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采纷呈诗意灵动
——漫谈寿山石雕花鸟虫鱼题材作品的构图

2021-12-02朱辉

艺术品鉴 2021年33期
关键词:取巧寿山石雕

朱辉

一、借鉴国画构图

寿山石雕的构图很多时候借鉴了中国山水画,意境深远,气象万千,格调高古,画面的构图设计错落有致、前后呼应、疏密结合,笔者在创作时就常常借鉴国画的构图布局,通过造型和构图营造意境笔者在创作之余,时常翻阅《故宫画谱》《宣和画谱》,学习基础画法和构图方法,北宋画家郭熙的画论《林泉高致》也详细分析了国画的布局方法,前人的经验总结让笔者受益匪浅。

“置陈布势”或“经营位置”是中国绘画构图的一种说法,国画常用的构图有“之”字形;“S”形;三线体:构图以主线、辅线、破线三条线作为主要构成的手法。主线主导着画中的气脉走向,而辅线则增加层次,破线用于对主线进行反衬;对角线式;段迭式:即“三迭两段“,指”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

“置陈布势”亦是寿山石雕的关键步骤。一般而言绘画在二维平面中完成布局,只需要考虑二维空间内物象的关系,“留白”“虚实”“对比”是国画构图常用的技法。寿山石雕创作则是三维空间的布势,笔者在创作时时常借鉴国画的二维构图,用空白来营造深远意境,通过宾主关系处理主题和陪衬物。通过虚实和疏密呈现画面感,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二维画面中力求均衡,通过对比,强调彼此间的差异,使在互相加强中,各尽其美。宋代文人画家玩赏艺术品,追求精神文化享受,因此,文人画表现出主观情趣,构图上追求萧散简约之美。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指出,徽宗之画“有晋唐风韵,尤善墨花、石、作墨竹紧细不分浓淡,丛密处微露白痕,自成一家,不蹈袭古人轨辙”,“丛密处微露白痕”说的便是留白手法。留白是在疏密之间呈现一种透光之美。知名大画家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图1),画面很简约,却令人印象深刻,源于他的构图极简,一叶扁舟和一个看似寂寥的独坐垂钓的渔翁,唐代诗人柳宗元绝句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家通过布局构图,呈现了诗人笔下寂寥的意境。

图1 寒江独钓图(局部)

被誉为“晚清画苑第一家”的虚谷有一幅作品《紫藤金鱼图》(图2),画面中金鱼的游姿简约,灵动轻盈。周围紫藤花盛开,仿佛有淡淡的香味散发出来,金鱼惬意优哉,金鱼周围除了紫藤花瓣,就是大片空白,给予画面呼吸的空间。国画的布局手法与寿山石雕构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2 《紫藤金鱼图》故宫博物院藏

笔者在创作寿山石雕金鱼时,构图上也尽量做到不过于密集,疏密合理,繁简得当,如笔者的作品《堆金积玉》(图3)注重鱼儿的疏密结构,并重点营造作品的“势”,气势是画面之势的总体呈现,笔者以弯曲向一边取一个动态的势。远看曲折迂回,给人以绵延起伏的感觉,有了气势作品也就不乏味,反而显得余韵悠长,并且符合形式美法则,此作品整体形如“S”,S 形的应用较为常见,给人柔美之感,它是由“太极阴阳图”演化而来,给人伸延感,此外,水草的细腻刻画和鹅卵石的光滑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3 《堆金积玉》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构图除了借鉴书画布局,亦可借鉴插花的布置,分为直立型、平展型、倾斜型、下垂型、直上型求曲不求直,塑造古雅气质,只有掌握布局的范式,才能更好地创作出富有气韵的作品。

二、因色取巧

因色取巧是寿山石雕构图的关键步骤,取巧之时要遵循主次原则,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早在商代,玉石雕巧雕就出现了,在安阳小屯商代遗址曾出土两件俏色玉龟。随着时间的推移,巧色雕刻技艺越发的成熟。寿山石雕色彩丰富,因色取巧是寿山石雕一大特色,寿山石雕的构图遵循“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寿山石在雕琢过程中需根据巧色分布而调整构图。雕刻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原料会随着雕刻而减少,不会增大,这是寿山石雕的特殊性,不像绘画,可以自由地应用颜色呈现画面效果。因此,寿山石巧色利用尤为关键。雕琢花鸟虫鱼时,尽量利用石料的本色,雕琢出神似的实物,达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如寿山芙蓉石、高山石、荔枝石里的红色可雕琢成金鱼冠、寿桃、旭日等等,笔者的作品《蓝色交响》(图4)巧取高山石中的红色雕琢成惬意悠游鱼儿,鱼群向各处游走,错落有致,荇藻轻盈飘动,富有诗意。因色取巧是创作中重要环节,纵观笔者的诸多作品,几乎每一件作品都对巧色进行了巧妙布局。

图4 《蓝色交响》寿山石雕

在笔者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观石无数,雕石众多,对如何利用巧色早已胸有成竹,巧色利用虽然重要,但具体雕刻过程中,要对原材料的天然色彩合理利用,有所取舍,注重主次秩序,若是不懂得取舍,每一块巧色都想保留,会因此牺牲整体效果,若一味估计巧色,被色彩所羁绊,那样谈不上“因色取巧”,巧色也就不巧了。有舍有得,取舍的原则是看作品的需求和整体效果,根据整体效果先取而后舍,通过主次的对比烘托主体地位,增强艺术感染力,将大自然的色彩合理布局,以达到天人合一、天趣人意的境界。

三、观察入微

古代文人往往寄情山水以抒发骚人之绪、青云之志。所以,文有山水诗,艺有山水画,他们追求江湖之思、林泉之趣,从自然世界中寻找创作灵感。荷塘鱼趣、沙汀凫鸭、烟雨芦雁……无论是壮丽山河还是门前的云卷云舒、昆虫蜻蜓、花鸟虫鱼,无不被捉入画卷,而精心布局,巧妙构思。艺术源于细微的观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笔者的作品题材皆是日常生活寻常的花鸟虫鱼,闲暇之余,笔者平时喜欢登山、旅游、记录生活细节,从自然世界中汲取直觉印象,感受四季变化,静静地欣赏微风吹拂下的一花一鸟一鱼,刻画悠然之景,抒发情愫。

合理布局离不开艺术家的“体物入微”,所谓体物,就是认真感受器物的细微之处,艺术家细心去感受生活,培养一颗觉知的心,感受万物之美;所谓的入微,是感受事物的细微之处,甚至是直达事物内部,理解事物之间微妙深沉、错综复杂的联系。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表示,画家对自然景物要深入观察研究,如对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从不同角度去呈现自然的美景。寿山石雕刻亦是如此,只有观察入微,在构图时才能更得心应手。有些雕刻师将作品命名为《喜上眉梢》,但是,作品中的鸟儿却没有喜鹊长长的尾巴,这是他没有深入生活的缘由。

深入生活,是合理布局的开始,如雕刻金鱼,需对金鱼的头、躯干、尾,口、鳃盖、胸鳍、背鳍、尾鳍、鳞片等细节详细了解,才能雕琢出栩栩如生的鱼儿。笔者平日里养鱼、植松、赏画,徉游园圃,观田园花鸟虫鱼,抒发高旷情怀,在众多雕刻题材中,笔者尤喜欢金鱼与仙鹤。金鱼游动时,姿态轻柔飘逸,优美如舞蹈,它们色彩丰富,常常在水藻、莲叶间悠然嬉戏,令笔者神往。笔者在饲养金鱼的过程中感受到悠闲自在,也常常因此忘却尘世烦扰。而仙鹤的体态优雅、羽色洁净、性情温和也成了笔者的心头之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鹤“形象”受到不同信仰、背景以及人们精神追求的影响,演化出形式多样的吉祥寓意。笔者时常以鱼、鹤为创作题材,如作品《蒸蒸日上,鹤寿如意》(图5)因色取巧,将寿山石中红、白、灰三色雕琢成了仙鹤、灵芝、旭日等贺寿文化中常见的元素,巧色利用是作品的亮点。原石灰色部分雕琢成仙鹤口中衔着的灵芝,红色刻画成东升的旭日和仙鹤头冠,一双仙鹤彼此依偎,画面和谐温暖。“贺寿”文化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人们以各种形式参与贺寿活动,笔者借由自己喜欢的仙鹤与灵芝,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5 《蒸蒸日上,鹤寿如意》寿山石雕

四、总结

综上所述,构图布局是雕刻师表现作品主题意境的重要途径,构图是一件作品的骨架与基石,决定了作品最终的样子,而构图讲究方式和原则,雕刻师要借鉴姊妹艺术作品的构图技巧,结合寿山石本身特色进行取巧,因色取巧可为作品锦上添花,同时还需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对日常所见事物观察入微有助于提升构图能力。多年来,笔者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作品的布局与构图,从大量的经典国画中汲取养分,因色取巧,随色赋意,雕琢心中所爱的花鸟虫鱼。

猜你喜欢

取巧寿山石雕
不灭的初心(节选)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
兽医也能做“御医”
新闻角度如何“取巧”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
曲阳石雕作品选
多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