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设计素描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2021-12-03代演莉余新泳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素描应用型实训

代演莉, 余新泳

(安徽新华学院艺术学院,合肥 230088)

一、设计素描课程改革背景分析

应用型高校转变观念,积极推进办学方向以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取得广泛的共识。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课程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落脚点,直接决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一效果,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应用型高校均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工作,积极推行适应于行业、产业发展的课程优化设计及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工作。尤其是随着新媒体、新交互等技术不断渗透大众生活,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现代媒体技术的慕课、视频公开课、体验式在线课程等交互型授课模式,不断成为课程改革的新方向。现代技术融入教育并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不断突破新模式,日益取得显著效果。

二、设计素描课程学科定位及改革发展现状

设计素描是一门艺术类专业基础课,强调以概括、夸张、变形等艺术技法加工过的具象素描语言来表现抽象的设计情感,是训练学生由造型艺术向设计艺术这一职业能力实现转化的桥梁。该课程通常在低年级开设,是围绕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展开的素描训练。其教学重点是提升学生富有个性的艺术创新思维,而不仅仅是探索造型规律或提升艺术表现技能,在设计艺术各专业方向的教育教学中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长期以来,设计素描课程作为通用型专业基础课,广泛地在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以及数字媒体、动画等诸多艺术学科中开设,以此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技法及创新思维能力。然而,根据相关调研、统计,大多数应用型高校中的设计素描课程,与部分研究型高校以及大专院校区别不大,未能通过深化改革强化对应用能力的支撑,反映出较多的弊端。这突出表现在:教学内容创新不足,沿袭明显,雷同较多;教学目标笼统,区别对接小专业方向的针对性设计与调整不足;实训教学实施的支撑条件主要依靠画室和绘图室,功能单一;教学方法及手段缺乏创新,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支撑不力;考核体系与造型基础课程群、艺术核心课程群基本一致,缺乏特色及实效性;课程改革及研究成果凝练与辐射不够及时,缺乏有效推广应用等。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设计素描课程改革的几个重点环节

应用型高校定位清晰,就是要通过系统、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促进培养对象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无缝对接,最终促使学生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市场应用能力。可以说,以理论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提升,进而达到“学以致用”这一教育教学效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适应行业、产业发展的教学改革是必由之路。而作为具有巨大支撑功能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的设计素描课程,在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也必须进行深化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再设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该课程改革,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成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模块化再设计

当前,设计素描课程在大部分艺术院校的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计划中,基本上均采用同一本或类似教材,极少采用具有高度市场指向性或校企合作类教学指导书,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的划分也相对固定(大概在1 ∶4 左右)。这些设计素描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统一性,导致了在实施于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等各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呈现出同化性;实训课题也大多沿用传统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不利于不同专业方向学生不同核心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艺术类不同专业方向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目标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例如:产品设计方向教学,应以探讨物体内部结构关系与外部造型形式上的美感及合理因素为训练核心;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应以提升学生对形式语言的解构、重构及意象创作为教学目标;而动漫类专业则以造型训练及角色、场景和衍生物的发散创作等方面为重点。设计素描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理应为后期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服务,应该具备鲜明的专业方向特征和强烈的专业针对性。因此,根据艺术类不同的小学科方向所具有的不同职业能力素质培养需求,对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契合职业核心技能的针对性、模块化再设计,使之能够真正对接市场应用能力训练目标,是必须完成的第一步。

教学内容的再设计需结合行业、产业发展实际,多方调研,并邀请行业专家集思广益,以期形成对艺术与科技、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和动漫等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职业能力指标的准确提炼,进而完成对各专业人才应用能力模块的科学总结,方能据此逐步完成对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模块化再设计,形成适用于不同专业方向的高效的设计素描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训课题库,使得课程教学能够真正与专业相匹配,进而形成对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由造型艺术向设计艺术能力转化的有效支撑,真正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彻底打破同一教学内容运用于不同专业方向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推动教学模式改革走向深入

根据调研,相关院校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实施基本均在画室或普通绘图室进行,教学方法多为相对传统的理论讲述加手绘课题训练,教学成果多为视觉艺术领域中的创意图形,极少引入现代媒体技术和企业项目实训等教学新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新颖的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和丰富的具象案例支撑,大一阶段的学生很难消化相对抽象的诸多创意设计概念,容易形成来自于理解、表现及兴趣等方面的障碍,造成大面积模仿甚至抄袭现象,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具体如表2所示,可见,虽然由于研究例数较少,一些特定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但从整体上看,观察组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群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设计素描承载着引导学生由造型艺术向设计艺术进行职业能力有效转化的重要功能,因此其自身具备不同于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特殊性。在网络化、交互式学习逐步成为主流教学模式的今天,该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实训教学模块的教学与实施,必须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推进一系列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模式改革。

1.优化实训教学模块

实训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主渠道,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败。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同样需要通过系统的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为学生塑造专业设计观念、培养创意思维能力,进而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设计表现能力,最终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岗位适应能力。可以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甚至实践应用能力的形成,最终均落实到实训教学环节。因此,必须对设计素描实训教学模块进行优化设计,在课时分配、内容设定、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等方面,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再设计。

(1)在教学目标的设定环节,应显著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和技能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同于研究型高校艺术类人才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专业性和创作型能力培养,也不同于技能型职业院校艺术人才偏重艺术技法和艺术表现能力塑造,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介于两者之间,应尤为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岗位问题的能力,即对接市场的创意研发能力。因此,应用型高校设计素描课程改革要想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就需要在实训教学模块结合专业岗位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与合理规划。一方面,深度结合不同专业特色进行实训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设计,使实训教学能够目标清晰地完成创意思维培养和表现技能提升两个核心目标,切实优化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调整设计素描实训课程的学时比例,使之占到总课时三分之二左右。这样既保证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系统、完善,又可充分保障实训量,有利于理论与实训教学形成互促效果。

(2)精心设计实训教学内容,大胆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强调针对性原则。实训课程上什么、怎么上、训练内容及递进关系如何设定等环节,都将直接决定设计素描课程的实训教学的效果。首先,在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需要开展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市场应用能力指标的充分研讨与总结,进而根据不同艺术类专业方向的应用能力培养需求,在现有基础上精心规划、调整,以形成对不同专业方向实训课题的针对性、典型性和系统化再设计,建立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实训课题库。同时,根据行业发展与技术更新的新形势,及时补充、置换实训课题,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提供高效的支撑;其次,结合教学部门实际条件,充分整合师资、工作室或相关社会资源,大胆尝试基于市场机制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课题式、案例式、研讨式和项目式等教学形式,丰富艺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提前培养学生的市场思维和职业素养。

2.革新教学方法

当前,艺术专业相对传统的理论加手绘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青年学生的学习模式和习惯,也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多元化、宽渠道和交互式的知识传播需求。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常常涉及较为抽象的概念阐述,很多思维模式、艺术表现技法均需要大量丰富的、感性的具象素材进行辅助理解。同时,很多企业课题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具备天然的市场化因素,可以为教学实践带来有效的补充和尝试。因此,教学主体可以依托教科研项目、横向课题或校企合作平台的资源,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和市场资源的优势,导入案例式、项目式、启发式、分组研讨式、演示法、暗箱法、头脑风暴法和调研法等结合市场实际的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模式,作为主流的实训教学方法和课题研发手段,营造适应于艺术类交流式教学的浓厚氛围和环境,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解放自主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作潜能。

3.创新教学形式

随着网络互连和数字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拓展,信息交流模式不断革新。在快速推进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环境及教学实施的形式对现代教学的支撑功能愈发凸显。传统的相对固定与封闭的教学形式,已难以满足当代青年多元化的知识获取和经验交流需求。当前,我国应用美术产业化发展形势向好,市场对应用型艺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创新、精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将成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作为具备造型能力提升和设计思维培养双重支撑功能的设计素描课程,其教学形式更需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引入拷贝台、投影、网络数据库及电子绘图仪等现代媒体技术,尝试集中与分散教学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研讨相促进的教学模式,深度结合市场案例、专业竞赛课题和校企合作项目研发等内容开展教学过程设计,积极推行网络教学、慕课和手持移动终端等多元化现代教学形式,以富有活力的交互式、体验式、翻转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热情,方能全力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促成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提升

1.应用型教材体系建设是基础

所在教学单位需充分重视该类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石作用,强化涵盖设计素描在内的基础课程群教学条件的提升。教材和实训大纲对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需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而不断更新,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也需要及时向学生有效传输,使其能够始终紧跟市场和技术前沿开展学习和创作实践。因此,需积极鼓励课程团队教师主编、参编契合产业发展的高质量设计素描课程新教材,精心设计符合市场能力需求的实训大纲,编撰校企合作类实训指导书,形成具备针对性指导意义的该课程应用型教材新体系。

2.“双能型”师资队伍构建是核心

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教师甚至管理人员具备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不仅仅是拥有专业的理论体系。教学单位在重视优化教学团队职称、学历结构的同时,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优化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利用暑期进企业挂职、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研发以及承接市场横向课题等多种形式,积极促进授课教师形成既能教学又能应用研发的行业素养。同时,制定标准、简化流程,积极引入企业技术人员与行业精英进入课堂,切实推进联合培养、双导师培养等制度,开展该课程部分环节的教学,着力构建“双能型”教学团队。

3.交互式教学平台建设是保障

实验实训平台及其软硬件是重要的功能支撑,需充分利用专项建设资金、课题研究经费及校企共建等,加快涵盖设计素描在内的设计基础课程群实训平台的建设力度,打造开放式、共享型网络数据平台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资源,大力提升教学环境及软硬件教学条件的开放型服务功能,拓展理论与实训教学手段,为课程的深化改革与有效实施提供支撑。

(四)推进课程考核体系全面革新

现有的设计素描考核大多为主观打分式,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命题方式让学生进行一个或一组课题创作,完成一幅或一系列素描作品的创意设计与表现,进而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综合实训作品打分形成该课程综合成绩。这种考核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沿用较多,但是存在形式单一、主观性过强以及轻过程考核等弊端。为了进一步准确反映教学效果,提升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和应用性,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推进设计素描课程中综合实训环节的模式创新与考核体系革新,将课程考核的重点由学生的技能培养转向创新思维的提升,由课内表现延伸至课外创新创作实际成果。例如,通过积极引入企业项目研发、专业竞赛策略单和行业案例作为综合性实训课题,加大过程考核在课程成绩评定中的比例;鼓励学生参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并将学生项目研发成果、企业实训评价及专业竞赛成绩与学分实现直接转化等,逐步建立灵活、高效的课程考核体系,提升其对接市场的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

四、结语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适应新形势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应用型高校及其教学改革及模式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然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用型课程改革在我国属于新命题,尤其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特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改革欲取得预期成效,除了要充分做好课程本身多个层面的创新与再设计工作,还涉及观念、技术、资金和政策扶持等多个子系统的协调与配合,需要在充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整合社会、学校及企业资源,做到科学设计、持续推进,方能实现建设目标,进而由点到面地完成由课程到课程群的整体优化。

猜你喜欢

素描应用型实训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武汉素描
素描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