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海联动 统筹发展 全力推进生态海岸带建设

2021-12-03俞斌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象山绿道滨海

俞斌

2020年6月,浙江省印发生态海岸带建设方案,正式启动生态海岸建设工程,通过“增绿”“联通”“衍生”的路径,在大陆海岸线陆侧20公里左右带状区域,以快速路、慢行系统、绿道,串接自然保护地、生态休闲区、人文景观区、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形成自然生态优美、文化底蕴彰显、人文活力迸发的滨海绿色发展带。生态海岸建设工程是浙江省大湾区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浙江省海洋保护利用向生态、生产、生活融合提升,进而打造滨海地区绿色发展的升级版。

宁波市抢抓战略机遇,坚持边推进边谋划。一年多来,扎实推进前湾新区生态海岸带先行段建设,突出湿地韵味和文旅特色,杭州湾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鸟类数量从建设初期的170种增至303种,湿地修复工程项目前期和湿地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加快推进,宁波湿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以东方神画、东方欲晓、明日中国为主题的方特东方欲晓和以室外水世界为主题的海皮岛二期项目建成开园,文化休闲亮色更加彰显;打造北纬30°最美海上风景线,象山串联亚帆中心、大目湾城市综合广场、象山影视学院等沿象山东海岸亮点工程,实施50公里“扬帆海湾”滨海精品风景路线建设,全国首个中国海洋渔文化馆正式运营,象山成为我省首个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海上运动新名片,中国皮划艇协会、中国赛艇协会总部基地和中国皮划艇、中国赛艇国家训练中心等一批国字头基地落地宁波,象山亚帆中心、沙滩排球项目竣工验收,中国家庭帆船赛、青澳国际帆船拉力赛等系列赛事活动先后举办。

放眼未来,宁波在生态海洋带方案设计和谋划中,必须立足生态海岸带的统领性、综合性特征,有效融合自然资源部门的海湾海岛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住建部门的绿道建设、水利部门的生态海塘提升、交通部门的风景公路建设、文旅体部门的旅游赛事活动等相关内容,形成对相关专项规划的“多规合一”,实现政府相关渠道、政策的有效打通,合力推进,系统建设。必须立足宁波三大湾区特色,三湾链珠打造新型空间,将山、海、湾、岸、滩、岛、林等自然资源和特色城镇、历史文化遗存、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地等滨海人文资源“穿珠成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联动保护与治理、绿色通道整体联网、生态海塘高质量提升、文化资源深度挖潜、产业经济育强以及乐活海岸打造,推动海岸带地区经济文化融合发展,聚力实现三大湾区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陆海统筹、耦合一体、活力提升,成为宁波展示美丽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

聚焦六大领域实现活力海岸带集聚提升

聚焦空间资源保护修复与生态环境联动治理,筑好海陆一体的绿色发展本底。开展岸线、滨海湿地和海岛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对功能受损的自然岸线实施修复养护,拓展公众亲水岸线;对退化或遭破损湿地因地制宜实施自然修复和生态技术工程修复措施;积极开展生态岛礁建设和海岛整治修复工程。加快推进象山南部海岛公园建设,实现海岛公园绿色、高质量发展。整治提升入海河流,保护陆域流域水环境。探索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统筹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全力推进“蓝色海湾”整治工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渔山列岛、象山花岙岛等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强化海岛植被修复;加快建设海陆联通的沿海生态廊道及甬江等入海水系生态廊道;建设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繁育基地,设置人工鱼礁,提升海洋生物栖息地质量。

聚焦连通性与可达性提升,织起穿行有趣的绿色联通网络。构建舒适畅行、穿珠成链的快速通道体系。加快构筑北向跨湾、南向沿海、西向沿江、西南甬昆、西北甬宁郑西和东向海上六大对外通道格局;优化道路品质,形成串联滨海各区县(市)滨海景点、特色城镇等资源节点的滨海风景通道。建立全线贯通、类型多样的绿道系统。以省级绿道及省级绿道特色支线建设为基础,贯通由步行道、骑行道、跑步道等多种类型的绿色通道构成的绿道网络,串联沿线“山水林田岛、江河湖海湾”丰富资源。打造无缝接驳、功能完善的服务网络。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务中心+驿站”的分级旅游服务网络,积极推进沿海游艇码头建设和近海游艇观光、水上飞机观光等新型旅游服务的航线谋划,建设水上蓝道,丰富海岸带体验。

聚焦安全防护与岸线生态化,推进海塘生态化与多功能融合。全面提升海塘防台御潮标准,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海塘,重点强化海塘结构设计,致力维修加固海塘65公里,改造加固水闸22座。大力推进海塘生态化升级,统筹推进海塘及其沿线塘前塘后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营造滨海湿地环境;以环杭州湾、镇海沿线海塘为试点,突出湿地与海岸保护,城市与生态有机互动。提高海塘多功能融合,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做到“堤路合一”,实现沿塘车行、骑行、步行道路全线贯通。

聚焦海岸带文化魅力提升,做美“文化+”多元滨海场景。完善软硬件配套,打响“海丝文化”品牌。以中国港口博物馆为核心,打造一批“海丝文化”主题博物馆。坚持文化为民,培育开放活力新兴文化。结合宁波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影视之城建设,加大图书馆、音乐厅、电影院等文化设施建设。实施“艺术百分比”计划,将建筑总造價的1%用于公共艺术品装饰,提升城市艺术氛围。因地制宜开发,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创意、音乐、影视等业态与旅游融合,打造“音乐节+旅游”“影视体验+旅游”等文化旅游新形态。

聚焦海岸带美丽经济拓展,做强滨海战略性新兴产业。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以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建设为重点,建设年发射规模100发的商业航天发射基地和千亿级的商业航天配套产业基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培育集成电路、高端船舶、海工装备、高端机械基础件等制造业集群。实施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提升服务经济质量规模。加快引进区域性、功能性金融机构总部,发展航运金融、贸易金融、离岸金融等特色金融。深化实施“影视宁波”“书香宁波”“创意宁波”“音乐宁波”建设行动计划,加强服务业品牌和特色街区建设。

聚焦海岸带乐活终极状态,提升文体赛事与数字活力。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打造活力运动海岸。以梅山湾、象山港、象山东海岸为重点,培育打造帆船帆板、皮划艇、滨海马拉松等赛事;实施“一地一品”发展战略,结合各区县(市)资源优势,鼓励引进、自创顶级体育赛事。积极推动品牌体育赛事与城市多业态协同发展,加大品牌体育赛事产业链的延伸开发,提升赛事附加值。推进技术赋能,打造数字乐活海岸,打造海岸带数字旅游平台,建设完善旅游电子信息屏、数字电视、旅游网站、咨询服务网点等旅游信息服务配套。

推进五个先行段建设实现特色引领发展

前湾新区创新活力生态城先行段。根據湿地生态魅力尽显、生物多样丰富、城绿交织紧密、主题乐园亮眼的特色优势,重点突出湿地与海岸保护、城市与生态有机互动、文化旅游休闲三大板块,综合提升或拓展杭州湾国家级湿地公园、前湾沿十二塘滨海绿道、方特东方神画与生态农业大观园、前湾滨海风景公路、汽车智创小镇等重点标志性内容,并谋划海塘围垦文化公园、公共文化地标,以此建立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滨海品质生活共享的新空间。

梅山湾海洋特色主题阳台先行段。综合考虑梅山湾临近主城区,依港兴产,品质营城,港产城人协调发展的优势。突出魅力海湾、山海交映、港产城融合、休闲旅游、智慧科创等地域特色。提升梅山湾湿地公园、沿海中线、总台山风车公路,打通梅山湾两岸绿道,优化拓展梅山湾旅游度假区、梅山湾水上休闲运动中心、海洋金融小镇,打造山海古镇风情体验区,并以总台山烽火台、中国港口博物馆为公共文化地标,打造以海湾港城为主题的海湾海岛型生态海岸带,成为全市海洋特色主题阳台。

环象山港山海休闲海湾公园先行段。围绕生态环境提升的综合效益突出、山—林—海—岛—滩相映的自然地理环境亮眼、海洋文化生活小资情调怡人的特点,探索以整体的环港海湾公园为建设主题,三县区联动打造。全力做好象山港西侧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天妃湖海中湖旅游休闲区提升、黄避岙乡斑斓海岸农旅特色聚落提升,谋划建设环象山港全国最美海湾公路、环湾四大绿道网、强蛟—大佳何镇滨海文化生活区,策划皮划艇和环湾自行车赛,联动一体建设生态环境优良、山海景观相映成趣、水上活力迸发、海洋文化生活彰显的山海兼具型的环象山港山海休闲海湾公园。

象山东海岸海洋活力先行段。聚焦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优美景色、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以及海洋休闲运动基础建设的基础。合力保护松兰山沙滩群,拓展提升松兰山滨海度假湾、涂茨道养活力小镇,加快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落地,谋划建设东海岸最美观景道、穿山望海绿道网络,以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打造“休闲购物+亲子娱乐+浪漫旅居+商务休闲+娱乐观光+康体度假”为主的山海兼具型的象山东海岸海洋活力廊。

三门湾北岸海味风情先行段。聚焦湾—汊—岛—山地理特征丰富,海蚀地貌、沧海桑田景观独特,百年渔港古城人文魅力彰显,影视文化产业活力迸发,下洋涂空间广阔优势条件。实施花岙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整体提升工程,象山影视城、东海半边山提升工程,优化打造石浦渔港古城渔文化金名片,开展千年渔港、百年灯塔文化传承,拓展建设沿海南线—八零省道景观,并谋划建设环象绿道南段及下洋涂海塘绿道,策划飞行表演、沙滩排球活动赛事,象山、宁海联动开发建设,致力打造“海洋美食独味天下,滨海生活浪漫风情”的海湾海岛型三门湾北岸海味风情湾区生态海岸带示范段。

(作者单位:宁波市发改委)责任编辑:杨 芝

猜你喜欢

象山绿道滨海
象山无象
天下无敌手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广东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LettheSparkoftheCultureCollisionsShine
北京将新建500公里绿道
象山
探讨海洋文化符号在南方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成长的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