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扰动太极拳对海上石油平台肥胖人群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2021-12-02占丽蓉彭春政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9期
关键词:扰动组间受试者

占丽蓉 彭春政

(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体育学院)浙江临海 317000)

肥胖症是指人体摄入能量超出正常消耗导致体内堆积多余脂肪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引起肥胖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体力活动因素等。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定为世界性四大医学社会问题,并将预防肥胖作为“2013—2020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太极拳运动能够显著改善受试者身体成分、血脂水平、身体稳定性等,起到较好的减肥和增加动态平能能力的作用效果。扰动性训练(Perturbation Training)是根据“外部干扰—身体平衡适应理论”,通过特定的外在干扰方式对处于平衡稳定状态的身体姿势施加干预,从而提高机体的稳定性和动静态平衡能力的一种练习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本体感觉、身体平衡能力。该研究将扰动性训练和太极拳运动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水的浮力、压力和阻力作为外界干扰的扰动因素创建太极拳运动时外界不稳定环境,构建扰动性太极拳练习,旨在探讨扰动性太极拳综合干预对肥胖人群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干预效果的优劣及其机制。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胜利油田渤海湾东营近海油区35~45岁男性为备选调研对象,通过筛选,最终选取180名符合综合干预要求的调研对象为研究对象,均衡年龄、工种、BMI等因素之后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营养+行为干预)、正常组(陆地太极拳+营养+行为干预)和扰动组(扰动太极拳+营养+行为干预),每组各60人。选入标准:(1)至少有3年的海上工作经验;(2)BMI≥28;(3)受试者均无吸烟史,无慢性肝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下肢骨关节病等疾病,且近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从未服用过任何治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药物(如降压药、降脂药以及降糖药等);(4)无太极拳练习史及经常性的锻炼经历。所有受试者均了解测试过程,自愿参与试验,并在正式干预前签署自愿协议试验知情同意书。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正常组和扰动组分别有2名、3名和2名受试者因故中途退出,最终对照组人数为58人、正常组人数为57人和扰动组人数为58人,完成所有干预并且数据保存完整[1]。3组实验对象年龄、身高、体重等基线资料见表1。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预方案

(1)营养干预

首先,专业营养师对3组的对应厨师和所有参与食品供应的工作者进行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相关的营养学知识,并根据受试者工作和特点,编制一套营养平衡、科学实用的《营养食谱》,指导现场配餐工作,确保每一位受试者都能接受营养食谱[1]。

(2)运动干预

该研究的运动方案完全参照华冰等制订的水中太极拳运动方案,进行全套水中21式(对称性动作6个,不对称动作15个)扰动太极拳练习。太极拳练习起势为相对静态稳定性的“调息冥想”立式体位,收势则为动态最不稳定的杆式体位“金鸡独立”[2]。

在正式干预前,由国家认证的专业太极拳教练集中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1周(2次/天,60min/次)基本动作技术陆地训练。培训结束时,每个受试者都能够单独熟练完成全套动作[3]。

培训结束后,所有受试者休息2天后开始正式实验。两组实验对象在教练的带领和监督下均进行每天50min/次、6d/周,共24周的太极拳运动。对照组在陆上进行太极拳锻炼,实验组在温度为32~34°C、深度为受试者站立位时腰部高度或稍偏下位置的水中完成练习。整个实验期间,两组研究对象均不参与其他任何形式的体育运动[4]。

(3)行为管理

不仅包括让受试者执行该研究制订的运动方案和专门的饮食,还要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改变和管理受试者饮食习惯和日常行为。

1.2.2 测试指标及方法

(1)身体成分指标

采用韩国产Inbody720体测仪分别在实验前、12周后对测试受试者身体成分进行测试,测试指标包括BMI、瘦体重、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VFA)[5]。

(2)生化指标测试

分别在实验前、12周后取受试者晨间空腹静脉血,以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对实验前后进行组间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2 研究结果

2.1 受试者实验前后身体成分的变化

如表2所示,3组受试者实验前身体成分各项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12周综合干预后,3组受试者BMI、体脂百分比和VFA均比实验前显著降低(P<0.05,P<0.01或P<0.005),正常组和扰动组上述指标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扰动组VFA降低幅度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对照组瘦体重实验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正常组和扰动组瘦体重均比实验前明显增加(P<0.05),两组间无差异且都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3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身体成分的比较()

表2 3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身体成分的比较()

注:试验后正常组、扰动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ΔΔ表示0.01<P≦0.05;Δ表示0.005<P≦0.01;试验后正常组和扰动组之间的比价,▽表示P<0.05。

2.2 受试者实验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

如表3所示,3组受试者试验前血脂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12周综合干预后,3组受试者TG、TC和LDL-C比实验前显著降低(P<0.05,P<0.01或P<0.005),正常组和扰动组上述指标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DL-C比实验前显著增加(P<0.05或P<0.01),正常组和扰动组HDL-C增加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无差异。

表3 3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单位:mmol/L)()

表3 3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单位:mmol/L)()

注:试验后正常组、扰动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Δ表示0.01<P≦0.05,ΔΔ表示0.005<P≦0.01;试验后正常组和扰动组之间的比价,▽表示P<0.05。

3 分析

3.1 受试者干预前后身体成分分析

干预后,3组受试者体重、BMI、体质百分比和腹部脂肪含量都明显降低,以往研究发现运动组+饮食控制组体重比一年前降低了6.7kg,单纯的运动组体重降低了4.1kg。相较于单纯有氧运动干预及有氧运动+行为干预,有氧运动+行为干预+饮食干预对降体重效果最佳,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干预后,正常组和扰动组体重、体脂百分比、BMI和腹部脂肪含量都比对照组显著减少,瘦体重则明显增加,说明实验组肌肉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运动能够增加肌肉的体积和重量,在体重降低的同时增加瘦体重,避免肌肉的流失,这是单纯营养和行为干预难以达到的效果[6]。

VFA反映人体向心肥胖的程度,向心性肥胖比外周肥胖更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数及患者的死亡率,且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综合征等慢性的危险指数呈高度正相关关系[7]。准确测量腹部脂肪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的发生危险几率。干预后,正常组和扰动组体重、体脂百分比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试验后扰动组VFA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扰动太极拳以水为媒介构建的扰动环境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减轻了重力对下肢的作用效果,单纯从这点出发,非扰动性太极拳对减肥的作用效果反而更佳;虽然扰动太极拳组训练时,人体承受的载荷有所降低,但运动过程中水可增强机体活动时的外加阻力,加之水的流动性和导热性加快了受试者能量的消耗,从这一角度思考,水扰动太极拳的减肥效果可能更优于其他形式的扰动训练[8]。

3.2 受试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分析

干预前,受试者TG、TC和LDL-C的含量都高于正常水平,HDL-C的含量在正常范围内并偏低。对冠心病病人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干预发现,8周干预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水平分别提升了5.2%和11.2%。国内学者对肥胖女大学生进行了为期8周的“有氧运动+饮食控制”和单纯有氧运动干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水平均比实验前明显增加,“有氧运动+饮食”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有氧运动组[9]。该研究中,12周综合干预后,3组受试者TG、TC和LDL-C的含量显著降低,HDL-C水平明显提升,正常组和扰动组作用效果更佳,这与前人通过“饮食+运动”对肥胖人群干预血脂水平变化基本一致[10]。试验后,正常和水扰动太极拳综合干预组血脂各项水平的变化更优于对照组,水扰动太极拳效果更佳,说明在“营养+行为”干预的基础上增加规律运动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缓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降低肥胖人群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而水扰动太极拳的作用效果更佳[11,12]。

4 结语

干预后,3组受试者膳食结构更为合理,都能有效地改善受试者身体形态,降低血脂水平,水扰动太极拳综合干预效果最佳,且能够增加受试者瘦体重,更好地预防因单纯控制饮食减肥而造成的肌肉流失。

猜你喜欢

扰动组间受试者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一类五次哈密顿系统在四次扰动下的极限环分支(英文)
采煤扰动下潜水位及包气带水分变化特征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光通信接收端优化策略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适度惩罚让人进步
重要的事为什么要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