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化市人参种植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1-12-04祖玉伟张玉栋杜晓明

人参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集安人参用地

祖玉伟,张玉栋,杜晓明

(通化市园艺研究所·吉林通化·134000)

人参(Panax ginsengC.A.Meyer)是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植物,其学名Panax ginseng,Panax是Pan(“总”之意)和Axos(“医药”之意)的结合语,指人参可治所有的病,有“百药之王”美誉。

1 通化市人参种植用地基本情况

通化市位于长白山西南麓,属吉林省东部山地地貌,光照充足、水分富余,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予了人参良好的生存和生长空间。目前,人参产业已成为我市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19年,全市园参留存面积6.3万亩,鲜参总产量达到1.48万吨,综合产业实现产值27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位。研究分析我市人参种植现状,为我市人参用地的合理布局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已成为当前我们推进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1 人参种植区域分布情况

我市属于吉林省人参主产区,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是吉林“长白山人参”地理标志保护县(市)。2019年,集安市、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园参留存面积1.6万亩、0.2万亩、0.9万亩、3.1万亩;林下参种植面积分别为15万亩、18.1万亩、3.3万亩、4.8万亩,东昌区和二道江区园参种植量较小,分别为4000亩和1000亩。我市人参种植用地主要集中在集安市和通化县,占全市人参种植总面积的62.4%。

1.2 人参种植方式用地情况

通化人参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明穆宗隆庆年间,距今440余年。目前,我市最重要种植方式有三种,包括林地栽参、非林地栽参和林下参。林地栽参:主要是将树林砍伐后栽参,生地栽参。特点是腐殖质高,杂菌少。缺点是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大不易机械化操作,现全市林地栽参留存面积达到361.4万平方米;非林地栽参:即熟地栽参,将熟地(农田)休闲1~2年,休闲的作用是用于培肥地力,杀死杂菌,培养有益菌,土壤改良。特点是土壤腐殖质低,杂菌多,用于栽培人参必须培肥地力,杀死杂菌,培养有益菌,进行土壤改良,优点是坡度小,便于机械化操作,规模化生产。现全市非林地栽参留存面积发展到6.31万亩。林下参栽培:主要是将催好芽的参籽播于林中,自然生长长达15年,在此期间不能破坏林地土壤和生态环境,不能移栽,按照国家标准15年以上的林下参即为野山参。这种栽培方式,由于与野山参的生境相近,人参的质量和价值可与野山参媲美,基本无农药、化肥等残留,经济效益高,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故发展速度很快。现全市林下参种植面积达到42.2万亩。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国家天然林禁伐政策实施,伐林栽参已经逐步被非林地栽参和林下栽参所取代。

1.3 人参种植品种用地情况

我市人参种植多以大马芽、二马芽人参品种为主,大马芽参(特点是芦碗紧贴参膀,芦碗大且紧密,常复茎和多茎,大马芽参生长速度快,单支重量大,但体型短粗,门艼、侧根多)主要是辉南县多采用该品种。二马芽参(特点是芦碗之间长,碗小,体型好。生长速度慢,单支重量小)主要是集安市、通化县、柳河县多采用该品种。集安市利用二马芽品种,利用得天独厚的土壤优势、气候优势,培育出适应于长白山区伐林种参的自然品种“集安边条参”,因为该人参生长在集安新开河流域又称“集安新开河人参”,自2015年国家天然林禁伐政策实施以来到2018年,我省没再批过参业用地指标,2019年集安市获得“人工采伐迹地”种参指标70公顷,我市最有代表性的“集安边条参”人参品种面临宜参地匮乏的局面。

1.4 人参种植用地数量情况

全市拥有耕地面积278.85万亩,按照非林地种参用地环境、地势及土质要求(周边环境要求:应远离居民区和主要公路500米,交通便利、运输便利、有利于规范化生产。地势要求:平地、岗地、山坡在15°以内,以东、南、北三个坡向为宜。土质要求:选择土壤结构较好,土层较厚、土质疏松、肥沃壤土或沙壤土,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土壤微酸性(pH5.5~6.5),氮、磷、钾含量较高、微量元素较丰富),我市适宜人参种植耕地面积为94.8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4%。近年来,由于省、市政府大力振兴人参产业发展,我市人参产业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据统计,2013年全市非林地种参用地面积为1.7万亩,发展至今,全市非林地种参用地面积发展到6.3万亩,年递增24%,全市非林地种参规模不断扩大。

2 存在的问题

2.1 人参种植用地中林地栽参和非林地栽参面积不断萎缩

集安市剩余宜参地面积仅为3万亩,通化县剩余宜参地面积仅为5.3万亩,两县(市)宜参地可持续发展期仅有8—10年,10年后将面临人参无地可种的局面。

2.2 人参种植用地区域发展不均衡

集安市和通化县剩余宜参地面积分别为3万亩和5.3万亩,辉南县和柳河县剩余宜参地面积分别为59.8万亩和18万亩,按照其耕地面积和发展人参种植用地占比,人参种植用地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

2.3 老参地再利用技术相对落后

参农种植人参面临着“上山”破坏生态环境、“下地”不能重复利用的两难困扰。特别是老参地再利用技术相对落后。老参地一般需间隔10年以上方可再次栽参,与国外4~6年既可轮作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限制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人参种植规模扩大。

2.4 传统种参优势逐步减弱

“边条参”是经过几百年才培育出的适应于长白山区伐林种参的自然品种之一,也是我市鲜人参品质领先于韩国人参的法宝。“边条参”还是我市最有代表性的“新开河红参”的唯一原料,“新开河红参”也是唯一能与韩国高丽红参媲美的我国红参产品。但随着种植模式的转变,这些优势不断减弱,随之而来的是非林地种参的良种匮乏,“新开河红参”的品质优势下降。

3 建议

一是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根据吉林长白山人参原产地域保护县(市)区域划定,确定集安市、辉南县、通化县和柳河县为人参标准化种植重点发展区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人参原产地域优先发展人参标准化种植。

二是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突出我市山地资源和栽培的比较优势,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参地资源管理,控制总量,防止无序扩张,禁止采伐林地种参。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发展林下参,开展非林地栽参示范推广,逐步形成我市独具特色的人参种植模式。

三是加大人参种植技术开发力度。设立人参种植技术开发专项资金,鼓励和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和推广老参地再利用、水稻轮作试验、非林地栽参技术和培育再生资源,以解决宜参地资源不足,实现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大集安边条参保护力度。进一步争取林业用地指标,定期扩繁边条参优良品种。2019年集安已获得“人工采伐迹地”种参指标70公顷,望在攻破非林地栽培边条参前,进一步争取“人工采伐迹地”指标,以供保护品种用地。

猜你喜欢

集安人参用地
集安组织理事会会议闭幕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集安最美 因为有你
人参娃娃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