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模式研究

2021-12-04欧晓君徐闻许锦欣林咏斯邓凌琳魏乐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新媒体

欧晓君 徐闻 许锦欣 林咏斯 邓凌琳 魏乐平

【摘要】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乡村的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现阶段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不足和挑战。本文结合梅州市五华县乡村发展的实际,对广东省数字乡村建设如何借新媒体之力给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数字乡村;新媒体;创新模式

【课题项目】2020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新媒体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202010564217)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1.037

1. 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

数字乡村建设是“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重要载体,实现乡村产业数字化、治理数据化、服务信息化以及生活智慧化,重构乡村现代化发展形态,打造乡村治理信息化的新模式。”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提出了要求。

我国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到2020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农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网络扶贫行动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东乡村积极与运营商进行合作,一方面在乡村中安装网络信息设备,为村民提供稳定的4G网絡,互联网普及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建设5G应用试点,实现“一云承载、一网连接、一网统管、一屏尽显”,围绕“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三农信息服务新体系、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等行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新开发的数字农业平台可以提供农业物联网,卫星、农情遥感数据,数据监测、溯源,农业监管,空间数据管理、监管决策大屏等能力,并融合5G+应用、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宽带等技术推出“5G+智慧农业+平安乡村”的整体解决方案。

2. 新媒体助力数字乡村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

广东数字乡村建设已取得初步进展,并顺利进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第二个阶段,该阶段任务要求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在新媒体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和挑战。

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基础项目(如投资建设信息网络、卫生安全等)和延伸项目(如消除城乡教育知识鸿沟、农业产业贸易、新媒体技术应用等)的投入比例悬殊较大。部分乡村进行基础项目修建后,除此美观、通讯、交通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善外,在“三农”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依旧不清晰。

在新媒体科普上还需加大力度。调研组在五华县的村落考察期间发现村民家中安装了宽带电视,用上4G/5G信号,但村民对新媒体技术与应用认识甚微,仅有少量中青年会使用手机微信、在线支付和观看网络视频等。

在乡村宣传与合作上,缺少与媒体、企业的对接和支持。村民对外界对接资源较为缺乏,部分家乡创业的年轻人建立农家乐、民宿,宣传策略上缺少新媒体思维和技术;规模种植农产品、建立中大型景区的村落更加需要农业技术研发企业、电子商贸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支持,需要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合作,推出自己乡村的特色旅游资源和优质农产品。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水平人才集中在城市。偏远缺少新媒体长期驻村人才,后备人才力量薄弱等;缺少高校等智慧产业深度合作互动;人才进场难且不稳定。村里缺少就业机会,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在乡村产业上,固守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没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精选项目。五华是南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酿酒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享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工匠之乡”等美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更应结合自身生态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独特的乡村景观。

3. 新媒体建设和发展数字乡村的对策和建议

3.1 政府扶持,加速引进资金资源

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优化乡村设备过程中,一方面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建设更为完备的基础设备,另一方面可以对引进企业开发广利,对发展前景较为突出的村落或者项目一对一的跟进,资源定点对接到乡村。

3.2 新媒体人才建设,当地与远程互补

团队认为从多方面着手,行成一个优势互补的乡村人才队伍。引进一部分知识教育科普人才扶智,提高村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村民发展乡村的意识,促进村民掌握致富本领。引进新媒体技术人才,可通过打造校地合作基地、学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方式,鼓励农业类、艺术类专业背景的人才定期到基层实践,将课堂所学在村中加以实践应用,并为村民带来新媒体前沿知识经验的分享。打造名人工作室,引进艺术家、正能量舆论领袖驻村创作——为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的同时,名人工作室也是宣传乡村的重要风景线。鼓励村民“回巢”反哺家乡,“留得住乡愁”才能留住人才,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村民回乡创业。中青年回归,通过家乡原有的土地房屋、民俗文化等资源满足生活所需,获得经济收入;互联网与新媒体可实现第二职业,拓展新的就业方式,并带动乡村富裕。中青年的回归,亦能使空巢老人的问题得到缓解。

乡村与专业人才的时间与空间的阻碍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被逐步攻破,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多平台互动以及远程监控,对乡村生产生活进行指导,解决人口老龄化以及空心村遇到的问题。鼓励无人种植、信息化监控、网络化经营等模式,依靠信息网络和先进设备就能大量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种植、灌溉、除虫害到收割、检测等步骤都能通过机器远程操控。乡村可以利用远程在场技术指导乃至直接控制乡村的智能设备,发挥技术和人才最大的效能。

在新媒体助力下实施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云覆盖计划,让村民享受到名师教育,结合生产生活需求与网络上专家学习交流。农民随时随地了解时事资讯和社会的发展,获取外界优质信息资源,缩小城乡之间的知识与信息鸿沟。

3.3 新媒体数字存档,云端收录乡村文化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日益成熟,我们可以建立乡镇专属网站,对五华县内乡村进行文字、视频、图片的及时存档,并通过VR全景技术等对村落环境、名人文物、故居进行拍摄,记录房屋整体样貌、屋内布置乃至建筑材质等。数字乡村网站管理者可作为“把关人”,允许自然村自主申请建立乡村主页,开放部分资料上传和编辑地权限,發动本村村民丰富家乡档案;允许转载来自其他网页的优质信息资源,最大程度整合已有资源;设立留言区,增强网页的互动性;建立年代故事相册,将乡村的发展面貌、重要活动等记录在云端。在加快我国数字建设同时,让乡村的变化被世界看得见,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

3.4 新媒体助力旅游,建立数字化平台

乡村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平台,为用户提供线上导览、线下游览相结合的平台,整合全省各村旅游资源和信息服务,加入出游必备交通出行、景区预约、旅游提示、精品线路等线上服务,并提供360°全景技术、直播、特色产品等远程场景式体验;可与微信等用户群较为广泛的社交软件打通,以小程序提高软件使用的便捷度;而平台则可以利用大数据计算对定位用户的偏好,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准投放;通过平台活动等形式提高与目标用户的互动。

3.5 新媒体游戏创新,“虚实共振”升级体验

随着游戏衍生品市场规模上升的态势,“动漫游戏+文旅”的模式在国内不断升温。数字乡村发展亦可以借鉴该种模式,将新媒体互动游戏与乡村发展相结合,利用二次元的长尾效应,形成“虚实共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视觉制作经验,以现实民俗故事为背景展开创作想象,通过喜闻乐见的人物设定、场景设计,在游戏中讲好中国乡村的故事,提高玩家对取景地的向往;用游戏奖励、跨平台链接等方式与当地的产业结合起来,加强新媒体与乡村的实际联系,共促乡村发展。如手游《江南百景图》以中国江南地区为样本,将历史典故、诗词歌赋、服装建筑等中华传统文化从各个细节层面以新的改编和植入作为内核,让这些尘封在历史篇章中的古朴变得耳熟能详。在角色扮演、情节探索的游戏过程中,玩家在虚拟的世界里体验参与快感,也对游戏的叙事文本记忆进行记忆,加深传统文化的认识。以五华县双龙山旅游景区为例,该景区结合横陂镇六村联动美丽乡村建设,主打生态休闲旅游,以古建筑、传统村落为重点,着重以双龙山旅游景区为载体,宣传当地历史与人物。在游戏中,通过文化特色挖掘和地方符号再造的方式,打通游戏娱乐与线下旅游产品之间的壁垒——游戏中出现的地方特色景点可以点击跳转线下的门票预约链接、点击该农产品形象可跳转到电商的购买链接;除此之外,可以打造IP人物,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引发打卡热潮,实现文创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4. 结语

本文简要概括了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梅州市五华县作为案例提出几点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和对策。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是任重道远时间紧,新媒体的发展给人才就业、农业生产销售、旅游发展、文化保护等带来更多想象和可能,为乡村发展数字经济、强化科技创新供给、繁荣乡村网络环境创造了条件,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形成更加完善的、智慧的数字化乡村,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新媒体应用前景广,我们要坚定国家战略目标导向,放眼国内外优秀数字乡村案例,把握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发展打造当地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乡村经济同时更要讲好中国乡村的故事,才能构筑经得起时代发展考验的中国新乡村。

参考文献:

[1]利夫·马琳维奇著.新媒体的语言[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M].2020年8月第1版

[2]梅燕、鹿雨慧、毛丹灵.典型发达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总结与比较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03):58-68

[3]李思聪.如何借鉴国外农村发展的的成功讲演[J].乡村振兴2021(07):93-95

[4]潘少玉.数字媒体技术在乡村旅游业中的应用[J].文化产业.2021(06):155-156

作者简介:欧晓君,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2019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乡乡村振兴,叙事学。徐闻,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2018级动画专业本科生,该项目负责人。通讯作者:魏乐平,,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新媒体、视觉人类学,该项目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新媒体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