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童乐”视角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2021-12-02华雪珍

江苏教育 2021年53期
关键词:校本儿童国家

华雪珍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通常称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是学校围绕国家课程标准的达成,对国家课程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创造性运用。新课改之后,一些学者认为,课程实施不是简单地将课程改革的理想转变为现实,更不是直接的上行下达,而是一个包含多个因素的复杂的、动态的、不确定的实践过程。这一实践过程在不同学段,其呈现的特点是不同的。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的教育对象正处于兴趣导向的童乐时光。如何基于儿童立场,因学段而异,推进校本化课程实施,多元满足儿童快乐学习需求,关注儿童持续发展方向,锻造乐学品质,涵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儿童快乐成长是小学段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价值取向。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为例,从实践层面阐述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思与行。

一、文化引领,聚焦校本化课程实施方向

学校作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场所,课程建设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与抓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很大程度体现了学校对育人的思考。

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是一所有着85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逐步凸显的童乐教育文化,不断导向学校课程实施愿景与学校价值追求的契合,形成了基于童乐教育追求的校本化课程实施路径。学校着眼学生未来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秉持“纯真、健康、和谐、阳光”的校训,坚持“服务师生同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塑造“善学乐学、志趣高尚、个性灵动”的快乐儿童为培养目标,深入探索基于乐学品质培养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家校合力路径,锻造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促进生命真实、主动、健康、坚实地成长。童乐教育文化成为解放路小学师生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育人主旨引领。

二、基于童乐,凸显小学段校本化课程实施依据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必须凸显国家课程的完整性和主导性。学校必须保障国家课程目标在进入学校层面的高度达成。在这一基本认识前提下,学校从小学教育特点出发,尊重儿童快乐成长的需求,拓宽课程建设视野,从不同层面调适国家课程的共性与本校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张力,搭建二者融通的平台,打破学习壁垒,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书本知识经验,融入真实世界中。

1.呵护童乐,是校本化课程实施策略。

童乐,是生命成长之快乐,是生命的舒展之乐。对小学教育而言,课程校本化实施本质是立足儿童视角,着眼儿童成长需求,促进“理想课程”向符合儿童世界的“现实课程”转化,从而实现开齐、开足、开优国家课程的目的,挖掘儿童学习潜能,凸显儿童主体性和学校课程实施的灵活性、校本性。

2.提升童乐,是校本化课程实施方向。

从懵懂的孩童走向长大的儿童,是一个变化过程,是通过接受教育完成社会化才能成长的过程。儿童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所体验的挑战之乐、学习之乐、交流之乐、成长之乐让“童乐”的层次越来越高。随之,儿童自我认定的层次也逐渐提升。校本化课程实施,就是要直接回应对不同差异学生的真实培育,在国家课程因人制宜的校本化实施中满足学生快乐学习、挑战成功、接受挫折以及不同学习通道的差异需求,在学习起点与学习成果外化的过程中,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国家课程实施方向。

三、课程样态,彰显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灵动

随着教育进步与新时期育人方式的变革,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发生变化,课程是学科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经验和体验。

1.实施原则。

在校本化课程实施中,学校必须根据小学段儿童成长实际需求,架构国家课程与儿童本身的生活经历、成长经验相融合的桥梁,遵循趣味性、生活性、丰富性、选择性、活动性、整合性等原则。学校要充分发掘与补充开发国家课程内容的情趣、理趣、智趣,回归儿童现实生活,促进儿童与环境互动,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实现经验生长,让儿童找到各自的生长点。

2.多维整合。

素养时代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已经从单一教材走向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融通,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从显性课程走向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并重。实施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凸显教学开放、强调多元融通、关注动态建构。因而,在校本化课程实施中,要厘清国家课程标准,精读课程教材,挖掘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发与丰富课程内容,最终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3.灵动呈现。

学校从儿童快乐学习需求出发,基于课程标准、学段特点,侧重课程实施与学科问题,从素养提升与基础知识学习视角,凸显班本化、生本化实施,完善课程校本化建设。从年段与时段维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国家课程与拓展性课程设置等方面,凸显整合理念,引入项目式学习、任务群导学等方式,以现行国家课程教材为蓝本,紧扣学段目标,系统梳理教材,适度提炼、重组、增删同类主题的教学内容,构建系列校本化课程。同时,辅之以搭建“笔尖温度”“童悦影读”“项目导学周”等平台,让基于童乐视角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更加贴合本校文化建设方向,更符合教师课程开发的意志愿望,也更贴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

四、全员卷入,护航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生长性

鉴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综合性,学校在顶层推进过程中,面向全体人员,打破年段隔阂、学科壁垒,畅达校内各职能部门管理的融合通道,实现全员卷入式培训与实施,提升群体认同度与课程实施力。

1.成立课程研发核心团队。

由学校名特优教师组成的学术骨干团队,以及由外聘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核心团队,由校长主持统筹,全程技术跟进调控;分管校长统领教育教学合力实施,由教学研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共同组成教学改革融合推进核心小组,增强全员学术引领性及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整体协作性。

2.成立级部项目研发小组。

级部项目研究小组在学校项目研发学术团队的指导下,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开展研发活动。以级部为单位整体推进,组建六个项目研究小组,级部主任负责学科综合项目研究,各学科备课组长负责模块研究,学科教师负责主题聚焦项目的研发。级部项目研发组自下而上,探寻课程融合的实际契合点,及时发布有效教学实践路径,固化成果,推广运用。

3.搭建项目研发即时展示平台。

通过搭建平台,每位教师拥有自己的表现通道。理论与实践结合,管理与实施同步,学术研究课与成果发布并举,跨界专题教研、组块教研成果多层面展示并存,让成果表达的仪式感和成就感提升教师的使命感与价值感,从不同层面唤醒与呵护教师参与教学探索激情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五、创新评价,赋能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自我完善

创新教育评价改革,指向多元体系建构,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师生观、教育质量观,凸显增值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推动师生不断丰厚课程学习、开发等层面的理解与体验。

1.学生维度。

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多元动态的结合方式,凸显儿童作为学习主体,持续表现出来的自觉、积极、向上的心理意志的培养与评价引领。学科教学中,依托班级优化大师,构建“童乐”网络平台,侧重常态化课堂动态评价;依托“童乐成长”手册,分解童乐评价标准,侧重综合性评价;依托“童乐”争章、微成果发布、微心愿兑换等,激励成长,促进发展,侧重过程性评价。

2.教师维度。

教师作为校本化课程实施者与建设者,依据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从职业道德、教学科研、班级管理和业务能力等多维度,完善系列评估网络。学校主要关注教师课程建构能力、课程实施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教师在课程整合与优化实施中,在涵养儿童乐学品质的同时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与价值感。

猜你喜欢

校本儿童国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