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戊型肝炎研究进展

2021-12-03伍玉洁杨小芹陈希文

猪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肝炎急性病毒

伍玉洁,杨小芹,尹 苗,吴 倩,陈希文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生猪重大疾病监测与防控工程研究中心,四川 绵阳 621000)

猪戊型肝炎是一种由戊型肝病毒引起的急性、暴发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由胃和消化道感染传播。近几年来,猪戊型肝炎在各国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有报告称人类食用感染戊型肝炎的猪肉会感染戊型肝炎,可见猪戊型肝炎与人们的生命密切相关,因此更需要树立科学养殖的理念,养殖者应该对猪戊型肝炎有一定的认识,做好预防工作,从而降低病毒传染的可能性,为人们的健康生命做好良好铺垫。

1 概述

猪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传播。猪的戊肝以其明显的水源性爆发流行和急性病毒散发为特征,是全球典型的养殖业传染病之一,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猪流行病。近几年来,猪戊型肝炎发病在发达国家也呈上升趋势。而且这种疾病是主要的人畜共同感染的传染病[1],HEV除了感染猪之外,还极可能会直接感染许多哺乳动物,如牛、羊、鼠、狗和鹿等,并共同构成了HEV的巨大遗传病毒存储库,协同促进HEV的间接感染和传播,并为HEV的基因变异和其进化提供充分的支持。由于该病在全球公众卫生作为重大的传染病并且在医学研究中的广泛流行影响范围很广,所以在全球公众卫生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定成为一个全球重要公共卫生传染问题[2]。

2 病原

猪戊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完整的球形型、无细胞囊膜球状病毒基因粒子,直径约27 ~ 32 nm ;这些球形的病毒基因粒子在外部表面往往有许多球状刺突和缺刻,而内部病毒粒子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状:一种较为密集,是完整基因组的球状病毒粒子;另一个内部很透亮,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球形病毒基因,称为缺陷型基因组病毒粒子[3]。

猪戊型肝炎病毒较敏感,如高氯酸盐、氯化铯等,或反复蔗糖冻融会降低该病毒的活力。在消化道、肠道等碱性环境下比较稳定,在镁离子、锰离子的存在情况下也比较稳定[4]。

3 流行病学

猪戊型肝炎被认为该病不仅可以直接传播感染多种大型野生动物,且由于该病本身是一种较为典型且可以造成人畜共染的传染病,它一方面容易间接造成多种直接传播从而感染多种野生动物导致其频繁发病甚至死亡,生产生活性能明显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一种人类传染疾病散播传染源,感染其他多种野生动物和各类人,成为重要的一种典型人兽共染传患病,该病在公共卫生和动物医学上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危害意义[5]。

3.1 猪戊型肝炎在动物中的流行特征

猪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对食物进行污染和传播,被食物污染的水源和污染食物是最常见的传染源[6]。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报道和研究证明,除了最常见的粪口途径,猪戊型肝炎的传播还可能存在其他的途径。

除间接感染猪戊型肝炎外,还可以直接感染牛、羊和啮齿类等多种哺乳动物,这些疾病在猪群内多呈隐性感染,因此不容易引起广泛的关注。一般的猪戊型肝炎感染以2-3个月龄的猪为主,病毒在感染后的猪血中可维持其活性1~2周,粪便排毒可持续3~7周,成年猪病毒感染后血清HEV的抗体可呈阳性,但不会影响其粪便的排毒。

3.2 人畜共患的证明

经日本研究的调查显示,生活在越南猪场的日本人,比上游地区的日本人感染该病更为严重,并且患病率高出29%。这表明人和患病猪近距离接触或与同一环境相处,可以大大增加HEV的发生率[7]。

3.3 传播途径

猪戊型肝炎的感染及暴发一般都被认为是通过对水源的污染经“粪-口途径”进行传播,曾经在非洲热带和亚热带的大部分地区都报道过猪戊型肝炎的大规模流行,都是通过水源污染传播及其他食源性的传播而引起。

当人类过度食用生或未熟猪肉的食源性传播可能成为猪戊型肝炎的重要传播途径。并且有研究表明[8],猪戊型肝炎可以通过食用未经烹饪或烹饪不当的猪肉传播给人类,使人感染。猪群中较高的HEV血清阳性率提示着猪HEV对于公共卫生的威胁较大。

4 临床症状

4.1 急性猪戊型肝炎

急性猪戊型肝炎一般是自限的,猪戊型肝炎的感染一般持续40周左右,在免疫功能较差的猪群中,持续时间有时会延长。急性猪戊型肝炎最初的表现是猪萎靡、疲劳、呕吐等。部分饲养猪只出现皮肤痒、淡色大便,茶尿症状;伴有肝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9]。感染急性猪戊型肝炎的孕猪,常有严重临床表现,如肝性血凝障碍和腹水等,有时可发展成暴发性肝衰竭。急性猪戊型肝炎病理变化包括:肝小叶结构不清,门区稍扩大,淋巴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浸润,以及枯否细胞的增殖。通常也包括胆汁毛细血管扩张、胆汁淤积、肝细胞膨胀变性,出现红色凋亡小体和相对集中的淋巴细胞,以及肝细胞局灶性坏死等。

4.2 慢性猪戊型肝炎

慢性猪戊型肝炎感染是指猪戊肝病毒在感染后至少在血清中持续存在6个月。最近的研究表明,与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相似,免疫抑制患病猪的慢性戊型肝炎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和进行性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10]。慢性猪戊型肝炎感染往往没有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病猪无症状,很少表现为疲劳、腹痛、发烧或腹水。慢性猪戊型肝炎感染可导致双侧锥体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炎症性多发性神经疾病、脑炎或近端肌病。

5 病理变化

戊型肝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肝脏[11],猪感染戊型肝炎之后,肝细胞空泡变性萎缩,散在单个核固缩性坏死,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纤维化、汇管区胆管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血管扩张充血。 急性黄疸型的主要症状是肝细胞肿胀及嗜酸性变,淤胆,枯否细胞增生,汇管区炎以及轻度、中度碎屑坏死;急性无黄疸型表现为肝细胞肿胀且脂肪变性明显[12]。少数猪会出现眼结膜、巩膜、口腔黏膜的黄染。怀孕的母猪甚至会出现流产或死胎现象[13]。

6 诊断

6.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目前最常用于血清抗体检测的方法,具有高灵敏性、快速检测等优点。目前,我国还开发了抗 HEV IgM和抗HEV IgG的相关测试盒,并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有人通过研究市场上不同厂家的试剂盒或同一批次生产的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试剂盒,发现其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14]。基于这一点,有研究人员试图建立一种间接的 ELISA 方法,以获得更准确、敏感和特定性较强的ELISA方法,从而为戊型肝炎检测技术提供科学支持[15]。

6.2 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IEM)

由于猪戊型肝炎病毒的自身特征,常使检测困难较大,如HEV在环境中往往不稳定,消化道内的病毒往往容易被消化,因此完整病毒粒子较少,排毒时间短等等。1982年,前苏联的生物学家通过免疫电镜发现了一种名为非甲乙型肝炎的疾病,后来在东京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该疾病被命名为[16]戊型肝炎。后来还有人在急性肝炎病患者粪便中发现了HEV,但由于IEM的灵敏度和重复性较差,因此这种方法并未被广泛采用。因此,这种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6.3 免疫荧光实验(IFA)

该方法通常用来检测HEV抗原或抗体,具有高敏感、特异性等优点,但在使用此检测法时,需要对急性肝炎病人的肝组织进行检查,同时还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因此一般在常规检测中不会使用IFA检测方法[17]。

6.4 荧光定量RT-PCR法

该方法能够非常灵敏的检测HEV RNA,是分子生物学中最常见的方法。该方法还广泛应用于HEV检测,有学者使用该法对来自四川的61份猪肠中的内容物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9份为阳性,与常规PCR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18]。

7 防控措施

7.1 加强饲养管理

如今市场上的疫苗多为人用疫苗,不适合于猪接种,因此对于饲养人员来说,一定要加强对猪的饲养管理,拥有一个健全的饲养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降低猪的染病率[19]。养殖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对猪的粪便进行有效地处理,避免造成水源的污染,也不能让动物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对养殖场进行定期的消毒。加强外购猪的检疫,减少猪戊型肝炎病毒传入养殖场[20]。

7.2 加大宣传力度和研究投入

对于政府而言,应当加大对猪戊型肝炎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猪戊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并引起重视,做好自我保护。对于一些猪戊型肝炎高发区,可以定期对当地养殖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他们预防和处理猪戊型肝炎感染的技能,对于兽医人员和肉品加工人员,一定让他们做好自我防护。此外,政府应定时对各地的养殖场、动物园等地区的动物进行猪戊型肝炎的检测,开展监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以防猪的戊型肝炎大面积暴发。

7.3 改善卫生条件

对于一些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猪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以及病毒污染饮用水进行传播,所以首要任务便是改善卫生条件,提高环境质量[21]。此外,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严格执行检测计划。

8 总结

由于猪戊型肝炎病毒在环境中往往不稳定,在消化道中病毒常常容易被消化,完整病毒粒子较少,以及排毒时间短等特征,常使临床检测困难很大,虽然目前已发明许多猪戊型肝炎的检测方法,但各自都有其优点和缺陷。随着分子生物学不断的发展,一种迅速、精确、高效和灵敏的方法还有待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疫苗虽然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一种有效治疗戊猪型肝炎的药物也迫切需要被发现。

猜你喜欢

肝炎急性病毒
《世界肝炎日》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病毒
急性心包炎1例
感冒病毒大作战
世界肝炎日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