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困境及其破解策略

2021-12-01王方全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

王方全

摘要:为了让中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关于各种灾难的知识和技能,积极防预和应对灾难,减小灾难的影响和危害,我们需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灾难教育的配套机制,完善灾难教育的内容,拓展灾难教育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灾难教育;配套机制;实施途径

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时有发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而建筑火灾、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重大人为灾害也给人们带来了生命安全的威胁。痛定思痛,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扎实推进中小学灾难教育,让中小学生认识灾难,积极防预人为灾难,正确应对自然灾难,以此来减小灾难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一、中小学进行灾难教育的现实意义

不管什么样的灾难,几乎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减少或者防备灾难对人类身体、心理以及物质财富等的损害和影响,必然要通过相应的教育让人们掌握灾难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应对措施等。中小学灾难教育是预防和应对灾难、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维护学生学习生活秩序、降低灾难影响和危害的有效手段。

(一)强化学生的灾难意识,使其掌握防预和应对灾难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灾难教育,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各种灾难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客观、科学、理性地看待灾难,掌握防预和应对灾难的知识和技能,将各种灾难的影响和危害降到最低。

(二)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

开展“事前预防式”的灾难教育,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其抵御寒冷、饥饿、疾病等,减少灾难对身体的伤害,甚至可以凭借强健的身体在灾难中保全性命;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其在面对灾难时能冷静处置和应对,避免出现过度恐惧、过度焦虑等负面情绪。

灾难教育与学科教学相对单一的内容相比,其涉及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灾难面前,如何保全自己,更好地生存和生活;如何与他人团结协作、相互支持与配合抵御灾难等都是学校灾难教育的内容。中小学灾难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防预和应对各种灾难的知识和技能,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识大体顾大局,富有责任感、同情心,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拥有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和价值观,等等。

二、中小学进行灾难教育的困境

中小学灾难教育是围绕对灾难的认识、防预和应对而进行的教育,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灾难,掌握防预和应对灾难的知识与技能,减少灾难的影响和危害。我国是一个灾难多发的国家,更要落实好中小学灾难教育。但是,反观当前的中小学灾难教育,其处境却艰难窘迫。

(一)关注和重视不够,学校灾难教育被边缘化

当前,中小学灾难教育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以“灾难教育”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在2003年到2020年期间,仅检索到164篇文献。“非典”之后三年内文献总数为9篇,“5·12”汶川地震后三年内文献总数为51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也仅有37篇文献。从文献数量上可以看出,对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关注和重视远远不够。有一项调查显示,在“5.12”汶川地震之后,地震灾区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灾难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学生对灾难教育的认识不清楚。各级各部门和学校以及师生对灾难教育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中小学灾难教育边缘化现象严重,学校灾难教育难以正常开展。

(二)制度支持和经费保障缺乏,学校灾难教育流于形式

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的中小学灾难教育离不开制度支持和经费保障。就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灾难教育缺少舆论导向、评价激励、督导考核等制度上的支持。同时,划拨学校的教育经费中也没有用于保障灾难教育落实的专项费用。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持和经费保障,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师资得不到系统培训,课程内容得不到合理开发,故而灾难教育难以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推进,这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了学校灾难教育流于形式。

(三)内容体系缺失,学校灾难教育形式单一

就灾难教育内容而言,应该是非常广泛的。但是,目前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内容贫乏。学生对各种灾难的认识和了解,主要还是借助于各种媒介,多数学生是从电视、广播、报刊上学到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一些零碎散乱的有关地震、火灾的安全知识,这相对于灾难教育内容而言是“杯水车薪”的。零碎散乱的知识难以建构成学校灾难教育的内容体系,难以形成能引导学校灾难教育的课程,中小学灾难教育也因此缺少具体抓手和突破口。此外,无丰富内容依托的灾难教育,在形式上仅仅是针对火灾或地震而展开的应急式演练,形式单一。

三、中小学灾难教育困境的破解策略

面对可能发生的灾难,灾难教育可以未雨绸缪,积极防预和化解;面对已经发生的灾难,灾难教育可以亡羊补牢,减轻灾难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影响。各级各部门尤其是中小學校,应切实行动起来,扎实推进学校灾难教育。

(一)建立健全中小学灾难教育的配套机制

中小学灾难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予以足够重视,并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机制来保障灾难教育的实施。只有这样,中小学灾难教育才能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一是建立健全中小学灾难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经费是推动灾难教育最重要的保障。通过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中小学灾难教育专项经费,培训灾难教育师资,开发灾难教育课程,购买必需的设备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灾难教育活动,从而保障中小学灾难教育的顺利推进。

二是建立健全中小学灾难教育的舆论导向机制。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宣传力度,传播灾难知识,让人们充分认识和重视灾难教育,为中小学灾难教育营造促进性氛围,推动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开展。

三是建立健全中小学灾难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绩效奖励、评优选先等方式,引导和激励师生重视灾难教育,解决灾难教育不进课程、不进课堂的问题,将灾难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范畴,以多种方式开展灾难教育。

四是建立健全中小学灾难教育督导考评机制。通过督导考评,对灾难教育的过程进行监督,对灾难教育的结果进行考核。对灾难教育落实比较好的学校进行适当的奖励,对落实不到位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

五是建立健全家校协同配合机制。中小学灾难教育不是学校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够完成的,需借助家长这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建立健全家校协同配合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家校的协同配合,共同开展面向学生的灾难教育。

(二)丰富完善中小学灾难教育内容

灾难是多种多样的,关于灾难教育的内容应是广泛的。中小学灾难教育不能仅仅限于地震、火灾,而是要结合地域特点、学校实际和已有资源,丰富完善灾难教育的内容,形成灾难教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一是丰富完善关于灾难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包括:关于灾难的各项法律法规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关于各种灾难的基本知识,如灾难的类型、各种灾难的形成原因及危害等;关于本地易发或可能发生的灾难的相关知识。

二是丰富完善防预和应对灾难的内容。防预和应对灾难的内容是灾难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如火灾时紧急疏散的知识与技能、疫情防控的知识与技能、地震应急避险的知识与技能等。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有效地防预和应对灾难,做好自救或互救,将灾难的影响和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三是丰富完善理性对待灾难的内容。灾难发生后,人们需要理性地对待灾难。灾难教育应涉及生命观、价值观、角色观、责任观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面临灾难时不畏惧、不恐慌,理性对待,冷静应对,为防灾减灾贡献力量。

四是丰富完善维护心理健康的内容。灾难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给学生带来心理创伤,出现恐惧、悲伤、沮丧等不良情绪或心理问题。灾难教育内容应涉及心理调适、自我抚慰等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学会克服不良情绪或消极心理,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化恐惧、悲伤为力量,积极应对灾难。

(三)拓展中小学灾难教育实施途径

开展中小学灾难教育,重点在行动推进和具体落实上。要改变原来单一的教育形式,拓展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实施途径,丰富灾难教育的推进形式,将中小学灾难教育落到实处。

一是开设灾难教育课程。依托灾难教育课程,将灾难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形成对各种灾难的理性认识,树立灾难意识,居安思危。同时,让学生掌握防预和应对灾难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正确防预和应对各种灾难。

二是利用学科教学渗透灾难教育。借助现有的各学科教学,适时渗透灾难教育。例如,在心理健康课中渗透灾后心理调适教育;在地理课中渗透地震、火山、洪水等灾难的基本知识及防灾减灾教育;在政治课中渗透与灾难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三是开设专题讲座深化灾难教育。针对某一种灾难,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对这种灾难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全面掌握相应的预防或应对技能。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灾难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取得良好的效果。灾难教育活动不仅要有情境性随机性的应急演练、关于灾难的知识竞赛,也可以有观影、观展、观馆等场景活动,还可以有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体验活动。

参考文献:

[1]杨挺.灾难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写在汶川地震灾难之后[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

[2]杜红琳.地震灾区中小学灾难教育情况调查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王波.我国中小学灾难教育存在的問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9).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