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赓续城市文脉 活化大运河功能价值

2021-12-03房友强

杭州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世界遗产大运河

房友强

大运河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更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标识体系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大运河保护作出指示批示,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7月,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杭州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拥有得天独厚的的地理、文化、经济优势。它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沟通了南北经济、融合了南北文化;也是浙东运河的起点,通江达海,运济天下。大运河孕育滋养了杭州城市文化,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呈现。可以说,杭州应“运”而生,倚“河”而兴。因此,在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赓续城市文脉,活化功能价值,是新时代杭州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

申遗成功后大运河的保护管理

杭州历来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以人为本、综合整治”的综合保护理念,修复人文生态,推动活化利用。

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为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运河综保进行了机构和体制调整,成立了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对运河开展专职长效保护。

2016年12月29日,《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并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沿线27个遗产城市中首个出台的运河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2015年10月,杭州市正式启动编制《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并于2019年1月正式实施。《杭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行动纲要》和《杭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杭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具体事项。此外,《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空间专题研究》还厘清了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的分类管控引导要求。

按照行动计划,杭州实施精准举措,对大运河进行科学专业保护。实现了管理标准化,現已完成《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规范》等3项市级标准;监测数智化,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遗产监测预警平台,整合城管、港航等视频系统,实现实时监控、抓拍等功能一体化;评估精细化,编制评估体系,每年度科学评价沿线属地政府遗产保护成效,提高遗产日常保护和管理水平;生态优质化,运河杭州段水质呈明显好转趋势,从原先的近三分之二为劣Ⅴ类水质,达到现在全线的Ⅲ-Ⅳ类水质。

2009年12月29日,运河(河道)学研究理事会、研究院、研究会正式成立,构建起文献集成、通史、辞典、丛书、研究报告“五位一体”的运河文化研究体系,迄今已开展省市各级重大课题研究11项,编纂出版《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47册、运河(河道)文献集成4册、运河(河道)研究报告2册;完成《中国大运河(杭州段)水工遗存调查》《中国大运河(杭州段)水工遗存科学价值研究》《基于运河水环境改善的主次干流河网水量及污染物平衡研究》等项目。

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周、运河大讲坛、运河庙会、新年走运等运河活动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运河党员先锋队、美丽运河志愿者服务队、“小小河长”等队伍,走进运河沿线社区、学校,通过线上线下多方位融媒体宣传模式,营造大运河保护与传承的浓厚氛围,拓展国际运河沿线城市交流合作。

新时代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思考

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方面,杭州在以下几点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提升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建议提升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市级领导小组层级,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小组成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大运河文化建设的统筹领导和重大问题研究协调。进一步协调督促大运河沿线城区,尤其是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运河沿线城区全部建立区级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协调机构,高标准推动杭州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典范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发挥好杭州世界遗产联盟的联动作用。建立联盟例会工作机制,促使西湖、大运河、良渚三大遗产地形成常态化交流与互动,把三张世界级“金名片”串珠成链,打造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杭州样板”。同时,推进南宋皇城遗址、钱塘江古海塘遗址、临安天目窑遗址群等综合保护和利用,为下一步杭州申报新的世界遗产奠定良好基础。借助今年新成立的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遗产党建联盟,以高品质党建引领高质量运河遗产保护。

强化规划引领,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支撑作用。启动《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挖掘大运河(杭州段)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整合沿线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历史建筑等文化资源,协调水利、交通航运、旅游、环境保护等规划,通过总体层面统筹规划的把控、各核心展示园的具体设计进行引导。进一步加强对新出台的《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解读,把省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的要求纳入杭州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评估体系中,不断优化指标体系、提高评估绩效,为各城区和运河集团加强和改善大运河遗产保护明确目标、提供方向。

整合研究力量,加强运河遗产价值内涵研究。以遗产本体研究为基础,结合最新考古成果,进一步收集历史文献,挖掘杭州大运河文化带历史深度和核心价值。延伸研究运河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活态的运河文化,以及庙会、夜市、曲艺、影视等运河文化载体,挖掘杭帮菜、老字号、地方名人等特色文化资源。通过讲好大运河文化带杭州故事,传播好杭州良好的城市形象,使运河文化能够得以活态保护与真正传承。

强化责任担当,当好中华文化的“薪火传人”。努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杭州样板”。在已有运河专题博物馆群落的基础上,高起点建设京杭大运河博物院;高水平建设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示范项目;高标准实施沿线重要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促使风貌再生、功能再造;高品质提升改造运河滨水空间,将各遗产点段串珠成链,传承隋唐-吴越-两宋-明清-民国-当代一脉相承的运河文脉。

提炼整合品牌,提升运河文旅营销传播国际化水平。时值杭州亚运会城市国际化提档加速的关键期,亟需深入推进实施运河文旅国际化战略,打造大运河世界遗产国际旅游目的地。构建遗产保护国际化、品牌形象国际化、旅游营销国际化、公共服务国际化、城市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等支撑体系。推出大运河、西湖、良渚世界遗产精品联游线路,拓展运河夜游深度,精心策划提升运河夜游体验产品。在杭州城市品牌宣传中,融入运河元素,在运河文旅宣传中,要与其它运河城市差异化,进一步发挥杭州运河的知名度优势和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建议以“杭·运”为总品牌,推出系列子品牌,比如遗产保护“承运”,运河建设“开运”,民俗活动“走运”,党建联盟“红运”,运河绿道“运道”,运河特产“运味”等,结合“京杭对话”“杭甬对话”“国际诗歌节”等大型节事营销,发挥自媒体影响力,不断以杭州和运河的天然关联度来强化记忆点,发挥最大宣传效应。

大运河是传承千年的活态遗产。从功能上而言,它至今仍发挥着航运、灌溉、行洪等作用;从内涵上而言,它联通南北、承古传今,是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之一,是文化认同纽带、民族交融之所,也是城市文脉、城市记忆的载体;从风貌上而言,古韵今风,交汇呈现,是城市有机更新的主轴线和文旅融合、产业迭代的生发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永远在路上。当前,杭州提出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的充足,更是文化的丰富,新时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大有可为。

作者系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世界遗产大运河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浅析城市文化公园景观设计
什么是世界遗产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大运河
乡村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我为大运河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