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12-02吴素贞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护理人员

吴素贞

(徐州市沛县张庄镇中心卫生院,江苏 徐州 221600)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一种普遍的疾病。脑梗死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需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而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是临床上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护理人员制定表格式护理措施,将每日护理工作标准进行细化,可拥有更直观的每日护理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1]。本研究对于80 例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观察对于脑梗死患者分别实施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之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1 月至10 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48~80 岁,平均(63.21±6.26)岁;病程1~4 个月,平均(2.25±0.62)个月。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5~81 岁,平均(63.19±6.56)岁;病程1~6 个月,平均(38.59±0.87)个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符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 年完全版)》[2]中对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精神系统;合并恶性肿瘤;肢体残疾;合并神经系统疾病;依从性较差者。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

1.2.1 成立早期康复护理小组 患者入院之后,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和责任护士,收集所有患者的资料,成立早期康复护理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神经科医生、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适合的路径式护理计划。所有组员对早期康复护理流程加以完善优化,并将其制作成配套的路径执行表格。

1.2.2 康复锻炼 基于制定的早期康复护理路径表开展护理。第1d 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定,教会患者和家属床上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等相关内容,嘱咐患者每天进行2 次,每个动作重复5 次,范围<90°。注意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头部需要偏向患侧,注意感知患肢。第2d 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自主翻身、桥式运动等,告知患者注意在训练过程中体会各关节的空间位置,2 次/d,每次10~20min。以后可逐渐抬高床头,先抬高30°,每次抬高20°,直至患者可以完全坐起。第3d 开展坐位平衡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根据患者的肌力程度,鼓励患者可自主开展训练,活动关节。第4d 观察患者的肌体活动、肌张力、肌力等情况,并基于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坐站、站坐等训练。在坐站时,躯干前屈,重心前移至足前掌部,伤腿负重,伸吸伸髋,抬臀离开之后挺胸站立;站坐则反之,可逐渐的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直至可全身范围活动。第5d 后开展站立训练,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缓慢摆动身体,将重心转移至患侧;站立位行屈膝训练,每天2 次,每次10min。第6d 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肌力和肌张力,评估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效果。第7d至出院对患者评价运动功能。

1.2.3 心理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为患者生活提供方便,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鼓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家庭支持,使患者能够享受到家庭的关怀,促进患者康复[3]。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采用NIHSS 评分系统,评分越低意味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失禁、肺栓塞、压疮、失语、肩手综合征。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 软件处理,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s)表示,本研究所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通过t 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评分对比(±s)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会对患者神经造成损伤,还会导致患者的器官、肢体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对于患者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是患者无法独立生活[3]。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所支配器官、肢体功能的关键措施。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的康复锻炼非常关键,脑功能重组是脑梗死患者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依据,但自然发生的大脑皮质功能重组非常有限,需提高功能恢复程度,所以对脑梗死患者及时开展功能训练具有重要意义[4]。

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是一种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在多发病和常见病的衡量的应用中非常广泛。而在脑梗死患者中实施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是根据循证原则制定标准化、表格式护理流程,在患者整个住院期间均根据护理流程开展护理内容。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因针对性、个体化较强,所以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提高康复效果。对于患者开展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避免常规护理工作存在的盲目性和被动性[5]。另外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能使患者的大脑平均血液速度增加,促进大脑功能重组,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应用针对性康复干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开展活动等,护理人员需训练患者早期进行日常活动。促进患者建立侧支循环,进行侧大脑半球的代偿与功能重组,提高对神经功能的刺激,促进脑梗死患者恢复神经功能[6]。

本研究将本院80 例脑梗死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患者在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神经功能,在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评分无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死患者中,有显著的效果,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的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护理人员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