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及治疗

2021-12-01石占伶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鸭舍浆膜鸭群

石占伶

(河北省三河市农业农村局 065200)

在我国养殖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往疾病诊断和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养殖场的发展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养殖者需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将镜检等技术引入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中,以便肉鸭能及时接受相应治疗。此外,养殖场消毒在传染性浆膜炎防治中起关键作用,相关人员一定要确保养殖场环境的干净整洁,以此更好的阻断传染源,为鸭群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1 流行特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会出现在一年四季各个季节,尤其在潮湿寒冷的冬春季节更容易引起这一疾病。年龄在1~7 周的鸭是极易引发这种疾病的群体,处于这种时间段的鸭免疫力较低,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鸭传染性浆膜炎传染性较强,致死率和毒性较高,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是这一疾病传染的主要途径。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产生与其所生长的环境有密切联系,如通风较差、地面潮湿及忽冷忽热的刺激都会对鸭的生长起到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其患传染性浆膜炎的概率。

2 临床症状

患有最急性病例的鸭群在发病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在鸭群中发生率极高。而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精神涣散、嗜睡及食欲不振等,排出的粪便呈绿色,患急性病例的鸭群行动较为缓慢,经常出现打喷嚏、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致使部分羽毛出现粘连等不良情况,其在濒死前神经会出现异常症状,站立时头颈会向身体的右侧转90°,使整个身躯呈S 状,保持这一姿势向右转圈,这种表现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少数病鸭会出现性痉挛,其会表现为食欲不振、废绝等不良现象,常常保持伏卧姿势,腿骨较软,致使鸭群无法正常活动。还有鸭群在患病时出现头颈歪斜等不良症状,时常会表现为鸣叫、转圈。甚至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关节臃肿等不良情况,但熬过这一疾病的鸭群体型较为瘦弱,往往会出现营养不良等现象[1]。

3 病理变化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包心炎是病理变化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鸭群脾脏还会出现花斑样变等不良现象。(2)鸭的心包与心外膜表面这两处部位极易溢出大量的白色分泌物,对待患病时间较长的鸭群很容易出现干酪化。(3)肝脏呈土黄色,并出现肿大情况,且肝脏含有大面积纤维素,这一病况会演化为肝周炎。(4)鸭气囊会出现浑浊等不良情况,组织增厚变为非透明的状态,伴有大量纤维性物质的溢出,鸭气囊会产生大面积的纤维性物质。(5)脾脏会出现肿大等不良情况,常常表现为红斑驳状。当病鸭出现神经性反应时,其脑膜会呈现出充血这一不良症状。病症处于慢性患者,其关节会出现肿胀情况,且关节内会包含大量乳白色分泌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很容易会演变成输卵管炎。

4 诊断

将流行病学作为病情诊断的根本出发点,鸭群发病症状和临床变化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诊断,在此过程中依然要以镜检、荧光抗体检查为主。

4.1 涂片镜检

相关人员需要在无菌环境下将病鸭脑部等关键部位进行取片处理,在实行革兰氏染色后,若显示出两极浓染的阴性短小杆菌说明已经确诊。

4.2 荧光体检查

在无菌条件下,相关人员需要将病鸭头部等重要部位进行涂片处理,并采用火焰将其固定,引入特异性荧光体来进行染色,完成染色处理后将其放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若出现黄绿色环状物质,且独立存在,便可判断为确诊。

4.3 鉴别诊断

将鸭大肠杆菌等感染疾病的细菌引入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荧光检查进行病情诊断。此外,相关人员还可以将镜检引入疾病诊断中,以此更好的区分各种病原体。

5 防治

药物防治对病鸭死亡率降低起关键性作用,且药物剂量和类型对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效果影响极大。

5.1 药物治疗

按照0.2%的配比在鸭饲料中混合5%氟苯尼考,通过这种方式每天早中晚3 次,以此持续治疗5d。而对于病情较重的鸭群,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其体重选择适量药物,将每千克按照0.5ml 的5%氟苯尼考来计算,并采用肌注方式人让病鸭用药,且每天1 次。

5.2 防控继发性感染

依据1kg 水和2g 5%诺氟沙星进行配比,将药物搅拌均匀后让鸭群服用,这样持续医治5d。此外,相关人员还可以选择一定剂量的敌菌净与饲料进行搅拌,让鸭群自由食用,这样持续医治5d[2]。

5.3 加强鸭群饲养管理

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饲料的选择,将优质新鲜的饲料作为首选标准,饲养密度科学。此外,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对鸭舍进行通风处理,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定期对粪便进行清理。为了保障鸭群营养摄入,相关人员需要按照每千克800g 的维生素进行配比,持续饲喂7d,以此提高鸭群的免疫力,使其能早日康复。

5.4 优化鸭舌及其周围环境,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选用多种规格的消毒液,其中包含0.5%强力消毒灵等物质对鸭舌中各个设备进行消毒,每天1 次,通过这种方式持续一周,并对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

6 预防措施

6.1 制定严格的卫生和消毒制度

根据鸭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卫生制度,不同设施需要选用不同的消毒剂。对待鸭舍及其活动区域,相关人员需要实行交替性消毒处理。此外,相关人员还需要根据季节性变化来适当调整消毒次数,冬春是疫情爆发的关键时期,此时,相关人员需要增加消毒频率,以此更好的消除病原体,阻断传播途径,降低鸭群出现传染性浆膜炎的概率。

6.2 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兽医检疫制度

针对没有出现传染性疾病的鸭场,相关人员需要减少外地鸭苗的引进,以此防止外界病原菌的侵入。若鸭场自身条件有限,很难进行自繁自养,必须引进外界鸭苗来维持鸭场经营时,养殖者需要选择非疫情区域购买鸭只,并对购入的鸭群进行严格检疫,检测合格才能进行正常引进,将其放到独立的鸭舍进行饲养观察,确保没有任何感染性疾病后再将其与养殖场所有的鸭只进行混合饲养。

6.3 加强对鸭群的饲养管理

饲养者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对鸭群进行养殖,选择优质饲料,以此提高鸭只免疫力。此外,相关人员需要注意饲养环境和密度,及时清理养殖场内的粪便,定期对鸭群活动区域进行消毒,确保鸭舍处于通风状态,以此为鸭群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7 结束语

传染性浆膜炎是肉鸭养殖过程中最为典型的一种疾病,发病时会严重影响肉鸭生长,甚至还会对其生命构成威胁。针对这一现象,养殖者需要转变疾病诊断和治疗理念,利用镜检等措施来提升诊断成效,并通过改善鸭舍内外环境,定期对养殖场消毒等方式进行疾病防治,阻断传染源。此外,养殖者还需要选择优质的饲料来让鸭群食用,提高其身体抵抗力,为肉鸭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鸭舍浆膜鸭群
一例鸭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过程和诊治
淀粉/聚丙烯酸酯共混浆膜的吸湿放湿性能探讨
关于稻鸭共作高效模式的研究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饲养密度对秋季多层平养密闭鸭舍环境参数、生产性能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规模化养鸭场鸭浆膜炎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一例鸭感染鸭瘟病毒的诊治
鸭群中的鸵鸟
最美的童年在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