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红色阅读活动建设影响因素研究

2021-12-01贾伟张明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贾伟 张明明

关键词:高校红色阅读活动;红色文化教育;影响因素

摘要:红色文化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高校开展红色阅读活动能够弘扬红色文化,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精神,履行高校立德树人职责。文章基于红色阅读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成果,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构建了高校红色阅读活动建设影响因素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的因素,通过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验证的方式,探索了高校红色阅读活动建设的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10-0057-03

高校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开阔眼界、实现梦想的地方,其办学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红色图书能够给予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使他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目前,高校大学生大多是95后,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他们对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知之甚少。红色文化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图书蕴含的价值理念与高校立德树人目標高度契合,高校开展红色阅读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红色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1研究综述

1.1高校红色阅读活动开展情况

笔者研究发现,学者们普遍认为高校拥有开展红色阅读活动的基础和优势,但相关活动的开展状况并不理想,各高校应积极创新红色阅读活动的组织和推广方式,如:刘驰和牛甜甜在《面向高校留学生主题阅读推广路径研究》一文中指出,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探索面向留学生开展和推广红色阅读活动的方式[1]。

1.2高校红色阅读活动的重要性

笔者研究发现,学者们高度认同红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其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如:吴凌在《红色经典阅读及对其的思考》一文中指出,青少年阅读红色图书能够促进自身的成长,参与红色阅读活动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2]。

1.3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推广模式

在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推广模式的研究方面,学者们各抒己见,研究角度新颖、方法独到,如:白萍等人在《“情景再现”思维模式提升高校红色阅读质量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以“情景再现”思维模式建设红色书屋、组建阅读团队,在高校中践行红色精神[3]。

1.4高校红色阅读活动的文献建设

笔者调查发现,虽然学界对高校红色阅读活动的研究已成体系,但关于红色文献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大众熟知的红色图书有《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选集》等马列经典著作、《毛泽东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伟人传记、《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等革命小说、《红星耀中国》《长征》等纪实文学、《苦难辉煌》《中国的奇迹》等政经读物。通过阅读红色图书,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因此,红色文献建设水平能够影响高校红色阅读活动的质量。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及问卷设计

北京邮电大学的红星书社是有能力开展红色阅读活动的学生社团组织,笔者以参加红星书社红色阅读活动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以“高校红色阅读活动建设影响因素”为主题的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人的年级、学院等信息。第二个部分是影响因素,笔者设置了物质、精神、行为、制度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为各指标打分。第三个部分是红色阅读活动效果,包括5个关于阅读活动收获的问题。笔者通过网络向北京邮电大学的本科生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40份,使用Excel软件整理调查数据,使用SPSS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信效度检验等实证分析。

2.2高校红色阅读活动建设影响因素模型及相关假设

笔者基于红色阅读相关理论,通过对北京邮电大学红星书社的调研,归纳了影响高校红色阅读活动建设的因素,并运用文化建设理论,构建了由物质环境、精神理念、行为方式、制度准则4个维度和12个影响因素构成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并根据该模型提出了4个研究假设[4-5]。

2.2.1假设1:物质环境的建设程度与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正相关。物质环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阅读环境的舒适度、交流渠道的便捷度、资源存储的丰富度、电子媒介的完备度等都是影响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的因素。

2.2.2假设2:精神理念的培养程度与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正相关。培养师生的精神理念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接受度及分享意愿、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间的关系距离等都是影响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的因素。

2.2.3假设3:行为方式的构建程度与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正相关。校领导和师生对行为准则的重视程度、高校红色阅读活动的设计水平是影响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的因素。

2.2.4假设4:制度准则的完善程度与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正相关。制度准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活动的组织规范程度、活动组织者的职责态度是影响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的因素。

3实证分析及研究结论

3.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笔者调查的对象都是北京邮电大学的本科生,其中,大一学生占52.9%,大二学生占32.9%,大三学生占10.7%,大四学生占3.5%,说明大一、大二学生是红色阅读活动的参与主体。高校在开展红色阅读活动时,应重点调研大一、大二学生的阅读需求,有侧重点地制订活动方案。

3.2因子分析

3.2.1因子命名。笔者通过标准化正交旋转法对相关变量进行旋转分类,根据变量载荷系数的大小确定了4个因子,分别为物质环境、精神理念、行为方式及制度准则。

3.2.2区分效度检验。笔者对调查数据的计算结果显示,物质环境因子的AVE平方根值为0.709,大于物质环境因子与其他因子相关系数的最大值0.42;精神理念因子的AVE平方根值为0.698,大于精神理念因子与其他因子相关系数的最大值0.521;行为方式因子的AVE平方根值为0.867,大于行为方式因子与其他因子相关系数的最大值0.521;制度准则因子的AVE平方根值为0.691,大于制度准则因子与其他因子相关系数的最大值0.437。笔者计算结果说明,物质环境、精神理念、行为方式及制度准则因子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具有较理想的区分效度。

3.3相关性分析

笔者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r的值研究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一般认为当0.4≤|r|<0.7时,变量之间中度相关,当|r|≥0.7时,变量之间高度相关;通过p的值判定变量间的相关性是否显著,判定标准为0.01,p的值越小,则变量间的相关性越显著。笔者计算结果显示,物质环境、精神理念、行为方式、制度准则4个因子之间没有高度相关性,物质环境与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高度正相关(r=0.773,p=0<0.01),精神理念与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高度正相关(r=0.628,p=0<0.01),行为方式与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高度正相关(r=0.767,p=0<0.01),制度准则与高校红色阅读活动效果高度正相关(r=0.815,p=0<0.01)。

3.4研究结论

笔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校的红色资源越丰富、交流渠道越便捷、阅读环境越优美,电子媒介越完备,高校红色阅读活动的效果越好,假设1成立;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和分享意愿越高、学生间的关系越亲近、学习氛围越浓厚,高校红色阅读活动的效果越好,假设2成立;红色阅读活动情景越生动、活动形式越丰富、宣传方式越多样、校领导对红色阅读活动越重视,高校红色阅读活动的效果越好,假设3成立;活动组织者的态度越积极、越能够恪守自身职责、活动组织规范越明确,高校红色阅读活动的效果越好,假设4成立。

4高校红色阅读活动建设的优化策略

4.1豐富馆藏红色文献,建设红色主题阅览区

高校图书馆应重视馆藏红色文献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通过优化采购机制,以小批量现货采购的方式解决了实物招标采购方式导致的图书更新周期长、上架慢的问题,为高校开展红色阅读活动提供了支撑。高校图书馆应建设红色主题阅览区,如: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对馆内进行设计改造,增添红色元素,打造沉浸式阅读环境,激发读者的爱国爱党热情。另外,高校图书馆应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定期组织读者分享阅读红色文献的心得体会,不断挖掘和整合红色文献资源,建设红色文献资源数据库,以信息化的手段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为高校开展红色阅读活动提供资源保障[5]。

4.2树立红色阅读理念,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高校应引导学生树立红色阅读理念,营造良好的红色阅读氛围,如:针对新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组织他们参观红色文物纪念馆、参加革命文化教育讲座,深化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

4.3优化活动设计方案,重视宣传推广

高校应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红色阅读活动,除在目前流行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送外,还可以通过社群进行宣传;不断丰富红色阅读活动的开展形式,如:邀请专家举办红色专题讲座、开展红色书画竞赛活动等。

4.4明确人员职责,建立健全制度规范

高校可鼓励学生成立红色学生社团,并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社团的制度规范,明确和细化人员的职责分工,制定合理的评估、奖惩制度,由高校图书馆负责资源保障和必要的阅读指导,共同组建优秀的校园红色阅读团队,打造红色阅读品牌[5]。

参考文献:

[1]刘驰,牛甜甜.面向高校留学生主题阅读推广路径研究[J].中国出版,2018(17):27-30.

[2]吴凌.红色经典阅读及对其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6(7):39-41.

[3]白萍,梁慧,兰岚,等.“情景再现”思维模式提升高校红色阅读质量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10):69-70.

[4]朱德超,郝明.新时代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75-76.

[5]卞成林.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5):9-13.

(编校:冯耕)

作者简介:贾伟(1973—),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馆长;

张明明(1996—),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0年度北京邮电大学“双一流”文化传承创新项目“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阅读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0WH16;也系2018年度北京邮电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图书馆文化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8JY-E13。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