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区域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若干思考

2021-12-01张家勇

中小学校长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发展教育

□张家勇

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政府全力支持并积极响应的国际倡议,也是我国长期坚守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2018 年3 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桂林市和太原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1]教育是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每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部分。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并采取行动的全球性教育发展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召开会议、制订行动计划、发布研究报告等方式,不断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传播和实践探索。为加快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向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提供中国经验,2019 年,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启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已在全国30 多个地市开展地方实验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内涵丰富、目标宏大、过程复杂,很有必要让我国民众对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是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与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任务高度契合,是一种全面的、变革性的教育,涉及学习内容和成果、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等。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确保包容平等的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教育资源分配规则公平、公正、公开,持续缩小区域、城乡、人群、民族、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确保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学习内容适切、学习成果有效;尊重种族、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满足边缘化或最弱势群体的学习需求,增强妇女和女童的权利和能力,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开发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形成完整的人格,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每个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共同创造公正、和平、宽容、包容、安全和可持续的世界。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既重视学校教育,也重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机会,提供多元和弹性的学习途径、入学点和再入学点;增强教育系统的包容性、反应力和复原力,满足零碎性、多样性和间断性学习需求;提供更大范围、更加灵活的终身学习机会和资源,让全民掌握融入未来社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对标智能社会新趋势的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智能社会发展趋势相匹配、相契合、相适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最新成果,全面重塑教育形态、业态和样态,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服务,增强知识传播、信息获取的效果。[2]

(五)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能提供各种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个体健康水平,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人们的收入,引领全民创造美好圆满的生活、做出明智的决策、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应对当地和全球挑战,确保人类社会持续拥有美好的环境、有活力的经济、公正公平的社会。

二、区域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任务

区域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为每个人提供特色性、选择性、适切性教育,实现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形成教育综合改革的引领区、教育现代化的先行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一)确保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

重点发展公办幼儿园、普惠幼儿园,完善早期教育、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实施全纳的、可获得的、综合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项目,确保所有幼儿均能获得有质量的早期发展、看护和学前教育,关注幼儿认知、语言、社会、情感和身体发展,满足幼儿健康、营养、安全和教育需求,为他们接受初级教育做好准备。[3]

(二)确保包容公平的义务教育

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学生成长为健康、有爱心、有能力和乐于奉献的公民奠定基础;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所有儿童完成免费、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取得适切有效的学习成果;促进公办、民办学校协调发展,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服务,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

(三)确保人人获得生活、工作的知识和技能

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融合互通机制,确保所有人平等获得负担得起的优质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帮助更多青年和成年人提高认知、人际和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合作性技能,培养其好奇心、勇气及坚韧性,掌握可持续发展、就业创业所需的生存、生活、工作技能。

(四)确保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的公平

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家庭经济困难资助体系,为每位天才儿童、残疾儿童等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改变教育资源投入方式,确保公平和质量目标,消除校际差异、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五)确保教育治理透明、赋能、高效

优化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杜绝异化个人或将个体作为商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让每位教师和校长的教育智慧都得到充分施展,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学生喜爱的学习乐园,让每个家庭合理的美好向往都有实现路径,让每个社会组织都分担育人责任和义务。[4]

三、区域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六大”支柱

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并不能单纯地通过技术方案、政策规定或金融工具完成,需要改变思维和行动方式,将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和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紧密结合,系统地分析阻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从多项问题中找到关节点、交汇点和联结点,从有工作基础、有可能突破的问题切入,为解决中国教育老大难问题探路。

(一)构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课程体系

丰富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如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形成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绿色环保、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现在和未来承担责任;发展学生高水平认知和非认知技能,如搜集、辨别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与社交能力、团队工作技能、冲突解决技能等;赋能学生变革自身和社会,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存。

(二)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体系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开辟人才成长多种通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建立恰当、有效、全纳的教育评价和问责机制,引导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认可、验证和认证通过经验习得或互联网等非正规、非正式教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包括认知领域和非认知领域;广泛开展形成性评价、持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提高数据获取的系统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三)构建智能社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体系

促进智能时代5G、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与教学和学习的多样性深度融合,探索智能社会公平、高质、高效、创新的教育教学形态和教育服务业态,增强教育系统的灵活性,为知识传播、信息获取、学习质量提升,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四)构建常态化、生活化、实践化校外教育体系

学校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营造安全和谐的生态学校、绿色校园,创设儿童友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发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体育馆、博物馆等文化、体育场馆的教育功能,定期组织研学旅行、综合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

(五)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为其提供更具吸引力、更加稳定、更能激发积极性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建设高素质、有经验、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开展符合教师工作岗位需要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六)构建区域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

把更多教育权配置在基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让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能够作出更加符合地方实际的决策部署,让学校在教育教学创新、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经费使用等方面行使更大的自主权,让教师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工资待遇等涉及自身核心利益的事务上拥有更多话语权,提高家长、社区在本地教育工作中的参与度。

四、区域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一)构建双边及多边伙伴关系

广泛动员政府、社会、企业、社区、家庭、志愿团体、民间组织、慈善机构、私营部门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公共、公私和民间社会伙伴关系,调动一切资源共同参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设安全、友好、有保障、非暴力的学习环境,尤其要强调政府全部门参与的重要性;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携手共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各显所长,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优势互补;加强学区内和学区间合作、学校之间和集团之间合作,地方试点之间的交流、考察、共同研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开展国际项目合作、机构合作研究。

(二)完善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投入体制

在“三优先、两增长”的基础上,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均拨款制度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公共财政资源支持;完善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的优先事项,重心向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教育教学、师资建设等方面转移,向农村等落后地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薄弱环节倾斜;建立透明、高效的财务程序和机制,确保财政资助惠及每一间教室,确保私人资金投入得以精准投放。

(三)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估监测

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性监测评估系统,开展投入、环境、过程与结果的评价,确保获得全面、动态、及时、可应用的数据;组建由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指导委员会,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定期召开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工作交流会议,汇编可持续发展教育年度监测报告,交流分享各地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共同探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对各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估,不仅要关注少数优质品牌学校或教育改革亮点,更要突出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底线基准和整体进展,强调所有层级的学习成果都要具有适切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总而言之,区域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积极响应,是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具体行动。可持续发展教育、高质量教育、教育现代化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彼此没有价值冲突、取舍矛盾、轻重区别,最终目标指向均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成果,同时是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成果。区域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需要统筹协调国家、社会和市场多方力量,重新定位教育系统,重新构架教与学,不能视之为对现有教育实践的补充。

猜你喜欢

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