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草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1-12-02张松涛邵惠芳殷全玉王富华

农技服务 2021年10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烟草思政

张松涛, 张 凯, 邵惠芳, 殷全玉, 王富华

(河南农业大学 烟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推动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将对人才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生物学》课程是烟草专业基础课,是烟草学科与生命学科基础课程交叉产生的新课程。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迅猛发展以及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为烟草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9年,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烟草工程专业开设了烟草微生物学课程,教材为沈萍、陈向东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微生物学》(第8版)和科学出版社的《烟草微生物学》,在授课内容上主要包括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及烟草相关微生物的应用,体现与时俱进的特色。该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其中,理论授课30学时,实验10学时。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充分挖掘烟草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资源,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对烟草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如下,以期为思政教育与《微生物学》课程融合教学提供参考。

1 烟草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内容融合

1.1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既能造福人类,为人类提供诸如酒、醋、酱油、疫苗、抗生素等产品,也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鼠疫杆菌瘟疫、结核、霍乱、非典型肺炎SARS、新冠肺炎病毒等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我国是拥有5 000多年文明的古国,也是最早认识和利用物生物的几个国家之一。古人早在8 000年前就出现曲孽酿酒,也诞生了“杜康酿酒”,仓颉造“酒”字的传统故事。诺贝尔获得者诶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基于古代中医典籍中“以毒攻毒”的医理发现和研制了白喉抗毒素,治愈了白喉患儿,使人类向征服白喉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使学生获得情感和行为认同,获得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源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1.2 弘扬科学精神,实现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在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众多科学家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中科院微生物所科研人员率先围绕国家对维生素C生产的迫切需求,1969年初同北京制药厂开始研究,最终研发出以微生物生物氧化代替化学氧化的全新工艺路线,实现国际首创,解决了国家对维生素C的需求。法国的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是现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通过著名的“曲颈瓶”实验战胜了“自然发生说”。“自然发生说”在当时科学界的地位非常牢固,不仅古代的亚里士多德支持这一观点,近代的牛顿、达尔文、李比希等科学家也支持这种看法。但是巴斯德在研究发酵时,认识到“自然发生说”不够科学,通过公开实验否认了这一学说。巴斯德一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科学界同行深深折服,其科学精神也同样体现在炭疽菌致病实验中。弘扬伟大科学家所体现的一系列科学精神,让学生对微生物学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微生物学专业人才。

1.3 以抗击新冠疫情为例,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蔓延全球,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微生物”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对人类生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中央科学决策,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取得抗疫的伟大胜利,彰显了制度的优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在疫情科学防控中,微生物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新型病毒有哪些特点?为何致病?如何防控?在介绍微生物病毒结构时,引导学生掌握病毒的致病原理以及全民核酸检测原理,从疫情防控引出病毒科学防控原理等知识点。以疫情为切入点,将微生物学的知识点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以及所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从而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 烟草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改革思路

2.1 明确育人目标,挖掘思政教育素材

明确教学育人目标,分析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的方法,充分了解思政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有关理论和成功案例。在《微生物学》不断发展过程中,很多科学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据此深入挖掘出多个思政教育元素,如工匠精神、国家文化振兴和文化自信。如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法国的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和德国的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等,通过科学家的事迹把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沉淀、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鲜活的时代担当责任意识灌输其中,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实现育人目标。

2.2 创新教学方法,保障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线上教学、翻转课堂、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在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基础上,丰富课堂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保证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2.3 汇聚师资优势,提升育人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深入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专业研讨、示范课,随堂听课等活动,从而找准育人角度,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同时,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将不同的思政资源和思政教学方法融入专业课教学。在共同研讨和授课过程中,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也可以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结语

烟草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三全育人”的要求开展。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课程思政融入烟草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的探索”的研究结果,已在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烟草工程专业2018级(4个班)和2019级(4个班)本科生中应用,受益学生数量为8个本科生教学班,约240人。从目前来看,教师和学生对于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反馈良好,课程教学氛围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教学效果好。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烟草思政
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
烟草镜头与历史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