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路历程》的讽喻与救赎探讨

2021-12-03席荣志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基督徒体裁历程

席荣志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阜阳分校,阜阳 236010)

《天路历程》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班扬所著的一部宗教寓言故事,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相关研究表明,该部著作一经发行,发行量仅居《圣经》之后,且被誉为英国文学中最热销的非通俗作品之一。《天路历程》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其是一种神学和文学完美结合的宗教寓言故事。该书叙述了一位基督徒因意识到自身罪孽深重和感觉背上捆绑着承重的包袱,而通往“天国乐园”之路进行精神救赎,在天路历程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考验,最终顺利到达了天路。该部著作充满了浓厚的加尔文教色彩,如上帝的权威、信仰高于情感,同时其还采用梦境的叙述和讽喻的体裁促进人们从一个新的或一个更深的层次对现实进行理解。一方面,能够激发读者对基督徒通往天路历程过程中心理、精神变化的共鸣;另一方面,还能给读者提供良好的精神鼓舞,使读者认识到人们出现错误的思想观念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思路,实现自我精神的救赎,同样可通往成功的大门。

一、《天路历程》内容简介

《天路历程》全称为《一个信徒从今生到来世的旅程:用梦境作出的展示》,是18 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班扬所写的一部文学巨作。该书共分两部,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一个基督徒通过读《圣经》,意识到自身罪孽深重和感觉背上捆绑着承重的包袱,再加上家乡即将在天堂之火中覆灭,于是,在家人邻居的嘲弄和怀疑中,在传道者的指引下,开始寻找救赎之路,最终,历经狭窄而弯曲的救赎之路,进入到天国;第二部分则讲述了其家人和邻居的天国之路,救赎之路基本类似。

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西方国家人民的热烈追捧。自1678 年出版故事的第一部分后,该书已被翻译成超过两百种语言且从未绝版,不仅被英国推崇为最重要的宗教文学作品之一,且还被冠以“穷人的圣经”“世界排名第二的好书”等称号。麦考莱也曾评论过《天路历程》,指出在同类宗教寓言故事书中,真正和唯一具备人情世故的一部作品是《天路历程》。其他的宗教寓言故事多是为了迎合和满足人们的奇想,而《天路历程》则能使抽象概念具备强烈现实感染力,从而给读者很大的感染。《天路历程》融合了宗教、讽喻、救赎、浪漫与现实等多种元素,不仅融合了圣经的意象和典故,同时还运用了梦境叙事的框架、富有张力的结构叙事和讽喻寓言的体裁,从而能使作品超脱出宗教布道的本意,升格为一部具有丰富文学价值的经典之作。

二、《天路历程》中的讽喻与救赎分析

(一)讽喻外衣

中世纪,梦境的叙述和讽喻的体裁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且作者们常采用梦境的叙述和讽喻的体裁对宗教、神学上深奥的理念进行解释。从结构和文章叙述内容来看,《天路历程》是一个梦境式的游记体小说结构,通过平面式的结构和超时空的架构层次将天地人三界全景式地展示出来。整部小说的叙事视角由一个基督徒(也即一个做梦者)控制,以基督徒在梦境中看到的事物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相较于现实,梦境更具有转换能力和更具有真实性,因此,采用梦境的叙述,能够促进人们从一个新的或一个更深的层次对现实进行理解。讽喻体裁是一种韵体或非韵体的叙述,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象征主义描述手法,一般以作者所编织的媒介(如梦境)、行动,帮助人们解读除字面意义外隐喻层面上的另一层含义。也就是说,通过讽喻,不仅能够给人们提供讽喻言外之意的暗示,同时还能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作者所需表达的内容进行诠释。当然,在讽喻过程中,需确保被讽喻的事物和喻体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作者所描述的荒诞不经的事情看似合理,让读者无法一眼识破,并且,还能提高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班扬在《天路历程》正是继承了宗教文学的讽喻体裁传统。文章中的所有的背景和人物均进行了概念化,且文章中包含了正反面两种人物,班扬采用抽象宗教概念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各种心理活动对正方面人物进行了命名,这种拟人化的命名方式,是讽喻,也是启示。例如,基督徒到达山顶的时候,突然有两个人(一个名叫胆怯,一个名叫疑虑)急急忙忙朝着他迎面跑来,于是,基督徒就问这两个人出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慌慌张张,这两个人回答说,他们本来是想去锡安山,没想到在路途中发现较为艰难,于是担心随着路途越走越远,他们会遇到更多的危险,于是,就转头回来了。这种拟人化的命名方式不仅能将人物的性格特征直观地体现出来,而且这种讽喻的拟人手法也体现了作者对胆怯、疑虑等人物性格的讽刺。

《天路历程》中除了人物命名采用了讽喻的手法,文中的地名也极具讽喻意味,如浮华镇、绝望潭、疑惑寨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浮华镇的描写,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有英国街、德国街、法国街、西班牙街、意大利街等,这些街道上均有各虚浮的货物出售,其中,罗马的商品和货物是浮华市场上最为畅销的日用品”,讽喻了罗马天主教陋习。也正是因为如此,萧伯纳在评价《天路历程》时指出,整部作品都在抨击道德和名誉,声讨邪恶和犯罪。

从文学体裁和描述内容上来看,《天路历程》都是一部讽喻体作品,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当时处于英国社会“信仰冲突”的漩涡中,对当时的社会和一些传统落后的宗教信仰存在较多不满,从而希望能在文章中宣传新的宗教性人生观、世界观等,但是,其并没有采用千篇一律、枯燥刻板的方式来进行布道和说教,而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段对人性相关的概念抽象化,不仅传承了西方文学的讽喻体裁,同时还使得其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和更具感染力。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神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素来对讽喻文学作品具有严苛的评判标准,其认为,一位作家在写出一段话后能够让人们良好地理解这段话另有所指和带有一定的批判性质,这个作家才可以被称为讽喻作家,且作家还需自始至终在文章中都按照讽喻体裁进行写作,才能将其创作的作品称之为讽喻作品。根据这一标准要求可以看出,《天路历程》是一部连续性最佳和最明确的概念型讽喻作品,若不对其韵体的差别进行考虑,其甚至可以达到和斯宾塞《仙后》同样的讽喻水平。

(二)救赎真理

就像其他的神学寓言作品一样,《天路历程》虽然采用生动的讽喻手法揭露了充满罪恶的社会现实,但是,作者的本意并不是仅仅让读者看到和体会欣赏其采用的华丽讽喻外衣,而是期望通过生动的讽喻达到宣扬精神救赎的宗教教义,也就是促进读者能够体会到基督徒在通往天路历程过程中,一步一步实现自我的精神救赎。而且,救赎也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命题,作者利用“救赎”这一命题将一位基督徒的个人成长历程完整地展现出来。首先,基督徒从内心渴慕永生和期望通过自身向天路进取的历程改变自身命运,但是,在天路历程过程中,其因自身的意志不坚定,听信了别人的谗言而误入歧途,但是,通过与自身思想的斗争,使其最终捍卫了自己的信仰和与恶魔勇敢斗争,最终,顺利到达了天路,完成了精神的救赎。虽然,作者是采用基督徒自传叙事的方式描写出基督徒的精神救赎过程,但是,基督徒的精神救赎过程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必须经历的,也就是说,基督徒的精神救赎最初来自现实生活的心灵争战。出现这种心灵争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信仰不坚定,对自身进行误信和误判,而对自身的误信和误判又可化身各种蛊惑人心的魔鬼,使人们的思想和心灵误入歧途。若不能及时纠正,则会导致其进入罪恶的深渊。从这个思想可以看出,《天路历程》中所描述的天国之路上的各种经历均是每一个基督教徒(即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基于自身认知所做的心灵和精神选择的投射。也正因为如此,其才能引发读者强烈的心灵和情感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天路历程》采用宗教朝圣的叙事模式将寓言人物的赎罪经历描述了出来。例如,整篇文章根据基督教的多个发展阶段进行表述:最初,基督徒背负着沉重的罪孽包袱逃离了毁灭之城(象征今生),直至其来到十字架前,才将沉重的罪孽包袱摆脱,这也意味着其开始信耶稣并踏上了救赎之路;在救赎过程中,其因为自身意志不坚定或他人的诱惑而再次陷入无涯的苦难之中,如其遭遇了老世故先生代表的世俗推理、浮华市集集散的今世各种浮华、魔王亚波伦象征的皈依之后种种诱惑、着魔之地令人萎靡不振、绝望巨人的迫人恐惧和沮丧以及其他众多的考验和诱惑。基督徒只有能够摆脱这些诱惑,进行良好自我克制、顿悟人生和超脱世俗的束缚,才能使其与这些罪恶进行有效的斗争,并增强其自身的信与义、勇敢和坚韧不拔,从而促进自身得到赎罪解放和进天国。

通过这些故事情节,作者告诉我们,在旧有权威坍塌、新兴权威重构的背景下,只有压制旧有权威,催生出基于个人主体性原则的现代性新兴权威,才能使人们自觉自愿地在个人救赎中探求现代性的困境,从而促进个人救赎实现其社会公共性。只有这样,个人救赎才能成为社会标杆示范和他人的效仿榜样。并且,《天路历程》一书中的个人救赎选择充斥着对身份建构、权威危机的思考,这不仅体现出作者对现代文化中的社会重构的强烈期盼,同时还体现出其希望现代性社会公共性在重构权威的过程与重构主体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突破现代性社会人们思想救赎的困境。

总的来说,《天路历程》采用具有讽喻意味的任务、场景、宗教教义和批判元素给读者以生动、深刻的印象。宗教教义必然引发一系列积极的思考和反省,而采用具有讽喻意味的任务、场景能够体现精神上的危机,加深读者对相关内容的记忆,堕落败坏的角色警醒人们远离罪恶。读者在通读文章的过程中,可对基督徒精神之旅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理解,并将基督徒通往天路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变化、得到的教训和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使读者体会到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较多的诱惑和磨难,导致其出现一些不好或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但是若其能及时制止和调整自身的这种思想观念,并从怀疑、消沉到认知、顿悟,就能有效实现自身精神的救赎,促进自身朝着健康和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天路历程》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班扬采用宗教朝圣的叙事模式和讽喻体裁,描述了一位基督徒因意识到自身罪孽深重和感觉背上捆绑着承重的包袱,而通往“天国乐园”进行精神救赎的赎罪经历。在此书中,作者不仅采用拟人化的手段对人性相关的概念抽象化和讽喻了当时社会种种陋习,使文章整体显得生动形象和更具感染力,而且还通过生动的讽喻达到了精神救赎的目标要求。

猜你喜欢

基督徒体裁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圣诞的中国往事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体裁好
我们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