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康教结合,锻炼培智学校学生劳动能力

2021-12-04青岛市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李建志

家长 2021年32期
关键词:培智智力劳动

□青岛市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 李建志

在医疗设备的支持下,培智教师贯彻康教结合的教育理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培养智力受损学生的劳动能力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在当前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教师应当运用基于康教结合的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育过程更加生动、具体、直观,为智力受损的学生创造便利的学习条件。因此,笔者结合教育经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注重康教结合、锻炼培智学校学生劳动能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一、康教结合的含义

从字面意思来看,康教结合是指康复训练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智力受损的学生来说,康教结合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在帮助学生恢复智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康教结合的劳动能力培养就是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提升智力,另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以此来全面增强学生在未来的独立生活能力。

二、培智学校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时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智学校的许多学生往往因为智力问题而存在自卑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弥补学生在学习上的缺陷。但是,在实际的康复训练与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严格按照统一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未能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教育过程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产生不良学习情绪。导致这一问题产生主要是因为教师缺乏趣味教学的经验,对教师的“威严”存在错误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

(二)教学与培养内容不够具体

培智学校的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问题,所以劳动能力培养的过程应当是具体的。但是,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常常直接向学生讲解空泛的理论知识,未能将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入课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某些知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阻碍了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是教师未能深度认识康教结合的真实含义,难以发掘出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教育素材。

(三)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待提升

在特殊教育中,学生在课堂上占据着主体地位,是教育的中心。教师培养学生智力和劳动能力的活动应当围绕学生展开,同时也应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过程中。然而,许多培智学校的教师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长期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教学方法,未能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学生自主劳动能力未能得到显著提升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与教师缺乏对师生关系的正确认识有直接关系。

(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较低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培智学校中,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许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时未能设计实践活动,主要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劳动方面的知识。在此情况下,学生难以获得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未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劳动能力。这一问题对教师充分实现康教结合的目标、学生切实掌握各项劳动技巧产生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通过康教结合锻炼学生劳动能力的策略

(一)结合趣味游戏活动巧设教学内容

对于智力有障碍的学生来说,教师更需要营造趣学乐学的氛围,创建轻松的学习环境,以此减轻学生的内心压力,为基于康教结合的劳动能力培养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入一些与劳动活动相关的趣味游戏,一方面传授给学生关于劳动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一方面帮助学生恢复智力。通过趣味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展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搬运工与收购员”的趣味劳动游戏,将劳动教育融入趣味游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开展游戏时,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扮演搬运工,让另外一部分学生扮演收购员,然后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放置空水瓶,使搬运工收集水瓶并向收购员销售,引导学生加入“砍价还价”的情节,以此提升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二)联系现实生活构建康教结合模式

现实生活中的内容有利于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感受,对学生恢复智力具有推动作用。在未来,社会将是学生工作与生活的大环境,所以培智学校的教师在通过康教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时应当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搜集一些关于劳动的生活谚语,也可以从生活中发掘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劳动案例,将抽象的劳动知识具体化,增强学生对提升劳动能力的认同感。比如教师在传授劳动知识时,可以引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生活谚语,通过这些谚语强化学生对劳动的重要性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另外,教师可以引入“铁人王进喜”的真实案例,通过这一案例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引用这一案例时,教师可以播放“铁人王进喜”的视频,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充分发挥优秀榜样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

(三)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引领者,智力有障碍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为了更好地落实康教结合的理念,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过程,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选择最优教学时机展开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教育作用。这样,教师便可随时把控教学节奏、掌握学生对劳动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比如教师可以以问题互动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以此开动学生脑筋,帮助学生恢复智力。在进行问题互动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劳动工具的图片或者实物,提出“图片中的劳动工具叫什么名字,它的用途是什么?”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单独阐述答案或者在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共同阐述答案。这样,教师能够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结合,兼顾智力康复训练和劳动能力培养。

(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劳动活动

在康教结合的指引下,教师要适当设计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实现提升学生劳动能力的教育效果。在设计劳动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智力存在障碍的实际情况,尽量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劳动能力、实践能力能够满足教学活动的要求。另外,教师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帮助学生恢复智力、增强劳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从室内和室外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劳动教学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在教室内,教师可以设计“制作纸质劳动工具模型”“集体大扫除”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室外,教师可以设计“学习运用不同的劳动工具”的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使用铲子挖土、使用花洒浇花。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引领者,培智学校的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将劳动能力培养和智力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创造美好的人生。

猜你喜欢

培智智力劳动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热爱劳动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