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握手护理在情绪支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12-04沈逸潇季萍萍刘新义奚凯雯甘露方琼

现代临床护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疼痛情绪

沈逸潇,季萍萍,刘新义,奚凯雯,甘露,方琼

(1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上海,200025;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a 胸外科,2b 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上海,200025)

治疗性触摸 (therapeutic touch) 的概念由KRIEGER 和KUNZ 等[1]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是指护理人员将自身及环境中的能量通过转换有序地传输给患者,从而促进患者恢复的一种护理方法。握手是治疗性触摸的其中一种形式,是指个体间在人际交往中用手部动作进行的交流行为,是一种情绪传递的媒介,在情感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作为一种特殊的肢体接触形式,握手从深层次的情感护理出发[4],能够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从而使患者放松。护理人员简单的握手动作,不仅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还有助于减轻其身体上的疼痛。但握手作为一种简单且便于实施的心理护理手段,目前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较少[5]。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国文化背景与西方不同导致,即与陌生人的肢体接触易引起对方反感[6];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因为护理人员治疗性工作繁忙或出于消毒隔离的考虑等[7]。因此,本文对握手护理应用于情绪支持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通过介绍握手护理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成效等方面内容,旨在为进一步满足患者诊疗及姑息护理中的情感需求,减轻患者的焦虑水平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握手护理的作用机制

非语言交流是人类交流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8],握手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是具有移情作用的一种重要的临床护理手段,不同个体间能够通过握手传递不同情感[3,9]。KWON 等[10]研究发现,握手是一种简单有效且低成本的镇静辅助方法,可显著缓解患者在膀胱镜检查术中的焦虑情绪。手术室环境容易加剧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但握手能够加深患者被关爱、受尊重、被理解的主观体验,让患者感到温暖、不害怕[5]。当患者的焦虑水平较高时,握手使其感到备受重视,从而使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达到一种共情状态,患者知道护理人员能够理解其感受,因而安全感增加、孤独无助感下降,焦虑情绪得到缓解[4]。KRAUS 等[11]研究发现,握手会减弱情绪脑区的反应性,并降低区域间的连通性。局部皮肤感受器接收握手的机械刺激,通过反射弧传递到大脑皮层体表感受区,然后被控制情绪的中枢下丘脑整合,进而调节情绪变化,降低负性情绪。此外,也有研究表明[12-13],握手、拥抱等触摸会向大脑发出信号,使得迷走神经的活动增加,令神经系统放松下来,从而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握手对生理反应、情感、认知和互动行为等均会产生有益影响,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疼痛,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从而改善治疗效果[5,14]。

李艳丽等[15]研究发现,握手与信息支持联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改善患者术中的不适,同时缓解其疼痛感。研究报道[16-18]握手对疼痛具有缓解作用。目前与握手相关的镇痛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触觉刺激可以通过中断脊髓的疼痛输入,并分散疼痛者的注意力,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16]。研究发现[17],握手或拥抱等接触会减少使人精神紧张的荷尔蒙皮质醇的分泌。此外,握手有助于减轻疼痛还可能与疼痛者和护理人员的脑间同步有关,握手使大脑与大脑之间的脑区连接增强,脑间同步参与了疼痛的缓解,而脑区连接可能与护理人员的共情准确性有关[18],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越好,患者越能感觉到疼痛的缓解。

2 握手护理在患者情绪支持中的应用

2.1 围手术期患者的情绪支持

手术室的陌生环境以及对手术的恐惧等原因使得患者很难摆脱术前和/或术中的紧张心理,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一项患者对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服务评价的研究发现[19],91.3 %患者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护理人员在与其交流过程中做出表示亲切的动作,如握手、拍肩等。由此可见,大部分患者都有握手等非语言交流的需求,针对围手术期患者的握手护理是值得提倡的。目前的文献报道主要涉及握手在局部麻醉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如应用于局部麻醉下行玻璃体腔注射、白内障手术、椎间盘切除术及膀胱镜检查术的患者等[4,20-21]。膀胱镜检查术的过程可能令患者产生不适感,在KWON 等[10]的研究中,护理人员在患者使用局麻药后握住他们的手,直至其手术结束,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且感知到的疼痛程度减轻。KIM 等[21]对94 例局麻下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患者采用术中持续握手联合信息支持及单独握手进行干预,结果证实,术后两个干预组收缩压降低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握手联合信息支持还可以缓解患者术中的焦虑情绪,但单独握手的干预方式未能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握手是一种简单、经济且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护理人员来说容易实施,但术中全程握住患者的手在实际推广时会受到限制[4]。因此,胡瑾[4]除了为局麻下行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提供手术进展的相关信息外,术中每间隔10 min 握住患者手部20~30s 以安慰患者,当遇到关键手术步骤、患者不舒适、疼痛加重时,护理人员及时握住患者的手,并加大握手的压力,直到加重患者痛苦的手术操作结束。握手联合信息支持有助于降低患者术中焦虑及疼痛水平,缓解其紧张情绪。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握手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采用局部麻醉的患者,这可能是由于对于全身麻醉的患者来说,其在接受麻醉时处于镇静安眠状态,感知外界刺激的能力较弱,因此对于全身麻醉患者开展术中握手的意义不大。

2.2 肿瘤患者的情绪支持

肿瘤患者需要经历长期反复的治疗,除了治疗的痛苦外还要承受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22]。因此肿瘤患者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恐惧心理,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23]。适时的握手、拍肩等方式有助于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日常接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改善癌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柯昌云等[24]将握手护理应用于肿瘤患者,涉及肿瘤患者确诊、治疗、出院、临终等过程。当患者新入院及得知自己患癌后,护理人员轻轻握住患者的手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在患者进行特殊检查及治疗时,护理人员全程陪护,紧握患者的手进行安慰;当患者出现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时,护理人员做好对症护理的同时握住患者的手;在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与患者握手告别;在患者临终时,护理人员握住患者的手使他们不感到孤独。针对肿瘤患者专项的握手护理,体现护理人员对肿瘤患者的人性化关怀,尽可能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25],握手护理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肿瘤患者感觉脆弱痛苦时,护理人员适时的握手能够给其力量。

2.3 创伤患者的情绪支持

地震等自然灾害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极易给人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对地震伤员来说,护理人员不仅要关注伤员的身体病痛,更应该关注其遭受的心理创伤。蒋晓华等[26]将共情护理应用于有焦虑情绪的地震伤员的护理中,包括换位思考、倾听和表达尊重,并在每班交班时保持微笑,握住伤员的双手给予其关怀和鼓励。结果发现,针对性的共情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地震伤员的焦虑症状,增强其自信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此外,烧伤创面的早期治疗需要及时更换敷料,在换药过程中,去除内层敷料时患者的疼痛最为剧烈,而换药的疼痛程度与患者的耐受程度、创面情况、医护人员的操作方式及熟练程度有关[27]。蔡夺等[28]探索握手联合呼吸指导对烧伤患者创面换药疼痛的影响,当医生在给烧伤患者进行换药时,由同一名护理人员一手握住烧伤患者的手,另一只手对患者的健康皮肤进行安抚并进行深呼吸指导,握手抚慰联合呼吸指导的方法能够有效减轻烧伤患者在换药过程中所产生的疼痛。因此,对一些容易给创伤患者带来痛苦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需要适当运用握手护理以提高创伤患者的配合程度,降低其痛苦。

2.4 临终患者的情绪支持

对临终患者来说,症状管理已成为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在延长生命的同时使患者感到舒适、缓解其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尤为重要[29]。情绪支持可能比操作技术更重要,护理人员应给临终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努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能够安详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30]。李华珍等[30]在对老年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中加入了握手、按摩服务,其内容包括通过对临终患者主动热情地握手及面部、头部等部位的按摩,使患者感觉舒适、全身得到放松,临终关怀与握手、按摩相结合可有效提高老年癌症患者的健康状况评分,提升其生命质量。对生命即将逝去的临终患者而言,握手更像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3],护理人员在其临终时握住患者的手可传递关怀与力量,能够给予患者直面死亡的勇气[31],使他们在面临死亡时更为平静。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关注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研究发现[24],当临终患者去世后,握住患者家属的手进行安抚有助于帮助其走出失去亲人的悲痛,恢复正常的生活。护理人员应在完成治疗性工作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支持,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

3 握手护理的推广局限

3.1 文化背景的限制

目前握手护理在临床中的推广仍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握手护理在国外已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但在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含蓄内敛,人们不太擅长使用肢体语言表达友善与关怀,与陌生人的肢体接触易引起对方反感,人们更愿意与熟悉的人进行握手接触[6,32],因而我国的护理人员不习惯采用 “触摸”这种沟通方式[2]。此外,个体间存在差异,不同个体对握手的感受不同[5],一些患者可能从心理上难以完全接受触摸的方式,因此护理人员应明确患者是否有握手的需要或意愿,而不能仅依赖自身的意愿,需充分尊重患者的文化习惯,维护患者及自身的安全。

3.2 工作环境的限制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很容易被文书、检查清单和感染控制等工作淹没[7],由于护理人员治疗性工作繁忙或出于消毒隔离的考虑等,护理人员可能会忽略握手护理的实施。KIM[21]等的研究中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中全程握住患者的手,但在我国由于受到人员配备和术中工作量等多方面影响,这样的干预方法在实际推广中会受到限制[4]。也有研究认为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应减少握手接触[33],但FRED[34]认为握手这种直接的互动对患者有重要意义,预防感染的问题不应该是禁止握手,而是做好手部清洁。土耳其一项研究显示[35],因为缺乏相关专业培训,包括握手等形式的治疗性触摸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非常有限。目前,握手还有许多有待开发和研究的问题,如缺乏相关课程的培训。此外,虽然适当的握手接触能够使人感到舒适和放松,但时间过长或用力过猛则会使对方产生抵触心理[5]。目前,握手护理的适用场合,握手时间的控制及握手力度的选择等尚无相应的操作规范。

握手护理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针对握手护理的干预性研究较少。握手等触摸是一种被忽视的情感体验[31],HERTENSTEIN 等[14]认为,触觉研究被忽视的原因源于西方哲学把视觉研究置于其他研究之上,然而触觉亦是重要的沟通情感的渠道[36]。由于握手的方便性和无创性,握手护理的临床可推广性强,但由于我国的文化背景、护理人员工作繁忙、接触隔离等原因,握手护理仍较少应用于临床。

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握手作为一种简单方便且安全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践。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也应重视诸如握手等非语言交流方式的运用。未来的研究可以拓展握手护理的应用范围,如胃肠镜检查、全身麻醉手术前后等患者容易出现不适且需要情绪支持等情况。此外,握手联合其他方式如信息支持、按摩、压力球等也许比单一的握手更能发挥成效。后续可以对握手进行更加标准化的研究以确定握手护理的操作规范,如何根据患者需要在恰当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握手护理亟待未来更多干预性研究进一步探讨,以更好地发挥握手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疼痛情绪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怎么给疼痛分类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