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开局就是决战的状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让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更加光彩夺目富有独特魅力

2021-12-03彭佳学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典范文明

今天,我们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进会,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动员全市上下全面对照新标准、主动对标新要求,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让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更加光彩夺目、富有独特魅力。

刚才,我们观看了文明城市创建短片。从短片反映的情况看,获得“六连冠”之后,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上有所松懈,工作上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获得“六连冠”,是新征程、新奋斗的起点,反应慢一拍、行动迟一步、效率低一档,就会严重影响开局、贻误大局。对短片点到的问题和不足,每个地方和部门都要自觉对照、主动认领、迅速整改。特别是要坚持由表及里,以反躬自省的态度、刀刃向内的决心,全面彻底查找整改思想认识问题、精神状态问题、工作作风问题、体制机制问题,坚决防止和避免旧病复发、死灰复燃,确保创建工作达到高标准常态化的要求。

切实增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浙江工作期间就要求宁波“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文明的社会秩序,展示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文明是现代国家的显著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宁波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现代化建设的殷切期望,也寄托着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引领责任自觉、行动自觉。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服务“国之大者”的必然要求。中央文明办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内涵作了阐释,就是“模范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高效能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品质高水平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高标准示范,具有显著的创建带领力、价值引领力、区域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范例”。这个“一模范四高四力”的内涵表明,中央部署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目的就是要通过打造一批先行示范的文明城市范例,带动提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向全世界充分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强大力量。宁波文明创建的工作基础、制度基础、群众基础比较好,理应扛起服务大局的使命,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新经验、提供新范例。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重要实践。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测评标准明确了理想信念坚定、文明程度领先、经济高质量发展、政治廉洁高效、文化繁荣厚重、社会和谐稳定、生态文明良好、治理效能提升、群众高度认可、工作常态长效等10方面测评内容。这些测评内容与共同富裕五句话的内涵,即“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是高度契合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融入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全过程,用心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提升宁波城市竞争力、创新力、美誉度的有效载体。在过去六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我们坚持以创带建、以建促变,推动城乡环境面貌、市民精神面貌显著优化,城市硬实力、软实力全面提升。相比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块招牌含金量更高、影响力更大,是对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最高评价。如果能够获得这一殊荣,将极大提升宁波城市美誉度,吸引更多人才、资本、项目等要素资源进入宁波,为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注入强大新动能。我们要牢固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把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重要内容,推动各領域各方面发展争先创优进位,尽最大努力摘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顶桂冠。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对党员干部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的全面检验。与以往相比,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任务更重、竞争更激烈,必须每年测评得优、层层PK得胜才能实现。现在离第一次测评为时不多了,但是一些党员干部仍然没有进入状态。主要有四种表现。一是自满心态。躺在“六连冠”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自我感觉良好,对问题却视而不见、习以为常。二是厌战心态。把创建当作额外负担,工作不推不动,有的甚至推了也不动,落实任务效率低、质量差。三是卸责心态。认为这是宣传部、文明办的事,凡事推字为先,该扛的担子不扛,该负的责任不负。四是过关心态。习惯于测评之前临时抱佛脚,搞集中突击,测评过后马上松懈下来,导致各种问题反弹回潮,群众不满意、不认可。要坚决克服这四种不良心态,大力弘扬勇争一流、勇于攻坚、勇担责任、勇开新局的优良作风,确保创建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全力以赴推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走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根据中央文明办工作安排,在2021—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周期内,将同步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评选,今明两年择优确定一批综合测试试点城市。按照评选规则,只有在前两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成绩排名同类城市前列,且满足申报条件,才有资格在2023年申报参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评选。虽然宁波入围了第一批测试试点,但如果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落后,就会丧失参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机会。对照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测评标准,目前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升,公共场合不守秩序、道路通行不守规则、社区生活不守公德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二是城市管理还不够精细,主干道、商业街、绿化带、河湖边以及建筑外立面、道路隔离栏、过街天桥等脏乱差现象不在少数,校园周边、交通场站周边、商业区和商超周边、社区(小区)周边、农贸市场周边、综合写字楼周边等“六个周边”的环境卫生、公共秩序不容乐观,特别是城乡接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还有不少顽瘴痼疾。三是制度机制落实还不到位,条抓块统、条块结合推进创建的合力不够强,跨部门、跨边界的创建工作推动比较难。这些问题,与“文明”背道而驰,与“典范”格格不入,必须重拳整治、系统施治。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统筹落实强基础、补短板、增优势的举措,依法依规按标准主动干,确保交出创建工作的高分答卷。

第一,要强化举旗铸魂这个根本。模范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成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首要标准。一要当好理论武装的模范。要大力实施理论铸魂、溯源、走心工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周二夜学”制度、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培训计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守护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的忠实实践者。二要当好宣传阐释的模范。要健全理论普及工作体系,建强理论宣讲融媒体矩阵,创新“情景宣讲”等品牌,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使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三要当好坚守阵地的模范。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依法管理意识形态阵地,加强敏感舆情的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及时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

第二,要突出素质提升这个关键。市民文明素质是文明城市之魂。要坚持引导推动、示范带动、严管促动并重,推动全体市民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一方面,要以善导促文明。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作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要持续深化市民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完善公厕、垃圾桶、“一米线”、交通标识等公共配套设施,使垃圾不落地、礼让斑马线、绿色低碳生活等成为每位市民的自觉行动。要运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确保3年内实现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全覆盖,50%以上行政村制定白事操办标准。要大力支持创新性、专业性、可持续性的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构建志愿服务“15分钟服务圈”,确保到2023年全市志愿服务活跃度达到70%以上。另一方面,要以严管除陋习。要增强文明行為促进条例、养犬管理条例、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执行刚性,依法惩处机动车不礼让、骑电瓶车不戴头盔、遛狗不牵绳、垃圾不分类等不文明行为,促使人们守法律、重品德、讲文明。要坚决打击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犯罪,引导网民合法用网、理性评论、阳光跟帖,绝不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

第三,要狠抓环境卫生这个短板。今年全国测评体系特别强调要加大对涉民生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提出要重点实施“六个周边”整治行动。要坚持集中攻坚与长效巩固相结合,坚决清除卫生死角,健全常态化保洁机制,全面优化“六个周边”的环境面貌。对社区(小区)及周边,要结合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着力解决基础设施破损、墙面大范围霉变脱落、私拉乱接、毁绿占绿、违章搭建、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全面整治周边500米范围内的交通秩序、环境秩序、经营秩序。对农贸市场及周边,要以建设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五化”农贸市场为目标,着力解决市场内“臭烘烘、湿漉漉、脏兮兮”以及出摊经营、乱拉电线、“三防三白”不落实等乱象,全面整治农贸市场500米范围内环境脏、秩序乱、管理差等问题,重点打造40个以上示范农贸市场。对交通场站及周边,要集中整治不排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损坏公共设施、躺卧公共座椅、非吸烟区吸烟等问题,让每一个交通站点都展现大都市应有的样子。对学校及其周边,要严格落实文明校园“四有四无”标准,重点整治学校周边200米内经营性网吧、营业性娱乐场所、游商和无证照摊点、烟酒和彩票销售网点等,确保到2023年市级文明校园创成率达到60%以上。对商贸综合体和商场超市、综合写字楼及周边,要着力解决违章搭建、跨门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广告店招不规范等问题,确保文明创建成果经得起大人流、大客流、大商流的考验。这里明确一下,对“六个周边”整治工作,各区县(市)要牵头落实,镇乡(街道)要负起主体责任,市直部门要加强指导,建立量化打分、亮绩赛马机制,形成齐心协力打攻坚战、啃硬骨头的强大声势。

第四,要做精文明品牌这个亮点。要在提升“爱心宁波?尚德甬城”品牌的同时,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度高、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新品牌,让“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深入人心。重点打造三个品牌。一是“精特亮”品牌。要坚持市域一体、城乡一体,把打造精品线路、特色街区、亮点工程作为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的牵引性、开路性、标志性工程,穿珠成线、连线成面,努力在全域文明上先行一步。同时,要大力整治城市“飞线”、小区“蜘蛛网”,有序推进空中缆线“上改下”,让城乡天空更加清爽、悦目。二是“席地而坐”品牌。要以打造“最干净城市”为目标,全域推进“席地而坐”示范区建设,提高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到主次干道、商业大街无积存垃圾、纸屑、烟蒂、污物,路面“呈本色”,确保到2023年建成100个示范区域。三是公益广告品牌。要运用多媒体形式,策划一批创意十足、雅俗共赏、含义隽永的公益广告,打造一批广为流传、大受欢迎的“网红”“爆款”作品,使之成为弘扬清风正气、倡导社会文明的有效载体,成为宣传城市文化、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

第五,要用好数字治理这个优势。数字化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提升治理能力、服务水平、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不断推动城市大脑迭代升级,加快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水利等体系建设,让城市运行管理更加智慧高效。要持续抓好“最多跑一次”、“最多报一次”、“一件事”集成改革,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提高效率,不断完善“浙里办”宁波频道办事功能,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要实施文明创建智融工程,建成运行文明城市创建智慧管理平台,抓紧上线文明创建多跨场景应用,努力实现文明实践数字化呈现。要全面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治理改革,迭代升级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加快完善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机制,夯实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的基础。

广泛凝聚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强大合力

各级各部门要把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摆在重要位置,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向前冲,形成人人尽责、天天坚持、事事落实的良好氛围。

一要清单化管理。重点要建立“三张清单”。一是“任务清单”。各地各部门要主动上前、主动担责、主动作为,制定任务清单,细化工作举措,把责任分解到人头、落实到岗位,决不能推諉扯皮。二是“过程清单”。要制定创建工作推进计划,明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压茬推进、对账销号,确保每项工作不挂空挡、不遛号。三是“问题清单”。要建立领导联区包片督导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定期跟踪研判创建工作进度,并把重点难点问题全部纳入清单,进行现场办公、重点督办。要完善问题整改工作机制,一般性问题3天内必须整改到位,综合性问题7天内必须整改到位,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每项创建工作都能高效率高质量推进。

二要标准化落实。要精准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测评体系、宁波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标准,以“事事争第一、努力创唯一”的追求,一条一条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提升。特别是要主动和自己过不去,“翻箱倒柜”找差距,“吹毛求疵”查短板,“精益求精”抓整改,确保每个点位都做到最好、每项指标都获得高分。当前正值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各级领导干部要专心谋事、用心干事,尤其是新到岗的同志要迅速转换角色、进入状态,确保创建工作不停滞、不断档。

三要制度化保障。要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处室)具体抓的工作制度,健全“条抓块统、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业务工作带动创建工作、创建工作提升业务工作的良性循环。要建立日常督查、测评检查、媒体监督、纪检监察“四位一体”工作督导机制,对容易反弹反复的“老大难”问题,必须紧盯不放,促使创建成效不佳的地方和部门闻过即改、迎头赶上。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在创建一线考察干部、识别干部、监督干部,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纪律保障。

四要全员化参与。要把创建工作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三为”专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上门入户访民情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上想新招、出实招、求实效,让“文明创建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深入人心、成为共识,着力营造“你我他齐动手”的浓厚氛围。

(摘自彭佳学同志8月12日在宁波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进会上的讲话)责任编辑:何海永

猜你喜欢

典范文明
遵守规则文明出行
数形结合的典范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永不失落的文明
两装当道
对不文明说“不”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文明歌
浅析宋初“二李”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