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1

乡村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价值观建设

刘 叶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当下,乡村各方面的发展与城市相比仍相对滞后,且存在短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体现在乡村。聚焦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振兴乡村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任务。

1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建设概述

1.1 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2月21日,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农村是我国改革发展的第一个突破口,早在1982年,中共中央公布了第1 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进入21世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为促进农民增收、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随后,2006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统揽全局,深化理解把握“三农”问题全新内涵。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迈向新时期建设乡村的新征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1],我国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新旗帜和总抓手。

1.2 乡村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与智慧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说,中华文化能否繁荣兴盛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2]。

在我国,乡村是许多中华优秀文化的发源地,乡村文化是世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体现着劳动人民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智慧,塑造了村民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处事方式。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不断发展、不断向前的基础,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对于乡村民众精神层次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是乡村振兴实现的关键与基础[3]。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凸显和展示我国乡村独特魅力的重要保障,更是振兴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只有发挥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才能使乡村未来的发展具备更深层次的文化吸引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已取得诸多成就,如农民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乡村文化制度不断完善,乡村文化治理成效显著,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2.1 陈规陋习依旧存在,阻碍乡村文化发展

近年来,部分乡村民众的价值观出现了一定偏差,奢靡之风屡禁不止,一些陈规陋习依旧盛行,给乡村文化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奢靡之风、陈规陋习的存在,一方面会增加农村家庭的财政支出,无形中增加家庭负担;另一方面会对村民人际交往、文化建设成效乃至乡村文明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2.2 文化活动缺乏本土特色,农民参与感较低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对于展现村民独有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乡村文化活动内容缺乏本土内容和本土特色,面临“千村一面”等问题,难以让村民群众产生共鸣,导致村民参与积极性偏低,无法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农民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

2.3 优秀文化逐渐缺失,延续发展困境重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较为密集地存在于乡村社会,这里聚集的大量中国精神文化结晶无一不体现着亿万人民卓绝的劳动智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农村非但没有像城市一样得到发展,反而“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传统村落数量锐减、传统建筑不断遭到破坏、传统优秀文化技艺传承创新面临重重困境。仅有的文化资产得不到良好保护,导致乡村文化集体“失忆”。为了找寻谋生机会,很多青壮年远离家乡扎根城市,使原本就岌岌可危的乡土文化技艺无人传承,使存续千年的乡土文明彻底失去了发展之路[4]。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建设路径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使乡村文化发展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要坚持主流价值观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导向引领;保护并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坚守乡村独特的文化印记;强化人才队伍培养,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3.1 坚持主流价值观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导向引领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应聚焦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在乡村文明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指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主要的理论指引与思想引领[5]。农村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播者、主动推动者,要不断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以带动村民增强价值认同,明确精神文化的灵魂是核心价值观,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6]。例如,深入开展“四史”系列宣讲活动,组织村民群众开展红色文化经典读书活动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只有全面了解农民群众的思想现状,紧密结合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指导和舆论监督,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乡村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3.2 保护并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坚守乡村独特文化印记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根脉所在,乡村文化建设的优势价值在于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针对“千村一面”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现存的文化资源,对特色乡土文化进行挖掘,对流传千年的优秀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如旧宅民居、古树建筑、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等,坚守住乡村独特文化印记。一些保存完好的乡村旧宅民居、古树建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秀传统民俗成为乡村文化最为独特的部分。此外,要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真实的文化需求,保留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如传统饮食文化、地方特色戏曲、村民自发文艺表演等,及时更新一些老旧的文化服务项目,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让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产品相得益彰,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3.3 强化人才队伍培养,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人才是振兴乡村的决定性力量,要坚决把资金落实到人才保护和培养上,对乡村专业文化人才、民俗文化传承人进行挖掘和保护,打破“后继无人”的窘境。对积极投身乡村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进行培养,使其带领农民群众参与生动有趣的活动,以此获得创作灵感,创造更多内容优质、形式灵活的文化产品及文化活动,培养一支优秀的乡村本土文化人才队伍,进而实现整个乡村文艺队伍壮大。同时,通过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技能素养大赛、文艺技能分享会等,不断提高乡村文化人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此外,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政策激励乡贤回归乡村,引进优秀人才为乡村文化发展添砖加瓦,引领乡风文明。

4 结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依靠乡村全面振兴,而乡村文化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在新时期,乡村文化建设大有可为。只有尊重乡村发展,不断挖掘并传承乡村文化,发挥文化的导向引领作用,拓展乡村文化建设新途径,推动乡村文明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持续的精神源泉。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价值观建设
我的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