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课例研究主题的特征与确立

2021-12-03翟岚安徽省芜湖市石城湖实验幼儿园褐山分园

家教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例幼儿教师幼儿

◆翟岚 安徽省芜湖市石城湖实验幼儿园褐山分园

一、主题的特点

(一)现实性

课例研究是一种研究活动,指的是以平时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通过实践逐步优化和改进,从而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的方式。[1]课例研究指的是教师围绕教学时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与探究,目的在于真正地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以研究主题并不是基于某个已经存在的理论,而是基于平时的教学过程。换句话来讲,课例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比如,小班的老师考虑到新学期有很多新生刚入园,新生对新环境充满了畏惧感和不适应感,所以新入园的幼儿情绪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新生在刚入园的那几天常常能哭上大半天,有的甚至过了一个月都还没有习惯。于是根据新学期幼儿的现实状况,我们确立了“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的主题研究活动,并设计了一节生动、有趣、极富奇幻色彩与幽默性的魔术表演活动。通过教师变化莫测的魔术表演,让幼儿深切地感受到魔术的神奇魅力,使幼儿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进而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最终达到了转移幼儿想家的情绪,很快地融入神奇又快乐的魔术表演中来。

(二)反思性

课例研究指的是以课堂教学场景为基础,通过实践逐步完善,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虽然教师是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之中,但是教师是否拥有较强的反思能力、能否准确地抓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研究主题的可行度。课例研究的问题不仅可以是个性化的,也可以是充满共性特点的,不管是哪种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找出教学时存在的问题。所以,课例研究主题一定要具备可以将教师的问题意识以及反思精神激发出来的能力。没有困惑就不会带来成长,如果教师觉得困惑、迷茫时,不要焦虑,这刚好体现出教师正在反思自己,这也是教学研究过程需要具备的状态。幼儿园教师教学练兵时,我作为拥有20年教龄的老教师可谓经验丰富,教态自然,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细致的问题也并没有做得恰到好处。如:在给幼儿示范操作时未能做到面向全体,只是朝向左侧的幼儿而忽视了右侧的幼儿,导致右侧幼儿对教师的示范看不见。再如对整节活动下来各个环节时间的进度把握能力有待提高,导入和示范讲解占用了较长时间,而幼儿动手操作阶段的时间不够等问题。通过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后,我进行了活动反思,在教学活动细节方面提出了“如何引导幼儿教师关注教学细节”的问题,并反复授课,在不断的反思中自身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三)可行性

课例研究之初,教师选择的题材通常比较宽泛,例如“怎样使幼儿阅读教学资源变得开放化”“怎样增强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等,由于不能真正地把问题聚焦起来,宽泛的问题使得教师对问题的研究停留在表面上,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因此很难得出更高效的改进方法。甚至会出现研究问题大而空洞,但研究时长非常短的现象,得到的研究结果也只能不了了之。

所以,在选择课例研究主题时,一定要充分结合课堂教学情况,从细微之处去发现问题,选择可操作性相对更高且值得研究的问题展开分析,即“小题做大”。当教师能够彻底把问题解决完毕之后,再去逐步解决其他问题。再以“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的主题研究活动为例,通过设计具有魔幻神奇色彩的魔术表演活动大大地吸引了新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受到了幼儿园浓浓的快乐氛围,并让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可以想象,因为问题的聚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这一研究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取得的实际价值将会大大增加。

二、如何确立主题

实际上,所有的研究都需要先发现问题,这是确立主题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如果没找到问题在哪,就不会产生研究的想法,更无法涉及确立主题的问题。但是不具备研究主题,那么课例研究就失去了航标,变得泛泛而谈就像一盘散沙永远也集中不到一起,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研究主题的确立是课例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2]研究的主题来源于现实,来源于我们教师的教学实践,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这教学实践中一步步地确立主题呢?就好比同专业研究人员对于基础理论的问题展开研究时,主要是基于目前已有的理论基础,而幼儿教师的教学研究需要结合平时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展开研究,找出问题然后根据具体从而确立具有可行性的研究主题。其中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从教育教育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而确立主题

当新课改逐步推行,幼儿群体以及个体逐渐发生巨大变化,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从现阶段来看,主要遇到下列几种问题:第一,教师的想法、计划和真正落实情况之间有着明显不同。例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要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互动中成长,引发幼儿兴趣,唤起幼儿学习的热情和欲望。但是很多教师在真正实施之后发现效果并不明显,有时反而事倍功半。第二,教学过程中,幼儿和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出现了冲突甚至是对立的价值取向。例如,教师为了“培养幼儿创新精神”,会在教学过程中设定充满挑战性的活动,然而这却使得很多幼儿无法跟上活动进程,导致幼儿内心产生挫败感。第三,不一样的人群对于相同教学行为的看法存在差异,例如,一些教师觉得教学过程中应该做一些大胆的、新颖的尝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很多家长却不认可这一观点,家长觉得教师的这种行为是在出风头,会对幼儿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上述这些难题,教师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而且并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因此要把这些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这些疑难困境为目标,确定相关的研究主题,使主题研究具有有用性。

(二)从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而确立主题

幼儿教师和专业研究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始终处于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亲身体会到教育的过程,从而形成的教育理念。从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可以找出教育问题,教师在教育环境中做的所有研究与分析,都会产生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此外,教师必须深刻地意识到,需要研究的问题并不是源于现有的理论材料,而是源于教学实践。因此,对问题的研究需要基于教学实践,这也是找出问题的重要场景。在正式的教育场景中,存在着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浩瀚无边的教育场景中发现问题、捕捉问题、总结问题,从而确立主题。

(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而确立研究主题

从本质上来讲,教育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彻底放弃理论资料的占有,抛开任何理论基础展开研究。事实上,具备一定的研究成果,学习业内一些理论作品将会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非常有帮助,和行动研究之间并不会产生任何矛盾。最重要的就是教师阅读理论研究成果时,必须充分结合平时的工作经历,把理论的学习转变为工作问题的分析与解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时候问题的解决就是发生在这样的思考和解读中,思路会逐渐变得清晰。

采用课例研究的办法来改进课堂教学、增强教研品质,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学研究需要迈向的新进程,这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是一项新的突破与创举。[3]课例研究主题的现实性、反思性、可行性决定了我们在确立主题时必须围绕它的这几个特征,以此为确立主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次,研究主题的确定过程是一个不断精细化的过程,我们应善于从现实中发现问题,通过有效的课例研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课例研究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的研究。

猜你喜欢

课例幼儿教师幼儿
“全国第十九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征稿通知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课例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