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血液采集及血清分离技术

2021-12-01李红艳张涛涛韩竹平胡芝金蒋宗仁

贵州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血样静置针头

李红艳,张涛涛,张 艳,韩竹平,胡芝金,蒋宗仁

(1. 贵州省绥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绥阳 563300; 2. 贵州省绥阳县畜牧渔业站,贵州 绥阳 563300)

在基层兽医实验室检测工作中,常常需要对动物进行采血及血清分离,如果血液采集方法不当、样品编号遗忘或错误、样品保存不符合要求、分离血清方法不规范等,会造成血液或血清样品编号不明、分离不出血清、溶血、凝胶、腐败变质、检测量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重复抽血,影响动物正常生产生活,同时也会引起养殖户的反感,造成防疫工作障碍和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增加工作量,影响工作进度,降低工作效率。为了改善和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将多年来长期从事动物血液采集及血清样品分离技术的一些经验和有效做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动物血液采集技术

1.1 采血管选择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选用合适的采集管。如:采集全血选用含有抗凝剂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EDTA-紫色盖)用于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等;制备血清选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红色盖)或一次性采血器,用于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等。

1.2 时间及动物选择选择早晨未饲喂(空腹)或者停食6 h后(保证饮水充足),体脂不能过多的动物。

1.3 消毒保定好动物,对采血部位用剪毛剪剪毛(家畜)或拔毛(家禽)后用2%~5%碘伏棉球由里向外做点状螺旋式消毒,停顿片刻后,再用75%酒精棉球由里向外做点状螺旋式脱碘。

1.4 采血方法

1.4.1 真空采血管采集酒精脱碘停顿片刻(酒精挥发后),将采血针头从采血部位穿刺进入血管,见回血后,用采血针的橡胶帽端穿刺连接并稍微倾斜真空采血管,负压使血液沿管壁自动抽血,待血量达到所需标示后,用无菌干棉签同时按压皮肤针眼和血管壁针眼,迅速先拔出采血部位针头,套上护针帽,再拔出采血管端针头投入利器盒集中消毒无害化处理。无菌干棉签继续压迫3 min以上,防止皮下淤血。如需多管积集血样,可将连接真空采血管的橡胶帽端针头拔出再刺入另一采血管即可。

1.4.2 采血器采集酒精脱碘停顿片刻后从采血部位进针,见回血后慢拉采血器活塞开始积集血液,采血量达到所需标示后,用无菌干棉签同时按压皮肤针眼和血管壁针眼,同时继续慢拉采血器活塞防止筒内血样因压力差溢出,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球继续压迫3 min以上,防止皮下淤血。另一人给采血器套上护针帽,将活塞外拉预留血清析出空间,去除推杆投入废物盒集中消毒无害化处理[1]。

1.5 信息记录(1)抗凝血采集完后,立即缓缓转动采集管,让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然后在采血管上用油性记号笔按规定标明样品编号,放入装有试管架的冷藏箱(4 ℃)中。(2)制备血清血采集完后,立即在采血管上用油性记号笔按规定标明样品编号,然后放入装有试管架的保温箱中(25~37 ℃)。 (3)按相关要求用签字笔规范、真实、完整填写采样表,所填样品编号应与所采血样编号对应。

2 血清分离技术

(1)制备血清血采集完并编号后,立即轻放入能固定采血管的试管架内(如原装采血管泡沫盒)。(2)将试管架放在25~37 ℃室温下静置3~12 h(静置时间与室温成反比),让血清自然析出。如果气温低于25 ℃,可用矿泉水瓶、高温瓶等装1~3瓶60~100 ℃ 热水放在疫苗保温箱里可达所需温度,注意放瓶时瓶和血样距离5 cm以上,避免烫坏血样。(3)血样静置3~12 h后,剔除溶血样品,挑选血清析出效果好、管内血样基本一致的采血管对称放入普通离心机。对血清析出效果不好或凝血块未下沉堵住血清上溢的采血管,可在生物安全柜内将1份血样用1根无菌牙签(注意不能混用)轻绕管壁1周松动血块,盖好盖子静置15~30 min,挑选血样基本一致的采血管对称放入普通离心机。(4)以2 000~3 000 r/min离心5~10 min,离心后静置15~30 min,待气溶胶沉淀后取出采血管,按编号顺序放入泡沫试管架。(5)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采血管,直接用手(戴好橡胶手套)或移液器小心将血清缓慢倒入或移入洁净、干燥的1.5~2 mL无菌EP离心管中,注意勿倒入(或移入)凝血块。然后在EP离心管上用油性记号笔按采血管上的原始编号对应编号。(6)将已编号血清放入2~8 ℃冷藏柜(箱)中,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实验室。血清样品到达实验室后若暂时不进行处理或检测,则应放入 -15 ℃冷冻柜中保存。

3 注意事项

(1)上述所有接触动物和样品的环节均应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好防护服,做好动物的消毒、防护及环境、用具的无害化处理等。(2)采血前应事先通知养殖场(户),准备好被采血动物,保证充足的饮水,做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等。采血时尽量不打乱饲养习惯,如尽量在早上9:00放养羊前进行采血。(3)气溶胶扩散力较强,操作人员在采集血液时要站在上风方向,分离血清时要在生物安全柜下操作。(4)采集血液前采血部位要剪毛或拔毛,严格由里向外做点状螺旋式消毒,严禁手或物品等接触针头,避免皮毛、手或物品上的异物、病原微生物等随针头混进采集管使样品出现腐败、溶血等现象,从而影响动物疫病监测进度和监测结果。(5)动物耳静脉、翅下静脉采血完毕针头拔出后采血部位容易出现淤血,特别是禽类容易出现且短期内难以恢复,引起畜主的反感情绪。为了得到畜主对动物采血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要求操作人员在采集血液时技术熟练、利索,能达到“一针见血”,采血后严格止血3 min以上等。(6)集血时采血管应稍微倾斜,避免血液直接滴入底部产生气泡,或红细胞受撞击发生破裂引起溶血等。(7)剧烈晃动、冷冻温度不合适会使红细胞内的化学物质释放入血浆,发生溶血现象,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混匀血液和抗凝剂时应缓缓转动采集管;在血样运输途中、血清移出前应尽量保持静置状态;抗凝血混匀后冷藏保存,血清样品析出途中应在25~37 ℃条件下保存。(8)血清在析出过程中,如果血液中比红细胞比重小的纤维蛋白原不能聚集红细胞形成比重较大的血凝块,会发生凝固不全形成胶冻状样品。原因可能是采血时动物刚进食不久、饮水过少、脂肪过多、血液保存温度过低或者保存静置时间不够等。要避免此种现象,就应严格在早晨饲喂前(空腹)或停食后6 h(保证饮水充足)采集体脂不能过多的动物血,血样采集后立即放在室温(25~37 ℃)静置3~12 h。(9)注意动物、采样表、血液样品编号、血清样品编号“四统一”,相互对应,以防混淆。(10)血清不宜反复冻融,否则会使血清中的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变性,导致出现絮状沉淀物,影响血清检测效价[2]。

4 小结

在动物采血及血清分离工作中,采血动物的选择是前提,是采集有效血量、合格血液的基础;保定牢固、部位准确、规范操作、方法得当是保障,是采集足量合格血液的保证;控温保存、平稳运输是关键,是分离出合格血清的重要环节;工作细致、环节紧扣、步步对应是结果,是圆满完成血液采集与血清分离的基本要求。

猜你喜欢

血样静置针头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枫叶
电动汽车静置场景的能耗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居家省心小知识
赠抗疫勇士
居家省心小知识
原地等待
两种脂肪纯化方法对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临床效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