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兰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的路径探索

2021-12-01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兰州市兰州高质量

李 绚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一直处于全省十四个地州市地前茅。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兰州市经济发展质量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兰州市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显然成为亟待研究以及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论文依据新发展理念、经济高发展质量的内涵及标准,结合兰州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兰州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1 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但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动力明显

经济总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增长动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投资、消费以及出口,而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取决于高质量的要素投入,高质量的要素投入不仅包括高科技固定资产投资,还包括高素质劳动力,还包括科技研发投入。对一个欠发达地区而言,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加,但增速持续下降,从2011年的1360.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732.94亿元,而增速从2011年的15%下降到2017年的6.5%,净下降8.5%,与西部部分省区相比,经济增速明显不足。

但需强调的是兰州市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持续增长动力明显不足,投资和消费出现双下滑,意味着兰州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017年全国在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的三个省会城市中,兰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缩减最为严重,增速为-33.9%,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速从2012年的17.09%下降到2017年的7.6%。而同期,西部部分省会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消费均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较少出现双降局面。

1.2 经济结构调整显著,但产业发展不平衡明显

经济结构优化是经济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是否是最优的经济结构,需要通过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及经济内部的技术经济联系来确定。经过长期发展,兰州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值得警惕的兰州市经济结构过度偏向服务业,意味着工业下降,而工业下降则会导致生产性服务业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必将抑制生产性服务业向本市聚集,也会影响科技进步贡献率可持续提升。

2011-2017年兰州市第二产业以及工业占比呈下滑态势。尽管2017年兰州市新兴产业增速较快,但占主体地位的依然是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传统产业。需要强调的是,兰州市第二产业地位的下降,不仅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削弱了城市功能。而传统垄断型工业占比过大,粗加工产品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必将影响转型升级的进程,进而抑制工业发展的活力。

兰州市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及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一是兰州市工业占比不断下降,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二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的平台不足,对优质的服务业吸纳以及转移承接引力不强;三是受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影响,对服务业发展相关的资源整合不力,服务业资源利用效率不充分;四是对外开放度不够,现有服务业发展呈现“孤岛”现象。

1.3 非公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但整体实力不强

非公经济已成为兰州市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引擎。但整体实力还是不强。兰州非公经济存在的问题一是内部结构不合理,非公有制企业大多为商贸企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低,非公企业普遍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和拳头品牌。二是非公有企业普遍技术力量薄弱,从事行业技术含量低,对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三是发展资金来源单一,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发展资金主要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而项目支持、社会融资和第三方投资份额很小。四是营商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依然尚未确立,“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现象背后的体制机制依然突出。

1.4 国有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和本地经济发展关联度不高

国有经济具有人才、技术优势,其发展质量对一个区域整体经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兰州市国有经济分布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分属中央、省、市三级政府组织管理。2017年中央、省属企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速,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380.7亿元,增长5.3%;省属企业实现增加值47.6亿元,增长9.3%;市属企业实现增加值155.4亿元,增长2.2%。总体而言,兰州市国有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市属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兰州市市属国有及控股工业企业多为传统企业,存在产品附加价值低、研发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产品竞争力弱、产能利用率低、治理体系不完善、转型升级缓慢等一系列问题。需强调的是央企对兰州市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与兰州市地方工业关联度弱。

1.5 人口体量缓慢上升,抑制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人口体量的强力支撑,更需要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有效支撑。目前,兰州市人口发展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人口体量不足,抑制了本地区消费增长。近年来,兰州市常住人口发展尽管处于不断上升过程,从2010年的361.9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372.96万人,但增速缓慢,依然不足400万人,而同期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04.47万人。二是大专及以上人口数占比呈下降态势。据统计,兰州市大专及以上人口数在常住人口中占比呈现下降态势,从2010年的21.28%下降到2017年的16.25%。一方面说明兰州市人才,尤其是高层次(高职称、高学历)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另一方面说明兰州市人口整体素质呈下降态势,每万人拥有的人才数量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兰州市人口体量上升缓慢与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滞后,承载人口体量的产业支撑不力,与人才发展息息相关的福利待遇、公共服务以及高水平的发展平台供给不足,个人发展空间的有限性与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相交织。

2.夯实兰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的着力点

2.1 对兰州高质量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高层次、高标准对兰州市高质量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一是形成共识、共同参与、规划先行。二是深入分析兰州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精准把握兰州市市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面临的问题,全面核查中央、省委以及市委出台的与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效果以及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

2.2 推进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

一是实施绿色兰州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生态保护与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或修复项目资金。二是实施印象兰州建设工程。加大架设兰州市主城区以及中心地带立交桥建设力度,加快地下停车场以及立体停车场建设速度。三是实施智慧兰州工程全面提升兰州城市功能和管理现代化水平,着力推进信息产业、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的高度融合发展。

2.3 着力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一是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对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建设投资力度,为国内外投资商提供优越的生产经营环境,提高招商引资落地、开工、生产、经营成功率。二是畅通对具有发展潜力的现代工业企业、现代农业企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其规模扩张、技术升级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三是通过金融、税收优惠政策,改善营商环境,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朝阳产业的投资力度。

2.4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筑现代工业新格局

一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在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四大产业的同时,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着力提升新材料、电子信息(大数据)、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兰州市工业中的地位,优化兰州市工业结构,构筑现代工业体系新格局。二是加大对兰州市的过剩产能化解力度,采用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全面清理僵尸企业,促进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食品及轻工等产业集聚,凝聚构筑现代工业体系合力。三是进一步明确兰州市现有工业园区功能定位,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整合,解决现设工业园区过于分散,园区之间关联性弱的问题,完善工业园区综合服务配套设施,稳步推进工业出城入园,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工业园区的影响力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力。四是按照《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深化跨区域工业合作,充分利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转移中心、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兰州市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兰州、西宁等城市技术、人才、产业的互补作用,确立兰州市在兰西城市群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5 创新人才建设体制机制

一是变单纯的人口数量增加为人口素质提升与人口数量增加并举。对迁移人口设置学历门槛,鉴于兰州市人口体量不足,人口体量载体有限,人口迁入最低学历要求中专学历。二是通过产业发展吸纳人口,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扩大生产规模,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规模。三是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引进基金,逐步实现高层次人才本地化供给。四是积极争取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通过优越的工作环境,丰厚的福利待遇,广泛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教学、科研、研发工作。五是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建立在兰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着力培养兰州市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行业骨干人才。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十四五”时期,兰州高质量发展既迎来“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国家级平台建设带来的难得机遇,也面临经济综合实力不强、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对外开放层次较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等一系列挑战。唯有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争取一批国家和省上支持兰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政策;优化发展布局,围绕“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建设,提升兰州现代化中心城市水平;依托兰州科技教育资源聚集优势,紧紧结合兰州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实施“产业振兴”战略,重振“兰州制造”,构建“四梁八柱”工业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等。

猜你喜欢

兰州市兰州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我的兰州梦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优秀书画作品选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琐记
兰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