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中心治理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分析

2021-12-03隋佳馨

广东蚕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市场机制环境治理

隋佳馨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迅猛发展,这也使我国各个农村地区的经济随着全国经济总量的提升得到了发展。不过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农村环境保护以及各种资源的保护并没有引起重视,进而导致农村经济在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因此,在多中心治理背景下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治理非常有意义。

1 多中心治理理论

多中心治理理论也被称为公共管理研究理论。这一理论由文森特·奥斯特洛姆夫妇提出。多中心治理理论中强调治理的自发性与主动性,在这一理论中主张运用“看不见的手”进行自主组织和治理,从而有效解决公共事务治理中市场以及政府单位所面临的困境。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单一中心思维定式,也就是打破了以往公共事务治理中政府以及市场的“一把手”的地位,而是在治理公共事务中通过建立多个权力中心和治理组织来解决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在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发挥自主性,使市场、政府以及社会这三者之间达成某种意识,形成一种自愿合作机制,三者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以及合理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来治理公共事务,一起承担其中所涉及的公共责任,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建设发展[1]。

2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农村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现今,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越发严重,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都直接影响农村环境污染程度,而且农药、化肥的使用还导致农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废弃物,比如农药、化肥产品的包装袋等。另外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其大部分都进入了地表水体以及土壤中,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另外,农村还有大量的养殖场基地,这些禽畜物是直接排放,农民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理,进而导致农村中的空气、水源以及土壤也受到了相应的污染。当然,在农村环境治理中也存有其他的问题。

2.1 市场机制未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计划经济发展阶段还是在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都被规划为政府职责范围内,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应当由政府拨款项、政府建设和管制。出现这样的情形是因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资金投入少、效益慢、时间长,一些具有私人性质的企业都怕损失个人利益而不愿意承担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责任,因此治理农村环境都是由政府将其作为公共事务,但是在政府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却很少调动市场机制,从而给自己带来较大的财政压力,同时也给农业、乡镇企业以及禽畜基地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政府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中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积极调动市场机制,使其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积极开拓多种融资渠道,提高治理效率。

2.2 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

治理环境污染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在实际中大部分乡政府在资金方面都较为匮乏,一些乡镇企业规模也不是特别大,从而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治理。另外,由于农民们自身的经济收入不高,也同样限制着农民们自身对农村环境污染的资金投入。由此可见,仅仅是通过乡政府和农民们的力量是无法治理好农村环境污染的[2]。

2.3 污染物处理方式未与时俱进

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乡镇企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乡发展,于是各种养殖基地逐步盛行。基于这些方面的发展,农村中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禽畜粪便以及农业垃圾等也在不断增多,在这些废弃物、排放物以及污染物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污染物处理方式却未与时俱进,仍使用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主要处理方式为丢弃、掩埋和焚烧。其中也没有对可回收利用的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资源浪费现象加重,而且通过这样传统的方式处理垃圾,还会加重农村环境污染。

3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多中心治理的措施

3.1 政府需找准自身的职能定位

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中,需要明确政府占据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政府需从宏观上去把控农村环境治理情况,制定出能够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政策和措施。在政策和措施制定过程中,政府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治理理论、方法以及技术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来制定最佳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政策,从而有效提升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效率。另外,政府还可以有效借鉴市场机制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系中的市场体系。当然,政府还可以逐步提高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综合管理效果,规划农村未来发展方向,让其走绿色发展道路。总的来说,政府需要从传统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全能型角色转变为局限型的角色,从管制型转变为监督型[3]。

3.2 发挥出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引入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补足政府单一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市场机制积极有效地选择适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措施和方法,提升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效率。而且市场本身就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这样就能够将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形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高效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将市场机制引入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政府可以通过强制性的政策以及市场机制来加强乡镇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让乡镇企业在农村环境污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承担起自身的职责。二是让农村环境治理往市场化方向偏移,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乡镇企业、农业、禽畜基地以及农村个体产业的行为,从而从源头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三是通过外在隐性约束力去制约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现今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消费者们的地位逐步被提升,他们的喜好和需求往往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些消费者既是享受服务的对象,也是乡镇企业建设发展的有力监督者。另外,各种媒体以及自媒体的兴起也成为这些乡镇企业绿色化发展的有力监督者[4]。

3.3 提升农民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意识

农民占据农村生产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也是最具有代表及发言的人。但由于部分农民自身的生活习惯以及受到的教育低等原因,他们本身的综合素质不高,自身也不具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意识,并没有意识到农村环境污染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没有参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意识。为了改变农村环境污染这一情况,就需要提升农民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于此,首先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宣传力度,让农民明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现今农村环境污染已经处于一个非常严重的阶段,若再不加强治理,可能就会危害到他们自身,从而激发出他们参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农民普及环境法律常识,以此增进农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让他们能够自发地治理、监督农村环境,从而保护农村环境。当然,在这之中还需要积极教导农民采用法律的手段和方式来保护农村环境,维护自己的利益。另外,也可以发挥媒体的作用,让农民明白自身所处的农村环境污染处于哪一个阶段,明白该如何治理和监督农村环境污染,以此让优美的农村环境永伴广大农民[5]。

3.4 加大资金投入

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够使农村环境治理得更好,因此,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过程中,应通过多个渠道、层次及方位去筹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从而将这些资金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环保工程建设中。可以通过使用这些资金购买足量的垃圾桶,摆放在农村人口密集区域,通过乡政府人员对农民们的宣传使其能够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物品进行分类,从而有效地促使资源可回收利用。另外,乡政府还可用这些资金加大对环保人员的投入,有效地管理农村环境。当然,还可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责任制,将农村环境治理落实到个人身上,以此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率[6]。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升,人们也会关注、重视农村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多中心治理理论背景下,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多中心治理体系来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非常高效的举措。通过具体的措施使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个群体积极地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中,还农民们一个优美的环境。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市场机制环境治理
EPC模式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噪声环境管理分析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新时代乡镇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乡镇企业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