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稻鸭共作高效模式的研究

2021-12-07吴昊戴雯黄志华张先标刘琴锋

江西农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鸭群日龄除草

吴昊,戴雯,黄志华,张先标,刘琴锋

(1.江西省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 抚州 344000;2.抚州市万橡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抚州 344000)

稻鸭共作模式将水田作为基础,同时进行家鸭养殖和水稻种植,实现无公害生产,高效养殖家鸭产品,实现双赢的目标。在稻鸭共作模式下,有效节约了养殖和种植时间,减少了养殖种植成本,并同时保障了水稻产量以及家鸭质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因此文章通过对稻鸭共作模式的分析,积极推广该养殖模式,为养殖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1 稻鸭共作模式的优势

稻鸭共作模式充分利用鸭群杂食性特征,将稻田内害虫和杂草吃掉,尤其是在水稻植株下栖息的害虫能够被有效清除。同时由于鸭群在田间的自由活动,可以利用鸭群粪便浑水培肥,更有利于促进水稻壮杆大穗,让水稻品质和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1.1 有利于控病除虫

鸭群在稻田里自由活动,提高了耕作土壤和水稻根系的活力,提高稻田对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鸭群在田间自由活动更有利于提高水稻通透性,降低水稻纹枯病危害,鸭群在田间采食可以有效去除稻田中下部的稻叶蝉、稻飞虱等害虫,也能有效防治螟虫以及稻纵卷叶螟,因为在鸭群活动后水稻植株会发生摆动,导致害虫掉落,被鸭群采食或者淹死,从而有效减少病虫害。

1.2 有利于稻田施肥

稻鸭共作模式下,鸭群排泄至稻田内,粪便将作为高养分、易吸收的有机肥料得到应用。鸭群活动又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活性,促进粪便养分的分解,从而提高肥料的供肥能力,促进水稻的生长[1]。水稻养殖过程中减少化肥的使用,可提高水稻的绿色生态效益,可以向市场提供高品质的绿色产品,维护食品安全。

1.3 有利于除草

稻鸭共作模式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可以减少人工除草成本。由于稻鸭共作模式具有较长的除草时间,除草时间长达60~70天,具有多种除草方式,例如鸭群可以对杂草进行采食,不仅可以采食杂草籽、根茎,同时受到鸭群自由活动的影响,在稻田中形成浑水现象,能够抑制杂草种子生长。

1.4 有利于提高稻田效益

在稻鸭共作模式下水稻产量明显提高,可以大幅减少田间管理的费用,并养殖出肉质鲜美的生态鸭,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在稻鸭共作模式下,水稻产量可以达到常规种植的产量,且种植期间使用的农药、化肥量明显减少,实现绿色安全稻米的生产。在鸭群的影响下,稻田病虫害明显减少,也更有利于提高稻田的产量。同时,鸭群养殖无需采购大量饲料,可得到肉质更好的肉用鸭,给养殖户带来更高的养殖经济收益。

2 稻鸭共作高效模式的应用

稻鸭共作高效模式利用水稻田进行鸭群的放养,鸭群不断采食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并减轻水稻病虫害危害,不仅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更能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具有较高的环保生态效益。现对稻鸭共作模式的应用技术,研究如下:

2.1 选择苗鸭品种

肉用鸭主要选择中小体形品种,成年鸭每只重量可以达到1.25~1.50 kg。根据稻鸭共育模式的需要,主要选择具有较强野性的品种,如高邮麻鸭。在具有卫生资质和防疫资质的孵坊购入苗鸭,主要选择强壮的苗鸭,在放养前需由技术人员进行防疫处理,提前驯养,展开适水性训练[2]。对雏鸭的调教主要是为了让鸭群自由采食,能够下田生活。在天气良好的时间段,将鸭群放置于栖息棚附近,持续2天让鸭群适应田间环境,2天后将围网打开促进鸭群进行自由活动,一般情况下2个月后可以回收鸭群进行单独饲养,然后每天在固定时间和地点吹哨或者使用其他声音刺激,强化鸭群的条件反射,便于后续定时饲喂。

2.2 做好鸭群管理

雏鸭经过10天饲养后放入稻田中,一般情况下放入15~20只/667 m2,无需进行保温处理。雏鸭放入稻田前主要由人工进行喂饲,将雏鸭放入稻田后改变为自由采食,并以少量饲喂为辅。10日龄鸭群体重不足200 g,无法在水中长时间生活,所以要在田间搭建20 m2左右的栖息棚,便于鸭群栖息,满足鸭群躲避风雨需求,避免受到日光长期暴晒。稻鸭共作还要保证水源充足,灌排便利,满足鸭群正常活动。为了保证鸭群营养充足,每天给予辅助饲料,以玉米、米糠为主,根据田间生物和杂草的数量决定饲料多少,1次/天即可,15~20日龄为过渡期,从饲喂过渡至自由采食,可逐渐增加玉米、稻谷等碎米的比例,分阶段补充饲料量,逐渐过渡至自由采食。稻田放入鸭群后,无法对鸭群进行防疫用药,所以,在放养前就需要做好防疫,根据免疫规范以及程序进行疫苗的注射,做好鸭舍的消毒隔离。主要对1日龄鸭群注射病毒性肝炎疫苗;对6日龄鸭群,注射大肠杆菌灭活疫苗以及传染性浆膜炎疫苗;对10日龄鸭群,注射禽流感疫苗;对15日龄鸭群,注射鸭瘟活疫苗。若发现有病鸭要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完全恢复后才能重新放回田间。当稻田进入抽穗扬花阶段,将鸭群及时收回来,避免给稻穗造成伤害。

2.3 水稻插秧管理

考虑到鸭群的活动空间,将插秧株行距设置为25 cm×30 cm,略大于常规插秧距离。同时要保证稻田土地肥沃疏松,冬季进行晾晒,春季粉碎处理后,将草根、石块去除,适量添加菜籽饼发酵备肥后准备。播种前还要根据集中管理原则选择秧田,需要秧田具备良好的排灌条件,播种前10天进行秧田整地处理,开沟作秧板,宽度保持在130~140 cm,四周设置围沟,秧板完成后排水晾板,让板面充分沉实,在播种前2天铲高补低,让裂缝填平。播种前使用石灰水进行拌种,待种子充分晾干后进行播种,根据机插时间决定播种时间,每个秧盘播种100 g,并覆盖少量营养土于秧板上,最后覆盖无纺布。秧田管理要使用土壤将秧苗四周充分压实,48小时后进行排水,保证板面没有积水,保证沟渠通畅无阻。插秧前将田间积水排出,通过人工方式将杂草拔除。然后根据水稻生长规律进行浅水移栽,薄水促分蘖,后期分批搁置。在鸭群入田后建立水层,满足鸭群的自由活动需要,在鸭群离田后断水。在水稻孕穗期进行浅水灌溉,在抽穗后进行湿润。

2.4 做好稻田管理

首先选择优质水稻品种,选择具有较强抗逆性,生育期长的高产品种。4月下旬进行薄膜覆盖种植,5月中旬进行栽插。种植密度约为1.9万穴/667 m2,每穴适当提高苗数,确保每穴足穗。鸭稻共作区域田埂高度保持30 cm左右,宽度保持60~80 cm[3]。田间管理要求保证浅水层水源充足,满足鸭群生活需要。在栽秧后务必保证水层适中,不能排出浑水,若发现稻田水分较少可以适当增加新水。稻田主要采用菜籽饼以及有机肥作为肥料,不使用或者少量使用化肥,基肥施足,增加壮蘖肥,施肥量控制在75~100 kg/667 m2。种植期间定期进行人工拔草,病虫害防治主要使用生物农药控制,在水稻抽穗期也可使用杀虫灯等设备对害虫进行诱杀。将鸭群撤出后可以等候水层沉淀,让稻田自然落干或者逐渐排水。

2.5 设置围栏网

在稻鸭共作模式中需要设置围网或者围栏,可以避免鸭群离开稻田,同时也能防御天敌,对鸭群起到保护作用。主要选择2 cm×2 cm网孔的围栏和围网,高度设置为70~80 cm。也可以利用电子设备等对鸭群的天敌进行驱赶,保护鸭群避免受到天敌的袭击。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稻鸭共作模式中,通过对水稻和家鸭的共同种植、养殖,实现水稻控病除虫、稻田增肥、除草的良好效果,有利于提高稻田效益。应用稻鸭共作高效模式,需要养殖户合理选择苗鸭品种,做好鸭群管理、水稻插秧管理、稻田管理,设置围栏网,保证水稻和家鸭都能正常成长,提高水稻产量,发展生态农业。

猜你喜欢

鸭群日龄除草
20220508 水田除草机的研制及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初配日龄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一例鸭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过程和诊治
初配日龄对丹系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鸭浆膜炎的防治措施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一例鸭感染鸭瘟病毒的诊治
鸭群中的鸵鸟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