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种植活动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蚕豆种植为例

2021-12-04陈祎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淞南阳光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泥工豆荚蚕豆

◆陈祎磊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淞南阳光幼儿园

虞永平教授提出用“全收获”的理念来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全收获”的“全”是指多层次、多方面、多主体,说明种植不只是让幼儿有收获,不只是获得食物。“全收获”理念指导下的种植活动意味着种植能给幼儿带来多样化的活动、多方面的经验。[2]而对于幼儿来说,经验获得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观察。因此,如何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抓住有利契机,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值得我们思考。本文通过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提出关于提升幼儿观察力的一些策略。

一、亲力亲为,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一块种植地,一颗种子从种下、萌发到开花、结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样的“动”能让幼儿每次都能观察到不同的东西,对幼儿来说应该是很有吸引力的。我们从选择种什么开始就让幼儿自主决定。种植前,我们开展了一次班级大讨论:“种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最后孩子们想到用画画的方式来投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参与了“种什么”的讨论,在这个话题里,让幼儿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幼儿的商量结果来决定下一步怎么做,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技术帮助和指导,充当一个辅助者。在讨论中,他们自己协调、自己商定,自觉服从。自己选择种什么,激发幼儿种植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观察活动做铺垫。

二、适时启发,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

幼儿受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的限制,在观察时总是先看到最显眼的特征,他们的观察是一个一个片段,教师应利用各种方式,将这些片段系统地串联起来。例如:确定了种什么,我们就要收集种子。好多小朋友从家里带了蚕豆种,我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外形是怎么样的呀?”我问道。“圆圆的!”钿钿说。“我觉得它还有点扁扁的。”涵涵又说。“它像什么呀?”我又问。“感觉和一只小脚有点像。”纭纭轻声地说。在讨论中,我们发现蚕豆种子是绿绿的,上面还有一点黑点,摸起来硬硬的,外形呈椭圆形,上面比下面宽一点。

虽然幼儿是种植活动的主人,但是并不代表教师不作为,教师应给予幼儿恰当、充分的帮助,促进观察活动的深入化和持续化,并在合适的时候介入,抛出问题,激发幼儿进一步观察、思考。

三、多样记录,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种植活动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记录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更仔细地观察,也能帮助幼儿回顾整个种植环节,再现种植过程。记录是观察的提升,那么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也很重要。

(一)表格记录

表格记录法使每一位幼儿能定期、如实、快捷地填写自己的观察情况,也能及时发现观察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观察蚕豆过程中,有小朋友发现了“豆耳朵”,由于它外形和别的叶子长得不一样,所以很容易被小朋友发现。我就提供了一张记录表,让幼儿去记录“豆耳朵”是长在哪里,并且分别观察记录一下它的成长变化和普通叶子的成长变化,让幼儿对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二)绘画记录

绘画记录法能更系统、完整地让幼儿感受观察物,也是较常用的、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观察记录法。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深入观察,我给每一位幼儿提供了纸、笔、油画棒,让他们做一名小小画家,在种植地旁边开展一次写生活动。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会去关注蚕豆花的外形、颜色、生长的部位,让孩子主动地去观察、获取经验。

(三)泥工记录

泥工记录法作为绘画记录法的补充,是绘画的立体呈现。当蚕豆长出来了,我便请幼儿用橡皮泥来记录各自观察到的蚕豆的样子。在塑造蚕豆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的豆荚上还做出了蚕豆一颗一颗的轮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泥工记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四)拍照记录

拍照记录是教师最常用、最普遍、最快捷的方式,也能最真实地反应植物的成长。拍照记录作为其他几种记录法的补充,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观察照片中的事物,缩小了观察范围,让幼儿的观察更有重点、更加细致。

四、多感官探索,丰富幼儿的观察实践

在观察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引导幼儿多通道观察、感受、体验。充分调动幼儿的眼、耳、手、鼻、口,帮助幼儿从物体的不同角度对其展开认识,既学习了观察的方法,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及观察力,还丰富了整个观察活动,让幼儿时刻保持观察的新鲜感,从而获得全方位的经验,例如:在结出蚕豆时,我们观察了蚕豆,知道了它的外形、颜色。组织了幼儿自己去采摘蚕豆,发现蚕豆荚外面还有一层淡淡的绒毛,剥开以后,里面是白色的、摸起来软软的茸毛,有的蚕豆荚里长了两颗蚕豆,有的长了三颗蚕豆,蚕豆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五、运用绘本,帮助幼儿表达观察的结果

观察的目的是让幼儿获得相关的认知,绘本是我们可以借助的工具之一。绘本中的语言生动简洁,富有童趣,幼儿一下子就能记住。例如:在蚕豆的种植活动中,我们一起阅读了《蚕豆大哥的床》,里面对豆荚的描述是:“像云朵一样暄腾腾,像棉花一样软乎乎……”这不仅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豆荚里面的样子,而且还激发了他们进一步观察的好奇心。在剥蚕豆的时候,大家都会特地去观察一下豆荚剥开后的形态,还忍不住去摸一摸。孩子们在描述观察结果的时候,也会尝试着去用绘本中的语言来描述。

观察是信息的输入,表达是信息的输出,表达是幼儿对观察结果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只有观察,没有表达是不完整的。运用绘本,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所获,也能让观察的结果真正内化为幼儿的已有经验。

种植活动通过让幼儿置身于自然活动中,亲自动手体验种植,不仅体验劳动的乐趣,也有力地激发了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3]孩子是很喜欢大自然的,在与大自然的每一次接触中,都会碰撞出各种有趣的发现,大自然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无穷的宝藏,种植活动只是它小小的一面,教师应引导幼儿将种植活动中的观察习惯延伸到其他活动中,为进一步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泥工豆荚蚕豆
蚕豆花开
在小班创意泥工活动中运用自然材料的实践
蚕豆花
浅谈农村幼儿园泥工活动的价值
蚕豆大嘴巴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住在蚕豆里的故乡
豆荚螟的无公害防治
豆荚儿青青豆荚儿黄
“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