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审教育价值,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

2021-11-30项书慧李燕

教育家 2021年46期
关键词:显性园长情绪

项书慧 李燕

儿童是独特的生命体,在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其特点。他们“还没有发展出表达自己心灵的语言和方式,更不会隐藏和掩饰自己的心灵”,需要成人用内心、用灵魂好好感悟,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园长的思考只有从“儿童视角”出发,深层次地解读儿童的世界,顺应儿童成长的规律,带领教师们拓展儿童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才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生命空间辽阔的时代新人。

//  现实困境与需求的矛盾体  //

20世纪被誉为“儿童的世纪”,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到国际社会组织所颁发的多部保障儿童权益的宣言或公约,都体现着现代人类对于儿童前所未有的关注。进入21世纪,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世界越来越朝向扁平化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变化也成为重要的时代旋律。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童发展面临全新的挑战,呼唤着对于儿童更进一步的理解与尊重。

德国哲学家康德指出,“教育是为了发展人的各种自然禀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成长与幸福。脑科学研究揭示了儿童脑神经元发展的过程,发现3-12岁是个体神经元联结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脑神经系统如何形成将关系到个体一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由此也延伸出一系列发展关键期。从学习化社会视野来看,学前教育是人终身学习的开端,在关注幼儿当下身心健康、让幼儿初步养成良好习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同时,更应该着眼于幼儿一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但在当前的学前教育领域,依旧存在着不少教育误区,也制约了课程的健康发展。

首先,幼儿教育“超前化”。在幼儿园阶段按照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接受大量小学阶段的显性知识,很多儿童因此出现了“童年恐慌”。人们虽然认识到了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关键期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对其缺乏深刻认知,将促进儿童关键期发展的方法手段仅仅局限于显性知识的学习。许多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比较狭隘,将认字、算术等认知能力的学习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一些幼儿园不得不将教授给儿童更多的显性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在不恰当的时期给予了儿童不恰当的刺激。

其次,幼儿教育“学科化”。它是“超前化”的延伸,是指幼儿园课程的“学科化”,其内容、传授形式等与小学基本无差异。

再次,重智力轻情绪。受到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许多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更加重视儿童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儿童的情绪发展。

幼儿园课程领导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其中、展开互动的过程,园长作为课程领导事务的首要负责人发挥着核心影响作用。正是由于上述三点,导致许多园长进一步面临着课程领导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园长对于自身课程领导角色的定位不清,将重心完全放在了行政组织系统、资源和人力管理上;园长课程发展知识及科学促进儿童发展理论基础不牢,难以科学处理课程开发、实施、组织与评价等事务。

//  把握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

人脑有两套记忆系统,分别是记忆普通事物的系统和记忆有情绪意义的事物的系统,后者即情绪记忆。情绪记忆由杏仁核主要负责,总是优先于任何一种其他的记忆,能够使人记下最有威胁性或最想得到的事物,确保其能够更好地生存。经过进化后,人类虽在情绪中枢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思绪中枢,但是情绪对于人类的生活依然有着极大的影响,常常会战胜理智。特别是0-6岁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固然是重要的,但社会与情绪能力的提升同样价值巨大。

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能力。意味着儿童能够识别自己与他人的情緒,帮助儿童为自己选择更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并表现出积极的社会互动,从而做出更符合社会期待的行为。

自我管理能力。具备较高自我管理水平的儿童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管理、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能够获得更多的同伴支持、教师支持等。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困境与挑战,快速地从消极情绪中抽离,进行自我激励,并制定目标、计划走出困境。

负责任地决策。在学前教育阶段,负责任地决策更多强调的是儿童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己思考解决方法。这一方法应当是符合班级规则与伦理道德的,并且维护了儿童自身与他人的利益。

研究发现,除认知发展外,儿童的社会与情绪能力同样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各位园长在教育价值体系中予以重视。对于幼儿园来说,可以从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着重发力。

显性课程方面,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一方面可以借鉴与引入已有的高质量课程,例如PATHS课程;同时要注意课程的本土化与园本化,根据本园、具体班级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另一方面,明确显性课程的课程框架、内容、课程实施模式。在课程实施部分,应当明确课程整体及部分的目标,采用多形式、有吸引力的教学形式。例如为了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让儿童一起制定班级公约,引导儿童控制自己的肢体动作、减少或避免攻击性行为;为了培养儿童的积极自我意识,可以让他们轮流讲出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为了让儿童学习感受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设计“情绪脸谱”;为了提高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设计“控制信号挂图”活动,儿童感到愤怒时走到挂图前触碰红灯,使自己冷静下来等。

在隐性课程的建设上,首先园长应当为园所儿童及教师提供安全、舒心的心理环境,为儿童提供能使其专注于自身探索与发展的物质环境,这就需要园长提升自身协调组织能力与人际管理能力。

其次,园长应当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支持,促进教师提升观察和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设计相关活动与课程、发展与儿童互动的技巧等。最后,园长应当为园所教职工营造有归属感和正能量的情感氛围,并建设健康积极的园所文化。

儿童全面发展呼唤着有拓展性思维的园长,为其迎接未来不确定社会的惊涛骇浪而扬起风帆。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园长首先需要正视并明确自身课程领导者的身份与职责,扮演好课程内容的开发者、课程实施的协调者、课程资源的提供者。在进行课程规划及变革时,园长要巧妙协调组织好教师、幼儿等课程主体,保障课程顺利实施。在推动课程发展时,园长应具备扎实的课程发展知识基础,清晰了解课程应当如何设计、实施、评价等。终身学习的观念、反思自身强项与弱项的能力、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的能力,这些都给新时代的园长抛出了新课题,园长需要发挥出强大的课程领导力和专业意识发展能力,为给儿童创设更理想的成长环境不断加码。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显性园长情绪
园长变马车
园长考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