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助产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临床教育教学改革

2021-12-03马晓耕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助产专业课程岗位

马晓耕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 150000)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助产专业,助产专业在护理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开展助产专业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能够从事临床一线助产工作的优秀人才。可见,切实提高助产专业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以助产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助产专业临床教育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提出一系列课程建设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助产专业临床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符合一线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助产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1 以助产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确保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风向标。高职院校作为助产士的主要输出地,要想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助产士,就必须确立以助产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源头入手切实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工作加以改革,构建出与之相匹配的助产临床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结合我校助产专业临床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岗位需求,在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顺应助产专业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助产实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助产技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得以有机融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2 以助产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高职院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与优化助产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完善助产专业课程结构

助产专业培养的是能够从事一线助产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助产专业临床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可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助产职业岗位能力的根本要求,对助产专业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将其分为助产、护理及保健三个教学模块。同时,以岗位工作项目对助产专业教学模块加以细化。例如,在医院临产工作中,助产士在产房中会面临产妇接生、新生儿护理、产后护理、抢救配合等岗位工作任务,在教学模块的细化上可以根据这些实际的工作项目确定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2.2 优化助产专业课程内容

实现助产职业岗位工作项目及职业岗位能力与助产专业教材内容的有机对接。以助产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与教材中相关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相互对接,通过职业岗位操作项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授,以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将助产专业不同岗位用到的同一知识点进行合并讲授。例如,在产前病房、待产室、分娩室等地方,对孕妇产程的监护工作都需要检查孕妇的腹部、测量孕妇的骨盆,这部分知识点与临床护理技能可合并到产科门诊中进行统一讲解,这样有利于助产专业学生形成更加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将产妇保健卡的填写、分娩记录等内容,并入孕产妇管理、产科解剖学等内容中进行讲解。

2.3 合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合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在助产专业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在细化分解课程教学内容为若干职业活动单元的同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助产专业临床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第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助产专业临床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助产职业岗位的临床护理顺序进行讲授,以此锻炼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临床表现、病例、诊断等一系列流程,引导学生进入临床诊断思维过程中,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找具体的护理诊断方法和措施,提升观察病情、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使用点拨或暗示的手段,一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临床病例,一边引导学生学习治疗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也有利于巩固知识点。第二,运用问题教学法。传统的临床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2.4 构建实训教学中心

妇产科涉及病人的隐私问题,因此在助产专业临床教学过程中找到病人进行示教是较为困难的,学生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要想切实提高助产专业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实现在校学习与临床岗位工作的无缝衔接,就必须以助产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教、学、做功能于一体的实训教学中心。利用实训教学中心模拟真实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完整的助产工作流程,让学生能够在仿真的环境中反复多次地进行技能训练,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在实训教学中心的建设上,应该按照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其配备充足的仪器设备(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开展助产专业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图1 综合实训中心Fig.1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enter

3 结语

以助产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对助产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不仅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符合一线助产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还能够进一步深化助产专业临床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在校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推动助产护理学的发展。结合地区特色发展情况,研究并分析了地域助产士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构建出一套更加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强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以期为助产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并为强化助产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助产专业课程岗位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