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2021-12-02覃翠云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白内障角膜血糖

覃翠云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546100)

糖尿病为一类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表现,随着国内生活及其饮食结构改变,疾病整体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因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会引起机体各个器官出现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如眼、肾及心血管和神经功能,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为白内障,为眼科常见疾病[1]。研究提示[2],糖尿病患者中白内障总体发生率高达63%,多见于老年人群,临床发病时患者双眼可同时患病,疾病进展速度快,患者晶状体在数天或数月后可呈现完全性混浊,导致患者失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与老年性白内障有一定相似之处,但疾病发病率高,且发病较早、病情进展迅速及易成熟等特点,易被临床早期诊断[3]。早期需配合药物治疗,部分视力下降明显患者,需开展手术治疗,对部分典型表现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术后极易出现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水平控制程度较差,术后患者免疫力及组织修复能力偏低,合并感染、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对患者术后预后造成影响[4]。因此需加强对患者术后护理康复,维持患者血糖稳定,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就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展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术前准备

研究指出[5],术前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控制血糖,遵医嘱予以胰岛素或降糖药物应用,术后角膜水肿、感染发生率降低,对患者康复起着积极临床意义。对空腹及三餐后血糖水平监测,空腹血糖控制在8.3mmol/L内即可开展手术。研究指出[6],106例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空腹血糖8.3mmol/L为标准,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血糖控制,结果指出,经积极合理有效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得到显著控制,且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术后疗效提高。研究指出[7],对开展白内障手术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资料回顾,术前将眼内压控制在25mmHg以下,对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积极作用。术前30min散瞳后检查眼压,此时眼压升高并快速予以20%甘露醇滴注降低眼压,可保证术中角膜透明性,角膜水肿发生率显著降低。

2.规范术中护理

术前术式开展前,要求充分扩瞳,滴眼液选择托吡卡胺,扩瞳大小为6mm,方便水肿操作,避免角膜内皮损伤。研究指出[8],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下,配合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下,护理人员术中积极指导并更换灌注液,维持灌注速度均衡后,选择合适负压可维持灌注,保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式顺利开展,有效降低角膜水肿发生率。研究指出[9],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240例患者的手术配合情况分析得出,术中需及时告知患者配合注意事项,如避免咳嗽及打喷嚏,帮助患者固定好头部位置并减少术中活动,对手术顺利开展起着积极临床意义,不必要损伤显著降低。

3.术后护理

3.1 眼部护理

术后对患者病情变化严密监测,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合并术后眼部疼痛感,若合并剧烈疼痛者,可考虑是否存在感染、前房出血及高眼压、切口包扎不当等情况。研究指出[10],术后配合开展专科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眼部护理干预,每日定时换药,观察是否合并红肿、结膜分泌物,评估切口愈合及眼部角膜水肿、前房是否渗出情况及眼内感染等情况,可及时判断是否存在眼部症状,及时对症处理,可有效降低伤口发生,改善预后。研究指出[11],收入20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加强眼部护理,患者术后感染、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

3.2 心理护理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自身身体状况较差,往往合并视力、听力及记忆力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较少,会合并多种负面情绪,如紧张、焦虑等。为此,对患者而言,需开展合理心理护理干预缓解不良情绪,详细为患者讲解术后各项注意事项及预后情况,提高患者对疾病痊愈信心,有助于患者整体配合程度提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研究指出[12],对3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家人陪伴等措施干预下,出院后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且整体依从性提升,表明心理护理干预下,有助于患者维持舒缓情绪积极面对治疗,对疾病康复有一定临床意义。

3.3 饮食护理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康复中,最为重要护理措施为合理饮食调节。研究指出[13],对40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开展个体化饮食指导,依据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血糖水平、活动量全面评估,制定科学膳食计划,有助于稳定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对疾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日常饮食调节,并加强对饮食注意事项宣讲,如定时、定量、定餐等规律饮食,食用鱼类、瘦肉、鸡蛋牛奶及纤维素丰富蔬菜及低糖类水果,控制每日饮水量维持在1500ml以上,餐后适当运动利于消化,能有效控制血糖波动对术后康复所引起影响。

3.4 用药护理及血糖监测

术前及术后严格遵医嘱,叮嘱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有效控制及维持患者血糖水平维持在理想范围,避免血糖波动剧烈损害多种器官,如视力、听力等,术后加强抗生素预防,降低感染发生率,配合滴眼液,维持眼睛湿润。对护理人员而言,要求严密监测血糖波动情况,定时对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检测,依据血糖水平遵医嘱调整降糖药物使用,一旦出现剧烈波动时,需及时通知医师合理进行处理。

4.小结

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一类慢性进展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表现,疾病进展至后期会合并多种并发症,白内障为常见一类眼科疾病,目前临床对应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患者因合并糖尿病造成机体免疫力低,术后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出血及愈合程度差等不利于患者康复,增加术后风险。因此,针对性采取有效围手术期干预可保障患者康复,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保障患者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术前护理、术中及术后护理开展下,经一系列措施及干预后利于患者术后症状恢复,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猜你喜欢

白内障角膜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变形的角膜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超薄角膜瓣LASIK与LASEK的观察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