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的利用

2021-11-30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灾害区域环境

禹 波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一三队,贵州 贵阳 550000)

众所周知,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性和影响力十分巨大,除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给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如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导致地质灾害也频繁发生,给国家以及社会发展也带来了较大的阻碍。鉴于此就必须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视力度,全方位掌握地质灾害的基本规律,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地址灾害的发生,避免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简要阐述

1.1 地质灾害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地质灾害,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受到自然地质因素以及人为地质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导致地质环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问题,从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的事件,都被统称为地质灾害。而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壳活动、水库灾害、水体污染、矿山灾害等等。

根据近几年对我国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我国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突发性、破坏性、周期性以及隐蔽性的特点。其中隐蔽性以及突发性,指的就是在发生地质灾害前期,难以察觉和预留与灾害有关的异常或者前兆;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则体现在对建筑物、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带来的破坏,也正是由于地质灾害的这些特点,也无形中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同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1]。

1.2 地质环境的内涵

现如今全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并不是完全封闭的环境,而是无时无刻都在与生物圈大气圈进行着能量和物质之间的转换。同时,地质环境也受到了物质变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这些变化给地球表面各个全程的运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地质环境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

简单来说,地质环境变化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缓变以及渐变。其中缓变指的就是缓慢的变化过程;而渐变则是逐渐发展,可能会演变成突变或者是灾变,后续也会进入到下一个时期的渐变阶段,也正是因为如此,地质环境变化的特征也更加明显,也就是周期性特征,进一步来说,就是指在某个区域一定时期内由渐变到突变,在此期间给地质环境产生了较大的破坏,从而导致地质灾害爆发。

2 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民群众对于地质灾害问题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科学研究的层次上,但实际上不然,尤其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地质灾害已经正式成为社会公共学领域中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从宏观层次进行分析,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除了需要解决地质灾害所产生的危险问题,还需要综合的考虑以及实现对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来解决和完善地质方面的问题。如今对于地质灾害这个话题,普遍提出的观点就是地质灾害的防治,这种观点确实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同,但是如果从长远发展的层次来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安全相比,显然后者更为重要。所以说,正确的观点应该是在讨论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应该综合的考虑到保护地质环境安全这一问题,只有将防治与保护进行充分的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的目的,才能真正的减少灾害的发生。

3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联性

3.1 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制约作用

众所周知,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载体就是地质环境,任何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地质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地质灾害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体主要体现在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地质活动和环境共同造成的,比如说,岩土体受到外来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地面沉降的问题。所以说如果地质环境不具备引发地质灾害的有关条件,灾害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实际上部分地质环境的变化,能够经过全面仔细的勘察被发现,从而判断是否会引起灾害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科学的预警,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策,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3.2 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作用

地质灾害的发生会根据地质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所以说地质灾害在发生过程中,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地质环境改造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其中对地质环境改造效果最明显当属突发型地质灾害,其带来的是一次性的地质环境改造;而缓变型的地质灾害,需要经过前期的大量积累而发生变化,在短期的时间内,并不会对地质环境产生明显的改造作用。但是无论是哪种地质灾害,所产生的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作用都是无法逆转的,也就是说在防治方面,只能顺势而为,仅仅能够将灾害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2]。

4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4.1 加强调查区划建设

地质灾害的调查区划,简单可以理解为地质研究的工作人员,事先探入到研究区域内,并借助地质检测设备,向四周按照圆形弧度,进行不断地扩散,从而来对该区域内部的岩土种类、地层结构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等级进行科学的划分,当划分标准为灾害发生会对周边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带来严重威胁程度时,这种情况就被称之为实际受灾情况。通过科学明确的等级式灾害划分,能够明确各地区,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实际的发生概率,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有效的地质灾害预测方式,从而能够在地质灾害发生前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计划,而且也能够为后期的灾害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这样的情况下,位于该区域的人民群众,就可以根据相关方案的提示,及时察觉地质灾害的发生,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

4.2 建立完善的检测预警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我国尖端领域的地质专家构成,这一体系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出地质灾害区域,实施的防治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这一体系除了需要尖端地质专家以外,同时也需要更多高科技的预警监测设备,一旦设备检测,出该地区的地址状况出现问题,也就代表着这一区域的地层结构形态,并没有进行正常的地壳运动活动。同时根据检测设备所展示的异常数据,有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及时发现该地区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按照相关的流程,实施灾害预警,将灾害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在这一期间,地质检测预警体系的有效性也得到了突出显示。

4.3 建设搬迁治理工程

一旦地质灾害检测预警设备,在某个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反应,也就表明,这一地区及有可能会出现大型的地质灾害,这时候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就需要根据设备所显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准确地展示出该区域内说,要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程度以及具体范围,并进行等级划分,其中等级级别越高,表示的是区域的受灾情况越严重。这时有关的技术工作人员,需要将这一数据及时进行反馈,并组织给地区内的人员进行撤离,采取的避险措施就是搬迁,只有做好搬迁治理工作,才能够姜灾害所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所有的避灾措施中,搬迁是一种最安全和稳妥的方法,而这里所说的搬迁,并不是举家迁移到其他地方,而是指当地质灾害过后,对该区域进行重建,然后再组织群众重新回到该区域进行生活和工作。

4.4 应急处理措施体系的建设

现如今我国国民的生活物质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而且我国的经济以及科技发展水平也更加成熟,我国逐渐步入稳定的发展状态。但是大型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我国的经济水平退回到最初的状态。通过积极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措施体系的建设,能够正确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到合理进行和发展,同时,也能够从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角度,对地质灾害进行全方面的解析,从而有关工作人员会建立和实施更加科学的应急措施,能够高效率地处理和安顿好受灾群众,及时通知受灾群众做好财产转移工作,将影响降到最低,通过积极应用和实施灾害应急措施,不仅能够为广大灾区群众创造更多的撤离时间,而且还能提高灾区群众的生存机会。

4.5 完善科学技术研究体系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建立完善的科学技术研究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科学完善的科技研究体系基础上,培养和打造稳定的防灾队伍,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证。而在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想提高体系的可应用性,就必须将科学技术作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结构脉络,这样才能研制出更加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以及应急处理装置,才能真正的提高地质灾害的检测预警效果,从而全方位提升我国灾害防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3]。

5 地质环境的利用

5.1 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

为了能够保证有效加强对地质环境的利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工作,这一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内容:第一,对当地的地质环境信息进行全面的勘察和总结,并对工程周围的环境情况作出科学评估,及时地总结当地工程环境的实际安全性,并分析安全性对工程环境建设项目带来的影响;第二,保证建设人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地质环境的安全建设水平。众所周知,在项目施工期间,必然会给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而通过拥有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有效地降低对环境所产生的人为影响,有利于整体上提高工程地质环境的安全性;第三,为了保证当地地质环境评估的全面性,还应该对其他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分析,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用工程建设安全评估技术,全方位对工程地质环境的安全进行评价。

5.2 区域地质环境利用

区域地质环境的有效利用,还需要加强对当地特点的研究和分析,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来有效加强对地质环境的利用。比如说,如果该区域环境具备明显的公益性以及服务性特征,就应该充分的加强对这两大特点的应用,突出这方面的优势;同时,还应该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地质环境评估机制,要保证该机制的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除此之外,在利用地质环境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地质环境的科学性、经济性以及持续发展性,实现防治与保护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区域地质环境得到有效地利用和保护[4]。

6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庞大、地址类型复杂,再加上环境破坏以及特殊气候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我国也成为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情况,而且也会阻碍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鉴于此,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地质环境利用的深入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且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必须要考虑到区域的地质环境,并借助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加强对地质环境的有效检测,同时对我国现有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创新,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效率,保证地质环境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这样才能为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安全提供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灾害区域环境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分割区域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灾害肆虐
区域发展篇
漫观环境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