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革命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1-12-03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革命理论思想

施 展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 235099)

一、“中国革命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革命史”是研究和阐述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发生、发展和胜利历史规律的一门科学。具体来说,“中国革命史”就是研究和阐述中国革命是怎样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门科学。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近代史的发展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期,是无数革命先辈经过艰苦卓绝的争斗之后,才建立起来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革命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可以说中国革命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史,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中国革命史”是当代高校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1]。接下来,将从五个阶段简单阐述一下中国革命史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在这一时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与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国家的入侵,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而清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更是让近代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方面是清政府向各个列强国家割地赔款,另一方面是社会上一些知识分子在做各种斗争,希望能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改变中国的社会面貌。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倒清政府的统治以及打倒列强国家对中国的侵占。接下来是各种运动的产生,社会上的知识分子企图用自己联合民众的力量来拯救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是以农民为主的起义,但本质上还是坚持封建主义的思想与统治。维新变法运动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重在改革教育制度,发展工、农、商,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并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但其本质还是坚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换,其次是中国早期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开展合作与国民革命爆发。在过渡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工商业崛起、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等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爆发的开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是以“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为主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以文学知识的传播为主要手段来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而五四运动的主要人物是青年学生,还包括众多工人、商人等社会中下层阶级人士,通过请愿、游行示威、罢工来对抗政府的一系列爱国运动,是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中共三大会议上提出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共同对抗外国列强国家,开始了北伐战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最终崩盘,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的规划,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在这个时期产生。

(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己的探索道路,开展土地革命战争。在中国共产党探索新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历史性转折,直接影响着今后中国共产党人的命运,最终开始了抗日救国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之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运动,建立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以及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满足农民的需求,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建立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线。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曾犯过多次“左”倾错误。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随后,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爆发,成为中日抗战的导火索。中共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全面抗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发生,促使国共两党放下成见,开始第二次合作。

(四)全民族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作为当代大学生,理应了解抗日战争中的十大战役,即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和湘西会战。抗日战争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甚至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苦难,但同时也证明了我国的实力。在此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其中,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三大法宝,更是为中国今后的发展进程提供了思想理论[2]。最终,经过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奠定了基础。自此,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五)全国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开始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斗争。本着友好协商、共同治理天下的思想,共产党开始了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共商治国大计。然而,蒋介石打破了这种局面,对共产党开始了对抗,从此,全面内战爆发,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共产党虽然拥有的武器装备、人员数量都比不上国民党,但是共产党取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长达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军队逐步打破了国民党的军事防线,三大战役的胜利更是为共产党胜利奠定了基础,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同时,在各个根据地进行二次土地改革,为广大农民谋取利益,充分瓦解击败封建主义在我国的残留。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从此,中国人民从长达一个世纪的苦海中脱离出来,真正地做了国家的主人,确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史到此结束。经过一个世纪的斗争与奋斗,最终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新的纪元,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二、“中国革命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

“中国革命史”在高校教育中是一门必修课程,不仅传授历史知识,同时还进行思想教育。“中国革命史”中囊括了各种思想理论知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一门历史课程,又是政治课程。在高校教育中,“中国革命史”是作为一门政治课程开展的。因此,在当代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修课,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中国革命史》不仅是见证中国发展历史的一本书,更成为众多群众的思想政治向导。其中包含着很多重要的思想理论,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处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着很多诱惑与不确定因素。他们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环境中,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很可能会被社会中潜在的因素影响而容易误入歧途。而且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为学生指导一个明确的方向,使其通过用正确的方法完成自己的目标。高校教育与以往的教育方式不同,更注重的是对学生未来价值观取向的培养与教育。大学生的性格取向已经基本确定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已经不能再采用像中学那样的教学方法,而更多的应通过实际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案例中发现新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在中国革命史的发展道路中,革命先辈的理论知识与思想都是在一步步实践中得来的,是经过无数革命先辈亲身实践得来的。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当注重通过实例教学的方法为学生讲解。很多思想理论知识都是非常复杂难懂的,只有通过了解革命史事件的发展进程,才更能够明白思想理论的形成过程,更能明白思想理论的实质内容[3]。

另外,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仅要进行理论教育和知识学习,更应该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国家能够继续发展,还需要大批的军事、党务和行政方面的人才,因此,可以把目光放在高校教育中,着眼于人才培养建设工程。由此可见,中国革命史的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必须学习,且要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课程。

三、“中国革命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与设计都有其自身的教学意义。“中国革命史”在高校教育中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向学生介绍了在20 世纪中国的革命发展历程,通过对革命史的介绍,使学生更能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明白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中国革命史”中还包含了各种思想政治理论,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提升学生各项综合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史

我们国家的发展经历了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源远流长。正是因为有了悠久的历史发展,才造就了今天的中国能够屹立在世界之巅。但其中也有一些水深火热的时期,尤其是近代革命史的发展历程中,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日的中国,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民族大义、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大学生学习。在高校开展革命史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一步步了解中国革命史的发展历程,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其中包含着众多革命先烈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其中的理论知识,学习其理论思想形成的过程,能够让大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其思想内涵的实质。

此外,中国革命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世纪,这期间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教育意义,从那些失败或者成功的案例中分析原因,为什么失败,为什么成功,也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少走一些弯路,有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大学生处在大学这个小型社会之中,没有父母从旁约束管教,面临社会上各种诱惑因素,很可能会误入歧途。因此,高校在其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要为学生安排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在面对社会上各种诱惑时,能有较强的抵抗力,不为所动。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作为社会上传播正能量的存在,经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应该有着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之外,还有毛泽东思想政治理论,其中也有很多能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

在高校教育中,学习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提升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高校教育是强调理论与能力并重的。在大学校园里,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拥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处理实际情况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项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之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理应发挥表率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各种机会与学习的课程。中国革命史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没有先辈们敢于人先、敢于思考、敢于创造的精神,就不可能有众多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

其次,中国革命史还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发展过程。在不断的实践中,革命先辈们不断探索新的理论知识,将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这样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才是最正确的。而高校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社会实践能力,在不断实践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新的理论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得出新的结论、新的理论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高校教育是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中国革命史”作为一门历史与思想政治教育共有的课程,在高校是一门必修课程。学习中国革命史,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中国革命史的发展历程,了解革命先辈是如何取得一步步胜利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另外,中国革命史中的很多理论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有莫大的帮助,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政治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从这些经验中,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学习到很多,而这也是历史的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

革命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中国的出行革命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