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人才支撑问题探究:康养人才的困境及建议

2021-12-03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康养校企人才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我国农村在饮用水安全、清洁能源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13年—2019年间间,全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348万人,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上的新篇章;贫困率由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2019年末的0.6%。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民众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正从单一的“病后救治模式”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转变,康养产业的发展前景也日渐清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历史性的任务,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这恰恰要靠资源、靠人才来支撑[1]。据统计,我国在未来的十年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将超过一亿。人口老龄化年代也将持续一段时间。新常态下,“银色产业”“银色经济”的发展,也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面对庞大的银色市场,康养人才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康养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康养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1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康养人才需求背景

1.1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社会康养需求与市场消费急速膨胀,康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加之,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康养”,成为了当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人们对康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普遍消费人群为老年人以及健康人群,事实上,老年人及健康人群仅仅是康养市场的一个小分支。康养产业,是一个以健康产业为核心,集健康、旅游、养老、养生、医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健康产业模式[2]。康养针对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状态、不同体质的人群,受众面相当之广泛,那就需要更多相关专业的人才投入到康养事业中来。

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一项决定性成就,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而康养产业是一个全链条产业模式,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到康养事业发展中去。截止目前,我国康养人才一直处于较为稀缺的状态。康养事业要破除人才瓶颈,实现人才振兴,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发展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康养人才,服务于不同状态需求的人群。通过专业人才带动康养事业发展,引领康养事业快速发展。

1.2 康养产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探究康养服务型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康养产业和养老产业都急需专业性人才。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大的时代主题,以及现阶段未老先衰,“治未病”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专业人才数量上、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对康养产业的需求。一方面,国家希望通过康养产业的发展带动起养老产业的发展,同时培养大量的康养人才,依次提升人才质量。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振兴是关键。康养人才不仅需要医疗行业领军人才、有技术有能力懂管理的人才,也需要通过培养一批专业的后继人才,为康养人才注入新鲜血液。

2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人才支撑问题探究的困境

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康养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同时也是制约康养产业发展的关键。康养人才的发展存在人才稀缺、质量不高、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广受关注。如何处理好专业人才短缺也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痛点[3]。

2.1 政策导向不清,无统一培训标准

我国现处于康养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仍存在措施落实不到位、约束性不强等问题。细分到康养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具体,不够完善,且没有制定统一的康养人才业界标准。对专门的培训机构监管不严,对其的重视不够。虽然近年来“康养”成为了热门话题,但是,目前康养人才培养还未形成多学科的理论体系。上面政策不明确,下面实施存在“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等问题严重。

2.2 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与行业发展不匹配

康养培训课程层次单一,没有形成一站式人才培养系统。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同质化,重复化现象要种,没有合理的课程设计,大多数学校在课程设计盲目追求过新、全、多、热,实则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研与康养产业的诉求。学校资质上不顾办学条件与自身条件,一味追求市场化,浪费学校固定资源,专业设置外延性拓展明显。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专业性及数量一定程度都影响康养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沟通流于形式,双方培训标准不一致,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致使校企关系淡化,导致康养服务人才处于被动地位。

2.3 康养人才专业水平低,综合实力差

现阶段,我国康养专业人才存在水平低,年龄偏大,综合实力弱的特点。服务人员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基础操作。据调查,我国“护理人员中40岁以上占比65%,农村务工人员占比75%,持证上岗人员仅占1%。”由于过低的工资、社会地位低,加上专业构成相对单一,专业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很少有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康养专业。调查显示:一怕苦,二怕累,三是工资相对较低,是年轻人不愿参与到康养行业的三大重要原因,也是康养人才素质不高的又一大因素。

3 乡村振兴推荐中的康养人才建议

面对乡村振兴推进中所存在的人才短板,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实现康养人才振兴,是一项长期且又艰难的任务,本文主要从政府、高校、康养人员、社会四个方面对症施策。

3.1 政府应积极引导

政府应该积极行使自己的职能,结合当地实地情况制定、落实和完善相关的人才政策,对人才就业进行引导与支持。大力宣传康养事业,提高全民思想素质,让人们对康养事业有一个新的认识;聚焦康养服务人才数量和不足这一现象,积极协调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矛盾。政府要牵头引导相关部门创建康养人才数据库,随时掌握康养人才相关信息及动态;为康养人才后续工作提供咨询服务。政府还应创建康养人才市场,为康养人才人才搭建桥梁,促进康养产业与人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逐步调整我国制造康养人才结构不合理,康养人才质量、素质不高等影响康养产业发展的状态。最后,也要落实好监督制度,监督好康养人才人人持证上岗的同时,更要稳抓质量,优素质,强技能。

3.2 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

人才振兴,教育先行。要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融合,创新康养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定向培养康养人才,为学生的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以“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需求规格、数量订单,学校在立足于市场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生的利益,努力创办多元化的国际康养教育项目,对接国外康养培养通道,提升学生质量[4]。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抓学生培养的同时,也要坚强师资力量建设,为后续的康养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保障。鼓励各大高校及职业院校与康养市场对接,加强康养事业学术交流,可通过建立康养学院模式,实行校企资源有效互换和衔接,实现校企人才无缝对接,校企合作,确保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使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3.3 康养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康养人员要坚持持证上岗,在执业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用心服务,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康养人才培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工作之余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再培训教育的学习,要坚持定时、定点学习,经常参与学术交流,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倡导国民拥有“未病预防”的理念并积极实施“管理健康”行为。目前国民健康意识薄弱,对预防观念和生命周期理念认知不清。这也需要康养人员在实际生活中多多为民众普及健康知识。

3.4 鼓励社会人员营造康养氛围

康养人才的匮乏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民众对于康养概念和受众人群的误解,以及对康养行业社会地位、薪酬回报状况等信息的匮乏,导致不愿意接触康养行业,甚至是对其“敬而远之”。当前,要破解康养人才困境,需要社会各方共同携手,普及民众对康养的正确认知,共同营造一个能够发现康养人才、适合康养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

事实上,从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人才培养中不难发现其社会氛围发挥的作用。社会氛围作为一种“潜能量”,会潜移默化的对其产生影响。在结合我国国情营造社会氛围的同时,不妨借鉴西方优秀的成功案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猜你喜欢

康养校企人才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人才云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