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教育:学校评价体系的建构趋势*

2021-12-03冯长宏

江苏教育 2021年44期
关键词:校本师生评价

冯长宏

“孩子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如果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教育如果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的发言引起社会广泛讨论。那么,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每个问题都是心灵的叩问。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0年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学校评价改革至关重要。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开展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幸福教育育人模式的区域实践探索”研究,尝试在区域内建构指向立德树人的学校评价体系。

一、为何评:立德树人是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活的人为目的,而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那么必然会得出教育以培养幸福的人为目的的结论。那么,什么才是幸福的人?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动物性是人的自然性,“理性”“社会关系的总和”揭示人的社会性。因此,幸福的人是实现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和谐统一的人。

2021年两会代表热议的“校外培训热”“课业过重负担”“课后服务”“英语学科地位”等话题,以及唐江澎关于“今日高考”“人生大考”关系的发声,其实都是对教育目的偏离培养“幸福的人”的讨论。面对“校外培训热”等种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教育从“唯分数论”的功利主义泥潭转到“立德树人”的科学轨道上来。所谓“立德树人”,就是为党和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目的合人性、合社会性的最清晰的表达,是培养“幸福的人”的理念基石。因此,学校评价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导向,深刻反思和建构以校园、课程、课堂、教师、学生等为要素的评价体系,既要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方向,也要坚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评促建的基本原则,走出追逐功利主义的陷阱,走向崇尚人文精神的家园,让学校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与活力。

二、评什么:幸福师生是核心

当前,教育生活幸福感偏低成为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曾对全市33所中小学二至八年级的121名学生进行了一个调查(数据来源:2012年9月《新民周刊》)。结果发现,学生每天在校时间随年级上升而增加,最长的达到10小时,最短的近7小时。所有核心课程的周课时数都超过课程计划的安排,语文课超出最多,各年级都超出1节以上,到了五年级超出将近两节。“名校”的平均周课时数为38,要比一般学校高出3.27节。2010年,《海峡都市报》联合新浪教育频道曾推出“教师幸福感”特别调查。在调查中,71.1%的教师和51.7%的公众认为,教师是一个很累且没有成就感的职业,仅13.2%的教师有较高职业幸福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教师工作比较辛苦、收入待遇一般、社会压力较大等。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一所师生感到幸福的学校,一定是一所好学校。如果学生一想到学校就愁眉苦脸,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因此,要想探索学校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标准,需要我们正本清源,重新思考学校教育的价值与走向,将学校评价回归育人本位,指向促进人的幸福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是幸福的?首先是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的统一。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培养能够为家庭求发展、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次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学校不仅要配齐配足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整合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资源,创造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物质条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建设优良的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立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满足学生的安全、生理、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后是当下幸福与未来幸福的统一。学校不仅要放眼学生的未来发展及成就,还要关注学生当下的近视肥胖、作业负担重、睡眠时间少等问题,不能陷入唯分数、唯升学论的怪圈,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

杨九俊先生认为,幸福学校评价的核心指标是师生的道德力、自由度、愉悦性和成就感。道德力是人们超乎自身功利而履行人所确认的社会规范的能力;自由度是指人在一定条件下,凭借自身意志而采取行动的空间;愉悦性是人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所呈现的心理状态;成就感是人在完成任务时获得自身价值的心理感受。四项评价核心指标是实现师生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当下幸福与未来幸福和谐统一的关键要素。

三、怎么评:系统建构是关键

幸福教育是以培养幸福的人为目的,通过提升人的道德力、自由度、愉悦性和成就感,建立人的归属和价值,发展每个人生命潜能的教育。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以尊重、发现、发掘、发展每一个人的生命力为核心,尝试通过快乐校园、适切课程、增值管理、赋能教师和活力儿童等评价指标的系统建构,让师生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1.快乐校园。

扬州市邗江区构建的“快乐校园评价”有五项指数,即仁爱指数、舒适指数、书香指数、活力指数和宁静指数。仁爱指数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注重营造“尊重、包容、团结、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舒适指数主要衡量物理环境带给师生的感受,物理环境包括安全校舍、自然生态、设备设施、信息技术等;书香指数指通过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活力指数是指通过校园建设,实现环境与人的对话,激发一种蓬勃生长、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包括学校的活力、教师的活力和学生的活力;宁静指数指减轻师生工作学习负担,营造宁静的管理环境,让教师保持一种安静的教育心态,学生拥有一种安静的成长心态。

2.适切课程。

适切课程是“一段美好人生的缩影”,是一种“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于品行”的生命历程,能为学生美好人生开启智慧之门。适切课程指标的核心是适应儿童的差异性,创造适宜的环境,激发、发展儿童的生命力资源,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适切课程评价围绕“一心三化”展开,“一心”指“基于儿童,以儿童发展为核心”。“三化”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生本课程个性化。国家课程校本化是结合校本资源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多元化是充分利用社区及校本资源,为学生开发多样性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生本课程个性化是指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需求,由家庭、社会开发提供,围绕学生的天赋资源,提供量身裁衣、“私人定制”的课程和教学,充分满足了学生个体成长需求。

3.增值管理。

增值管理相信每一位师生都拥有巨大的生命潜能,学校管理可以通过创造适宜的环境,激发每个人的内在动力,挖掘每个人的内部资源,从而实现学校管理效能的增值。因此,增值管理模式又被称为“种子模型”。促进增值管理评价实施有四条路径:一是愿景引领,围绕理念目标,共绘学校发展蓝图,制订学校发展规划,鼓舞团队精神,激发个人潜能,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二是文化熏陶,从环境、制度、理念等多个层面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不断积累学校底蕴和永恒动力;三是制度规范,建立和完善学校制度,形成校本化的工作指南,优化管理水平,提升管理实效;四是和谐共生,开展团建活动,关心师生生活,以人格感召人,以行动激励人,以感情温暖人;开展新家庭教育实验,深化家校合作,凝聚教育合力。

4.赋能教师。

幸福的教师才能培育幸福的学生,才能赋能学生成长,教师的幸福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专业成就感、社会认同感和价值获得感。我们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一是良好师德师风,学校是否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明确底线,严惩失范;二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否深入实施新上岗教师的基石工程,青年骨干教师的“雏燕”工程和名特优教师的“领雁”工程等;三是教师成长环境,学校是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建立教师激励体系。

5.活力儿童。

幸福的儿童都是一颗颗独特的真善美的种子,他们生机盎然、蓬勃生长,他们各展其长、各美其美。我们聚焦儿童发展的核心素养,以“童子功”行动为抓手,围绕“着眼长远、着力基础”的要求,实施“童子功”评价体系,着力培养儿童发展的能力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诵读功”“书写功”“清 扫 功”“演 说 功”“健 美 功”“探 究 功”等,努力实现“内丰底蕴,外强筋骨”的培养目标。

教育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评价既涉及区域政府的“大系统”,也涉及课程、教学、教师、学生等“小系统”,环环相扣,处处相连。但不管系统如何复杂,只要我们把握立德树人的底层逻辑,坚守以人为本的幸福哲学,学校教育一定会呈现勃勃生机,每一个生命都能蓬勃生长。

猜你喜欢

校本师生评价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