一生动形式教给智力障碍学生领会学习的乐趣,既让他们在活跃的情境中牢固地学到知识,又使他们初步领悟教材的科学性。

五、从培智数学教材的思想性中“激”趣

培智数学教材的思想性很强,教学时要从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入手,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接受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如笔者对刚入学的孩子进行课堂学习的常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看主题图,教会他们文具怎么放、书本怎么摆,并时而用语言提示,看谁写字的姿势和图上的小朋友一样,做到了“三个一”。小朋友听后耸耸肩、挺挺胸,坐得更端正、更神气。学习“圆的周长”时,笔者向学生介绍“圆周率”是早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精密计算出来的π值,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教授学生“认识小数”时,给学生播放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失事纪录片,失事原因是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从而酿成惨剧,让学生既认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培智智力障碍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智力闯关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