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原因

2021-12-03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金融机构融资

(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发展现状却不尽人意。“三农”问题已然成为政府与社会关注的焦点。从2012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都包括涉农内容。到了2018年,更是肯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的任务,2035年农村现代化基本达成,2050年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在这种政策方针的指导与实施下,中小型涉农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融资困局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了解融资困局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实现困局的消解。

1 涉农中小企业融资概况

中小型涉农企业作为农业重要经营主体,具有提升社会就业率、活跃市场、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重要性得到政界、学界的普遍认可。可以观察到,中小型涉农企业的融资现状体现在以下几点。

涉农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高。中小型涉农企业缺乏雄厚的资产,所提供农产品面临的行业竞争往往激烈,所以急需外部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进而适当扩张、利用规模效应承担更低的生产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兴起,物流网络的不断发展完善,农产品的包装、仓储、运输,乡村旅游等业务,也成为部分涉农企业企业的新兴业务。涉农企业在谋求多元化业务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更高的融资需求。

涉农中小企业面临较多的非正规融资渠道。在上述融资需求压力之下,中小型涉农企业无法筹集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正规贷款资金。资本是逐利的,而且是避险的。中小型涉农企业出于自身属性原因,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信用社贷款等正规渠道的资金,即使获准借贷,所能获得的金额也非常之小。于是中小型涉农企业选择通过亲朋、互联网金融或其它民间借贷方式来筹集资金。

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难以落实。农企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国家心中有数,出台了包括支持农企上市等相关融资支持政策。2011年,工信部发布《农机工业发展政策》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机企业采取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拓宽融资渠,鼓励不同的资本来源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投资。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旨在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文件,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上市、发行债券、在境外发行股票等融资方式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并支持其改善运输、配送等冷链设施的建设。2014年一号文件指出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同年,证监会也适当放宽农企上市的财务标准。2015年证监会表态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复核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2016年国务院出台文件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行,农业农村部2019年出台文件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上市融资。

然而随着资本市场中不断出现农业企业财务造假事件,相关监管机制尚未完善,上市融资并不是涉农企业的最优选择。而且,政府所出台的文件大多数针对的是大型涉农企业以及自身管理机制较完善因而信用风险较低的涉农企业,涉农中小企业往往不在其直接支持范围之内。融资难题依然没有因政策的下发而消失。

上述涉农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与相关供给不匹配导致的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成为中小型涉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突破的瓶颈。如何攻破瓶颈,取决于对瓶颈的认识,下面本文将对农业企业融资难题的较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

2 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原因分析

2.1 涉农中小企业固有经营风险高

中小型的涉农企业普遍业务规模较小,无论是在对内生产经营上,还是在对外市场开拓管理上,经验先天不足。再加上农业产业本身自带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任何来自外部或内部的环境变化都可能导致中小型涉农企业来不及调整发展策略就被淘汰出局。比如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带来较长时间内人员不流动、生产原材料不到位、物流停滞的局面,这种外部环境的较大变化,使得很多中小型农企难以支撑,饲料进不来、人员无法到位、生产难以为继、销售端需求疲软、物流不通,企业业务经营过程中断,资金匮乏,一系列后果使得企业破产倒逼。除了由于经营经验不足以应对较大的环境变化,中小型涉农企业不健全的财务制度,尤其是对于存在产权不清晰问题的企业,以及家族式经营的企业,财务制度问题尤为明显,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而影响其融资能力。包括不健全的财务制度在内的固有经营风险,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如果不提高利率、来覆盖高昂的固有经营成本,没有金融机构乐意把资产投向中小型涉农企业。风险意味着成本,也是需要收入来抵消的。如果风险无法被抵消,收入低于成本,金融机构不会选择提供贷款。而中小型涉农企业恰恰有着较高的固有经营风险,于是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贴水的要求。

2.2 涉农中小企业固有信用风险高

上述固有经营风险的存在,会间接引发中小涉农企业信用风险。正是由于经营风险高,才存在市场或自然环境导致的企业经营成果表现不佳或波动的可能性,于是中小型涉农企业的经营者存在较大的伺机“赖账”的可能性。因此,对于中小型涉农企业而言,固有信用风险也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发展的差距,农村教育发展较为落后,而中小涉农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出身农村,与其他高新技术行业经营者相比有着更差的学历,所以其规则意识与法律意识往往更为淡薄,比如会认为拖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钱跟拖欠供应商的钱被催收是同一个性质,于是在贷款业务上有着更大的几率选择违约,拥有更高的违约风险。这样一来,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中小型涉农企业的信用风险又高了一截。两种层面的信用风险间接导致涉农中小企业不得不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才能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

2.3 了解涉农中小企业业绩的信息成本高

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供给方,想要通过借出资金、获取利息来获得收益。在这种业务过程中,金融机构需要尽可能全面地搜集与客户有关的风险信息,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因素,客观判断风险等级,确定风险贴水,来以尽可能适合的价格借出资金、获取尽可能的收益。在这种风险判断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有关重要信息的获取。

对于农业企业,典型特征在于往往有不少的现金交易,尤其在购买原材料的交易中。对于现金交易,交易的证明不是有着官方信用背书的单据,譬如银行出具的转账记录,而是没有个人印记的货币本身。于是现金交易难以追溯、不可验证。况且,现金交易往往伴随着坐支的情况,或者说,容易存在收到现金后不进行记账、缴存银行账户等动作就直接用于支付,导致有关交易业务的内容无法完整表现在财务报表上,记录在财报上的金额只是一个至少两笔业务相互抵消之后的结果。涉农中小企业这种现金交易带来的问题,不仅在于收入难以确定,成本难以确定,随着成本的流转,间接也导致资产价值难以确定。而这种问题,相对于大型农业企业,在中小型涉农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种信息的模糊不定,让金融机构难以捉摸中小型涉农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融资成本自然也相对较高。

大量的面对个人客户的交易,不仅导致现金交易较多,还导致相关交易本身难以被追溯,或者说追溯、验证的成本较高。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搜集有关信息的成本较高,高到一定程度时,金融机构将放弃涉农中小企业这个客户群体,导致其融资难问题。

农产品本身的特性导致金融机构搜集信息、获取真实情况的成本较高。屡次引发舆论讨论的獐子岛“扇贝跑了”,便是一个直观体现。实际上,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等确认与计量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做到程序正确,而无法真正在较高水平上确定其具体价值。这种业务上的不确定性,也给金融机构带来很大的追究成本,在多方权衡下,金融机构依然很可能放弃中小型涉农企业的贷款业务。

2.4 涉农中小企业缺乏资产担保

尽管存在上述多重因素影响,如果中小型涉农企业能够拿出优良资产作为贷款担保物,金融机构也会乐意提供贷款资金。然而,大多数涉农中小企业自身资产并不优质,很多生产要素都靠租赁,或者不享有抵押权,比如集体所有的鱼塘、土地,很难提供其他合格的担保物来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

实际上,由于其他方面的风险较高,在抵押物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型涉农企业的要求往往更加严格。而中小型涉农企业难以提供这样的抵押,于是金融机构在上述多重风险贴水的作用下,会要求较高的贷款利率,否则无法保证基本的资金收益。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金融机构融资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方法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