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蚕桑产业转型的实践启示

2021-12-01毛丽丽吴雅静周静华黄璟岚杜谨利梁光健

广东蚕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蚕茧蚕桑产区

毛丽丽 吴雅静 周静华 吴 军 黄璟岚 杜谨利 梁光健

(1.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南宁 530000;2.广西中农富玉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玉林 537000)

广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蕴含方面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广西合浦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之一。近二十年来,依托西部大开发、“东桑西移”的政策保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十二五”期间,广西蚕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创新取得长足的进步,推动蚕桑产业科学发展,取得了连续十二年桑园面积与产量全国第一的成绩,成为世界重要的蚕桑资源中心[1]。南宁市不仅是广西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心城市,也是传统优势蚕桑生产区域,其城镇化进程、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带来了更为频繁的经济交流,为蚕桑产业转移提供优势区位条件,另一方面也要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新形势下茧丝绸行业国际贸易的挑战。另外,在《南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南宁市休闲农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到将蚕桑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圈在横县、上林、宾阳等县区大力发展。此外,还提到要结合脱贫攻坚并以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思路提出“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注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在以上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开展南宁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工作,最后形成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案,将为南宁市加快转变特色农业发展方式,以及南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特色农业产业稳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加快转型与培育南宁市蚕桑产业的实践意义

1.1 提升产业实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蚕桑产业作为南宁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之一,应当借助区位优势,夯实农业产业基础,持续发展生产力,提高产业化程度,实现片区资源优势转向产业和经济优势的目标。从实践经验来看,在蚕桑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带动下,蚕桑生产区乡村土地抛荒面积显著减少,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桑园面积占比显著增加,桑园种植生产结构逐步转向多元化种植的生产模式,促进蚕桑生产逐步转向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提高蚕农的主要收入。所以,要稳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培育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其他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构建提供参考。

1.2 融合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实践中,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精准扶贫一定程度上依赖农业产业化,产业扶贫进度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步[2],而依托精准扶贫政策,借助专项资金与扶贫人才的参与,又可以至上而下地同步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此外,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还可以提高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的覆盖率,实现贫困人口就近转移就业,将相对分散的贫困户吸引并参与到产业发展中,解决贫困户的土地分散不成规模、抗风险能力低、信息渠道匮乏等问题。另外,产业扶贫的前期成效,被视为产业富民的铺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是达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要求,以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

1.3 深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南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蚕桑产业以横县、宾阳县、上林县、武鸣区等县(区)为主,辐射马山县、隆安县、邕宁区、青秀区、良庆区等县(区)的初步构想。蚕桑产业作为南宁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桑园面积达40 600 hm2~44 800 hm2,蚕苗产量稳定在80 000t左右,农民售苗收入在28亿元左右,蚕桑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的10%左右。种桑养蚕遍及全市9 个县(区),85 个乡镇,1 100 多个村,19 万多户农民,已成为很多村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3]。从规划上看,南宁市蚕桑产业蓬勃发展,但是当前各区县蚕桑产业发展存在雷同现象,需要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等进行合理布局。以蚕桑产业为蓝本,加强南宁市现代农业的产业布局研究,对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深度开发特色农业的多功能、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纵向产业结构与横向结构布局应当同步进行,以促进南宁市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构建起以蚕桑产业为支撑的集文化、休闲旅游、保健、消费等活动为一体的高效运转的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为其他特色农业产业提供参考模式。

2 当前加快转型与培育蚕桑产业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南宁市优势和后发生产区(县)存在产业布局同质化、行业之内的各方主体思想未统一、“自上而下”的技术推广行政指令(或号召)失效及市场失灵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体制性、机制性和政策性等多方面,阻碍着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亟须提出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2.1 优势产区蚕茧的质量供需矛盾突出

从实际调研得到的资料来看,一方面优势产区目前桑园的蚕茧单产与总产量都较高,但是存在桑树品种老化、蚕茧等级水平不高的问题。此外,桑树抗病性下降导致蚕茧质量变差,而蚕茧质量等级不高直接影响到蚕茧收购价格,间接降低了蚕农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从收购企业的角度看,蚕农普遍生产出来的蚕茧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企业对优势产区整体的收购定价,而企业想要生产高质量的生丝却无法在当地收购到合适的蚕茧,从而造成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问题,降低了整个南宁市蚕桑产业的科技附加值,导致蚕茧质量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2 科技支撑薄弱与规模扩大的矛盾

后发优势产区虽然蚕茧产量和桑园面积提升速度较快,但是普遍存在生产规模与分布小而散、单产低的情况。此外,借鉴优势产区的发展经验,在尊重产业转移客观规律的情况下,后发产区也极易走入优势产区的“重量不重质”的发展瓶颈。然而,当前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技术与资本扶持,导致科技成果转换率低下与生产规模扩大的非共时性问题较为突出。蚕农受到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制约,依靠自身难以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迫切需要政府、企业与科研推广机构的正确引导和扶持,以化解科技支撑力不足与规模扩大的矛盾。

2.3 产业专项奖补机制尚未形成

与蚕桑产业蓬勃发展不同的状况相比,整个南宁市缺乏重大蚕桑产业奖励与补贴机制[4]。从实际调研反馈得到的信息来看,除了部分贫困县区会执行自治区蚕桑产业扶贫专项的桑苗和蚕种的补贴外,其他非贫困县区并没有建立相关产业发展奖励与补贴机制,对产业扶持与激励的力度明显弱于其他特色农业产业。对南宁蚕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是蚕桑产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3 对策建议

3.1 构建产业交流平台

基于以上调研发现的问题,南宁市蚕桑产业布局的非一致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同县区的发展需求信息与政策统筹协调导向的矛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5]。因此,从对未来合理布局规划的角度考虑,城市各级政府及各方主体需要未雨绸缪、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建立符合南宁市蚕桑产业发展的“政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交流平台,长远谋划蚕桑产业多元开发的路径和出路,加快南宁市蚕桑产业的发展,为特色农业产业探索行之有效的参考模式。

3.2 依托科研与推广机构,探索实施蚕茧质量提升工程

针对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转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依托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市蚕业推广站等科研与推广机构,在优势产区探索实施“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模式下的蚕茧质量提升工程,而在后发产区加快推进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科技成果与技术集成管理经验的转化,切合时机地对接蚕茧质量提升工程计划,探索出适合南宁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3.3 探索建立蚕桑产业奖补结合的长效机制

区分对待蚕桑产业优势与后发产区存在的问题,对于规模大、有一定标准化水平的优势产区实行后奖励或补贴的机制,面对产业规模小而散的后发产区实行先补贴、再奖励的机制,其目标都是提升蚕茧质量,促使蚕桑产业持续、健康、稳健地发展,为南宁市特色农业产业提供决策参考,以点带面逐步推行特色农业产业的奖励与补贴机制[6]。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蚕桑产业转型与培育存在的问题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梳理概括,为南宁市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实践研究经验,但是由于经费和精力有限,未能拓展采取更多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可以尝试加入多种产业发展模式的分析,以期能解决蚕桑产业转型等实践问题,为南宁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蚕茧蚕桑产区
川酒2021实现总营收3247.6亿元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勃艮第分级制度详解
法国波尔多产区迎来10周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