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中的传统与现代创作
——辑录与断想(上)

2021-12-04邱振中

中国书画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形式变化

邱振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传统的不可回避

一个人不能摆脱传统,就像不能摆脱地球一样。你即使在飞,也仍然在和地球的引力抗争,一刻不停地抗争。传统是一个既成事实,不会因为你的作为而改变,而正视和忽略、因袭和反抗、沉潜和背离,不过是人对待传统的态度而已,与传统无涉。

对传统的评价

传统不是能够简单地加以评价的,因为它包括太丰富的内涵,而且只能通过有限的途径—如文献、作品及数量极少的实物等等—传达给我们,谁也不敢贸然说自己完全把握了传统。对传统的认识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人们对传统认识的简陋

书法史上长时期以来,除了极个别人物,即使声名显赫者,也只掌握了很少一些技巧,对他们的赞叹夹杂着太多的想象。尽管他们的作品有个性、有情味,但撇开回忆,撇开由它们所引发的历史感,作为一个自足的世界(形式的、表现的),显得多少有些单调。缺少形式构成上的复杂性,当然有历史的原因,但追寻到个人才能构成,一定与教学、训练方式有关。缺少深刻的历史分析的“亲授”,使教与学两方都从不去查考“传统”的真正内涵,世代沿袭,从无改变的希望。

奢谈传统的荒谬

由并不熟悉传统的人来批判传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由不熟悉传统的人来“弘扬传统”也许更可笑。前者偏执,后者荒谬。

对传统可以有若干不同的认识

观看一场NBA球赛和观看一场普通的篮球赛,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把它们都称作“篮球”,但我总觉得NBA是另一种运动。

被我们称作“书法”的东西是这样。

被我们称作“传统”的东西也是这样。

深刻认识传统的意义

深刻地剖析传统就是革命。

书法意义系统的重要性

书法作品的抽象性质,为人们往其中倾注丰富的精神内涵打开了方便之门,在人们不厌其烦的阐释中,宇宙规律、道德观念、时代特征、命运、个性、修养、情感生活等,都成为书法的表现内涵,并由此而形成了一个世代沿袭的意义体系。这个意义体系成为维持书法的文化地位、保持书法的稳定性质,并保证书法形式谨慎而有限发展的重要手段。当然,这样的意义体系也在规范一位书法艺术家的才能和心理结构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把握前代技巧的重要性

书法作品仅以线和空间为构成手段,如此单纯的构成元素要承担那样复杂的精神生活,可以想见,构成元素一定要具备极为复杂、极为微妙的形态变化。控制这些变化的技巧是漫长时期积累的结果,重新独立发展出一套相同水平的技巧,是不可想象的。前代所累积的基本技巧,一位现代书法家首先必须加以把握。

传统可能带来的保守性

书法是一种已经充分发展过的艺术。数千年中无数代人的努力,即使它在形式与技巧的各个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之作,又使这种艺术与传统文化互相渗透,以致下笔即落入前人规范,下笔即蕴含传统精神生活。这真是一种幸运与灾难的奇妙混合。一条符合法度的线—例如一撇,藏锋、使转、中锋运行、收笔—不管是否关涉作者心灵,这条线自动显示出它所包蕴的文化意义。浅薄被文饰,但真正深刻的灵魂却穿不透固有含蕴的硬壳。形式构成—那线和空间,成为坚固的围屏,既保护了历史的含蕴不致流失,又防止了异端的入侵。

深入传统的危险

不熟悉传统根本就无法接近书法的核心,但深入书法之后,传统所具有的魅力却可能使人无法自拔,从而对其他一切都失去兴趣。然而,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家却需要掌握比“传统”多得多的东西。

变革传统的艰巨性与必要性

书法艺术的形式体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成熟而完整(与此相应的审美习惯似乎牢不可摧),形式的各种成分配合成十分协调的整体,局部不适时宜的变动只会带来严重的不协调感。此外,书法始终与汉字共存,缺少可供类比、借鉴的异邦艺术,或者说,缺少能对其形式体系进行冲击的外部力量。再者,书法艺术是在日常书写中发展起来的,尽管两者早已分离,但通过日常生活,整个社会观念中依然维系着两者的密切联系。这是阻止形式体系产生更大变化的无形的力量。

另一方面,在长期发展的历史中,书法艺术有意或无意渗入的文化涵蕴,在民族心理中已与形式体系结合成不可分拆的整体,传统书法形式成为涵蕴丰厚的符号体系。因此变革古典书法并不是简单的形式问题,它比任何艺术的变动都更深刻地触及我们的文化。

如此种种,使相当一批人觉得书法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变动,不如干脆让它顺着固有的轨道滑行。

向传统挑战的前提

任何创造活动都起源于不满。不满已有的,才去创造应有的。不满总是从心中开始萌动,但最后又总要表现在形式上,因此作者形式支点的高下便决定了不满的意义,决定了未来创造的价值。当然,这种不满也要有个相应的精神生活的支点。这便要求人们极为深刻地去体察自己的生活,体察这个时代的生活。只有从心灵中生长出来的一切已经足以在人类精神生活中获得自己的独立地位,他才有勇气,才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向杰作发出挑战。做不到这一点的,将永远是杰作的奴隶。

变革传统的道路

书法以它两个方面的特点同时吸引了我:运动和抽象空间的复杂变化,以及几乎无法穷尽的文化涵蕴。前者与现代艺术关系至为密切,而后者联系我们所自来处,联系着我们自身的、自己也不知晓的若干神秘。

将这两者加上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在人们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惯习之外重新组织,真不那么轻松。不论是从创作冲动的产生到题材的选择,还是从构图到运动节奏的调整,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浅陋。它要求人们动用所有的想象力、所有积存的感觉,有时也要求所有的智慧。传统作品可以一带而过的地方,或许正是现代创作的陷阱。康定斯基说,抽象绘画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可能积累一批杰作,积累足够的审美的经验。书法中的现代创作当然与当年抽象绘画所面临的局面不一样,但在它未来的道路上,必然积累起一种崭新的精神生活,一种有异于往昔的文化涵蕴。这必然是一个不短的历程,我们应当为这个历程寻找一个坚实的起点。

书法如果真正成为现代的、深刻的,它就一定是扎根于我们生存背景、历史文化背景中的,不可能有例外。这里表现出书法的艰难,同时表现出书法的一种宿命:它别无选择。这也可以解释,书法中的当代创作为什么始终没有能融入美术新潮。

新潮后的中国美术与中国书法突然面临着同样的命题:现代,同时又是真正深刻的传统。

现代创作的必要性

现代风格书法创作是中国书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缺少这个环节,人们只能在一个剧烈变化的文化环境中被动地维系一种传统—而这注定是要失败的,博物馆式的保护措施无法使一种艺术重新恢复其活力。文化环境不论怎样变化,它仍然需要传统,但它要求人们从传统中不断读出新的内容。迫使人们改变观察方式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一切途径都必须引向一个具体领域中感觉—思维方式的变化。形式的改变是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契机。

现代创作的前景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视觉经验极为丰富,各种艺术创作与设计都成为感官无法拒绝的对象,它们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潜意识中对图形的接受和评价方式。一位书法艺术家无法回避自己与观众心理深处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来审视以往的全部视觉经验。此外,他还为书法艺术在现代艺术中重新取得重要地位提供了机会:人们完全有可能利用书法或根植于书法,创造出第一流的现代作品。

现代创作的目标

我关心一件书法作品给书法艺术带来了什么,但更关心一件书法作品给人类视觉领域带来了什么。

现代创作的弊病

中国目前这一类创作不是变化太大、太多,而是变化太不够,太缺乏想象力。

只有在这以后,我们才能说到作品的涵蕴。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形式变化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从9到3的变化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张天德书法艺术欣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这五年的变化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喜看猴年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