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及底蕴
——以门神像题材为例

2021-12-01高凌鹂杜圆

艺术品鉴 2021年8期
关键词:木版门神年画

高凌鹂 杜圆

一、朱仙镇门神题材的概述

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地处水陆交通要道。由于地处黄河流域,所以朱仙镇文化也是中原地区的黄河文化。独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朱仙镇年画独有的艺术风格。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宋代,最早可追溯到汴京年画。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汴京为雕版印刷的中心地区之一,这些给予了朱仙镇年画出现大好形势。自明清以来,每年朱仙镇年画制作者都会在镇上的岳飞庙和关帝庙前举行“门神会”,并同时挂牌营业。正因如此,朱仙镇年画在清代走上了巅峰。年画的题材大多取材于当时的世俗生活,所以年画的题材内容也很广泛,涵盖政治、经济、历史等。明清之际,门神信仰逐渐融入市民生活,并通过木版雕刻和年画印刷实现世俗化转变。而门神年画则是朱仙镇年画的代表题材。门神有文门神和武门神两个种类之分。如《马上鞭》《步下鞭》等;这两类也是年画中最常见的。文门神画主要有“加官进禄”“簪花晋爵”等题材。如《钟馗》《魏徵》等。张贴文门神主要希望来年能官运亨通,家人福星高照,以及子女金榜题名。这也反映了当时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大多数官宦人家也贴此类门神。

二、朱仙镇门神年画的艺术特点分析

(一)地域民俗特点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地域性特征和民俗风情非常的强。它是属于朱仙镇的,是属于黄河平原的,朱仙镇的武门神年画直接取材于特定的地方民俗,又服务于当地民俗文化。

(二)构图

年画的构图大多以饱满,对称构图为主。这也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当然朱仙镇年画也不例外。朱仙镇年画在构图上既保留这种传统,又加以中原独有的地域文化特点。画面饱满,紧凑,留白较少,层次丰富。对称的图形正好和年画装饰性的特点相符合。给人一种合情合理,又恰到好处的感觉。

(三)形态夸张,造型多变

朱仙镇门神画中的人物造型上主次分明,简洁而又充实。塑造上不按常规、不求正常比例,往往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重点突出头部,头部很大,占据身体比例四分之一;或者人高马大等。这是为了突出面目以表达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文武财神》造型雍容古朴,形象生动,威风凛凛。在门神的刻画上,其体格十分的壮硕,面部线条流畅,形态端庄大方,一方面保留了北方年画雄浑、厚重的造型特点。另一方面,仔细端详时会发现细节上有朱仙镇年画自己的艺术特色,尤其是面颊部分刻画得非常饱满。它的画面上很少有背景,即便是戏剧题材也很少出现背景。也许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凸显人物主体。朱仙镇年画中门神造型深受中原造型影响,与唐宋时期造型艺术的整体风格和审美取向一致。

(四)色彩

民间美术色彩主要以红黄蓝白黑这种纯色表示,朱仙镇年画舍弃了蓝色,用色绿、色紫取代正青、正蓝,而且全部运用原色,不用调和色。河南省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给朱仙镇年画带来了包容和开放、宽容厚道、中正保守的中原文化特点。朱仙镇门神画用色大多色彩艳丽,其制作工艺为套版印刷,极少手绘填色,常见颜色有红色、黄、绿、金黄、紫、水红等六个,如武门神《燃灯道人与赵公明》系列作品,赵公明红色和绿色互为对比色描绘的衣服十分的抢眼,其坐骑用色紫和色黄来描绘十分和谐。面中下部用红色来表现与武门神庄严的形象一致,给人以不怒自威的神态。

(五)线条

朱仙镇门神画线条雕刻有阴有阳,线条粗犷而不笨拙。它的线条虽然多使用均匀的粗线,无粗细变化,但给人一种表面平静,实则却很深沉;宛如一湖春水。朱仙镇年画之所以有这种魅力,主要是因为它的线条松弛、流畅、飘逸、潇洒、遒劲,使人自然而然会随之产生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简洁的线条,疏朗的表现手法,使得很多人物甚至不用刻意地刻画也依然传神。正是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手法,才保存了朱仙镇年画强烈的民间艺术特色、强烈的乡土气息的原生态美。这样才更符合大众的审美,这才是属于我们人民的艺术。

(六)制作艺术

朱仙镇年画是木版雕刻年画,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年画,是要经过一道道手工制作完成的。首先,在年画的印版上多采用上乘的梨木,大多是两面雕刻。这主要是便于印制过程中的画面对称,不仅协调还节约版面。刻版工具也是专业的工具,如斜刃单刀数把,平口铲刀以及花样刻刀大、中、小数把。刻线时线条要挺拔流畅、一气呵成,刀刃运用自如。且印版大多数是不规则方形,多以不损伤画面刻线,避免多留边为目的。印版分主色版和副色版两种类别:主色版是墨线版,副色版有章丹版、槐黄版、葵紫版及套金版。它是采用木版雕刻水印套色工艺技术制作而成。朱仙镇年画最为特色的就是年画还分春版、秋版两种类型,常用的多为春版,采用墨线、水墨、槐黄、木红、章丹、苦绿、葵紫加套金共八个版;秋后使用的多为秋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纸张也有所不同,他们用的是民间传统手工制造的草纸、粉纸、丝纸、毛边纸、黄丹纸等。总之,以传统的制纸为佳,纸质绵软、吸水性强、不易磨损,印制出的年画色彩艳丽但不俗、久晒不变色。

三、朱仙镇年画背后的文化内涵

欣赏朱仙镇年画,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文化内涵。朱仙镇年画的文化内涵可以用几个词字来概括:博大精深、底蕴丰富、历史价值。

(一)文化价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食粮,也是存在于历史长河里最长远的,更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朱仙镇年画从一个历史阶段反映了豫北平原地区黄河流域人类社会漫长历史形成的人文和文化传统。也是中国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经济文化,它反映了豫北地区黄河流域的风俗人情,生存方式,生活环境,也保留着他们原生态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所以说,朱仙镇年画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二)历史价值

朱仙镇年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也代表着豫北平原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漫长而久远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岁月沧桑沉淀、流传千古。它包含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以特定的方式反映着历史文化传统和民间文化流动的印记,是历史文化流动的见证。从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其中包含的是一个地区社会的生活水准、生活风貌、道德习俗、思想禁忌等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朱仙镇年画为我们保留了豫北平原地区的地域的民俗特点。通过朱仙镇年画,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祖先当时的民俗生活,可以看到祖先生活的痕迹,可以和我们的祖先跨越时空进行交流,可以了解到在物料欠发达时期的年画制作工艺。从了解祖先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辨认他们从远古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一些脚印。所以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三)思想底蕴

朱仙镇门神画的思想基础是很丰富的。每一张门神画里面的每一尊神像都有来历,每一尊神像都有一个或者若干个故事传说,每一个故事传说都是按照某个特定的思想观念完成的,值得重视的是,在很多神像的画面上,除了两边有对联以外,往往还会出现横批。这些横批有的出自《诗经》,有的出自《中庸》,有的出自《尚书》。朱仙镇年画就是用这些精辟而高深的语句,对画面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加以强调,如今使画面的思想文化内涵更加的丰厚。如“神之格思”“自求多福”;“神之格思”出自《诗经·大雅·抑》,原句为“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设思!”以为“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可以不尊重敬重呢?”“自求多福”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原句为“无念而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何为多福?古人认为福有五种,即“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自求多福的含义应是:把道德修养作为追求幸福的根本,人和自然一切要符合天意的法则而行。这样进行道德修养,可使得身心世界一切安然,五福的到来便是自然而然。从上述的这些古短语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朱仙镇年画不是一般的民间艺术或民间年画,虽然它的画面是浅显易懂的,但是,在看似浅显易懂的背后把人们引导到一个高深莫测的思想境界之中。

(四)精神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我国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深深扎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民文化和生活方式中,植根于具体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环境,蕴含的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儿女们智慧的体现;作为一种艺术,它反映了朱仙镇人民敬畏天地、尊敬大自然的善于思考、乐观向上的生存态度。这种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我们现代年轻人应该学习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民族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人们的生存态度、生存理念、生存信仰也会随之有所改变,有所调整,甚至会颠覆以往的态度、理念、信仰,但是,千百年间所形成的维系民族生存延续的精神价值依然存在。所以说,朱仙镇年画同我国很多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具有传承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束语

“年画像一张精美的艺术名片,把朱仙镇和世界联系在一起”,这是姚敬堂老人的一句名言。朱仙镇木版年画形式上是一个年画的品种,实则上我觉得它更像是一本书。这本书是关于社会的,关于民族的,更是关于全人类的。这部书非常的深厚,深厚得仿佛我们永远也读不完。仅凭它丰富深刻的文化底蕴,已经足以奠定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我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木版门神年画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门神想吃立夏饭
缸鱼年画之旅
侯琪版画作品选
武强年画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门神年画展
缪印堂的“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