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性结构参数和表观弥散系数对女性产后椎间盘变性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12-04周建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期
关键词:水分子变性节段

周建军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腰椎间盘变性是椎间盘的一种退行性改变,为骨科的常见病。该病常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腿疼,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女性产前、产后以及更年期是椎间盘变性的好发时期。X 线、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相关病变最常用的技术手段[1]。X 线检查能提供椎间隙、腰骶角、腰椎前凸角等骨性参数,咳用于椎间盘退变的诊断。MRI 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DWI)量化检查的主要参数,可以客观地反映椎间盘的早期退变[2]。本文观察了女性产后椎间盘变性的好发节段,并探讨了骨性结构参数腰骶角以及MR-DWI 参数ADC 对女性产后椎间盘变性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6 月因产后腰腿疼就诊于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门诊的44 例女性患者为试验对象(试验组)。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22 ~32 岁;②无脊椎外伤、手术、感染、肿瘤史;③临床资料完整;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重体力劳动者;②非初次生产;③不能接受M R I 检查者;④伴有精神异常或智力障碍者。另选取44 例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同年龄段未婚女性作为对照(对照组),对照组年龄、体质量(body mass index,BMI)、职业、生活环境与试验组无差异(P>0.05)。

1.2 测量方法与评价指标

1.2.1 测量方法 所有纳入对象均愿意接受X 线和MRI 检查。X 线检查采取日本岛津red-SPeedDR 型号X光机,取标准腰骶关节侧位片,以Grogkopff 法测量腰骶角:连接L5 椎体上缘和下缘中央做直线,连接S1椎体上缘和下缘中央做直线,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即为腰骶角。腰骶角测量由影像科2 名高年资主治医师独立完成,所有受试对象的腰骶角结果取2 名医师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MRI 检查采用SIEMENS MAGNETOM ESSENZA 1.5 T 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受试对象取仰卧位,行T1WI、T2WI 常规扫描(TSE 脉冲序列)和DWI 扫描(EPI 脉冲序列)。T1WI 参数: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460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12 ms,层厚=4mm,扫描野(field of view,FOV)=30 cm×30 cm,脉冲重复激发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s,NEX)=2;T2WI 参数:TR=2280 ms,TE=90 ms,层厚=4 mm,FOV=30 cm×30 cm,NEX=2;DWI 参数:TR=4000 ms,TE=67.4 ms,b 值=600 s/m2,层厚=4 mm,FOV=30 cm×30 cm,NEX=4。MRI 数据传入工作站中,由放射科2 名高年资主治医师根据正中矢状位T2WI 像椎间盘形态和信号变化,判断椎间盘是否变性。选择腰椎正中矢状面为感兴趣层面,由前向后在变性椎间盘节段依次放置3 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测量ADC。变性椎间盘节段的ADC 值取三个ROI 的ADC 的平均值。最终所有受试对象变性椎间盘的ADC 结果取2名医师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对照组测量L4-S1每个椎间盘的ADC 值,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ADC 结果。

1.2.2 评价指标 (1)观察女性产后发生变性的椎间盘节段;(2)比较两组腰骶角,评估女性产后腰骶角的变化情况;(3)比较两组平均ADC 值,评估女性产后椎间盘ADC 值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女性产后椎间盘变性情况分析

女性产后变性椎间盘节段主要位于L4/5和L5/S1。其中L4/5节段变性14 例;L5/S1节段变性6 例;L4/5、L5/S1节段变性20 例;另L3/4、L5/S1以及L3/4、L4/5、L5/S1节段变性各2 例。未婚女性未发现椎间盘变性。

2.2 女性产后腰骶角的变化

试验组产后6 个月的腰骶角为33°~66°,平均(49.95±8.09)°;对照组腰骶角33°~58°,平均(42.02±7.36)°。试验组平均腰骶角高于对照组,经两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女性产后椎间盘ADC 值的变化

试验组产后6 个月变性椎间盘的平均ADC 值为(0.43±0.37)×10-3mm2/S;未婚女性L4-S1椎间盘的ADC 值平均为(0.75±0.44)×10-3mm2/S。两组ADC 值经两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椎间盘是位于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纤维软骨,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组成。由于营养物质渗透所依赖的水分子扩散发生改变,椎间盘出现纤维环含水量降低,髓核脱水、蛋白多糖降解和纤维化,软骨终板骨化等退行性变化,称之为椎间盘变性[3]。女性产后由于内分泌的改变,激素水平紊乱,加之产后骨关节和韧带较松弛等原因,很容易发生椎间盘变性。本文MRI 结果显示女性产后L4/5和L5/S1椎间盘节段变性率较高。早期诊断女性产后椎间盘变性,对于预防椎间盘老化,防止其发展为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腰骶角反映骶骨的倾斜角度,是评价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指标[4]。本文采用Grogkopff 法测量未婚女性和产后女性的腰骶角,比较发现女性产后6 个月的腰骶角明显大于未婚女性。有报道称,腰骶角与L5/S1椎间盘突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5]。L5/S1椎间盘突出使L5和S1椎体间隙变大,腰骶角增大[6]。腰骶角的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女性产后L5/S1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腰骶角增大进一步提示产后L5/S1椎间盘变性。

MR-DWI 是反映体内水分子弥散的影像学技术,具有无创、无辐射等优点,主要用于观察神经系统、脑组织以及椎间盘的病变。MR-DWI 参数ADC 值能客观地评价椎间盘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能力,ADC 值越高,提示椎间盘含水量越高,水分子弥散越快。ADC 值主要受扩散敏感因子b 值的影响[7]。b 值越大,组织灌流影响小,ADC 值更接近真实的水分子扩散系数,结果更加准确;但同时b值越大,越容易导致磁敏感伪影,影响图像质量。本文中选定的b 值为600 s/m2,是经过多个临床预试验筛选出来的,与很多同类研究所采用的b 值一致,能同时兼顾ADC 值准确性以及图像质量。

椎间盘变性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水分子扩散率降低是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ADC 值较好地反映了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对于诊断椎间盘退变具有重要价值[8]。报道称[9]正常椎间盘与突出椎间盘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明显大于后者。椎间盘退变ADC值明显降低,且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ADC 值逐渐降低[10]。以ADC 值评价椎间盘状态,ROC 曲线下面积大于0.5,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80%[11]。本文中,女性产后6 个月椎间盘的平均ADC 值明显低于未婚女性,能准确地反映女性产后椎间盘变性。

综上,女性产后易发生椎间盘变性,主要集中于L4/5和L5/S1椎间盘。经X 线和MRI 检查,测量腰骶角和ADC值能提高对女性产后椎间盘变性的诊断,帮助临床及早干预,防止椎间盘突出发生。

猜你喜欢

水分子变性节段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多少水分子才能称“一滴水”
铁路箱梁整孔预制架设与节段预制拼装成本—进度集成决策
征兵“惊艳”
两颗心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