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多样性与保护

2021-11-30吴小刚陈彦汲郭银军王伟波鲁庆斌

四川动物 2021年6期
关键词:蛇类生境自然保护区

吴小刚, 陈彦汲, 郭银军, 王伟波, 鲁庆斌*

(1.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和集贤学院,杭州311300; 2.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龙南341700; 3.江西省龙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江西龙南341700)

虽然蛇类历经漫长进化发展,但进化程度仍然较低,其分布和生存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属于较脆弱的生物类群。蛇类在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刘鹏等, 2009);但掠夺式开发使我国的蛇类资源破坏严重,处于濒危状态的种类增多(Li & Wilcove,2005)。生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导致部分蛇类濒危速度加剧(陈远辉,2010)。因此,蛇类的研究与保护急需加强。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大陆和海洋性气候的双重影响,区内气候温润、动植物资源丰富。1975—2000年,保护区处于初创阶段,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科研水平较低,无研究成果正式报道。2001年保护区联合省内外各大院校、专家进行相关调查整理,撰写了《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名录》,汇编入《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刘信中等,2002),记录蛇类6科30种。吴小刚等(2016)调查整理发现了九连山蛇类新记录8种,将保护区的蛇类记录增加到6科38种。

基于此,于2016—2020年开展了长期调查,以进一步摸清保护区蛇类物种数量特征,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及10年1次的综合科考工作提供参考,也为保护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在蛇伤野外预防与救治方面提供更明确的保障。

1 研究地区概况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龙南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114°22′50″~114°31′32″E,24°29′18″~24°38′55″N,东与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相连,南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九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毗邻,西面和北面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交界,面积134.116 km2。九连山属于中国南部的南岭山脉,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是中国地理上的重要界线(吴中伦,1997)。

保护区位于南岭东段,是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年均温度16.4 ℃,年均降水量2 155.6 mm,年均湿度85%(刘信中等,2002)。2—9月为雨季,10月至翌年1月为旱季。区内保存有原生性较强的典型的天然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野生动植物极佳的生长、栖息、繁衍场所。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2016—2020年每年3—11月,根据保护区内林地、沟谷溪流、灌丛草地、耕地及房前屋后等适合蛇类生存繁衍的典型生境设置10条样线,样线单侧宽度为10 m(图1)。每条样线每年在蛇类活动频繁的3个主要时间段(09∶00—11∶00、15∶00—17∶00和20∶00—22∶00)进行至少各2次的重复调查。沿样线以1~2 km·h-1的速度行走,搜索蛇类信息,包括实体(活体和尸体)、痕迹(蛇蜕、粪便、洞穴、卵)。

调查以观察法为主,同时结合拍照,个别无法当场辨别的物种制作成浸制标本。同时开展社区寻访,对本地社区居民在日常开展林区生产劳动中获得的一手照片资料进行收集。物种鉴定及分类标准主要参考赵尔宓(2006)和王剀等(2020)。

2.2 分析方法

Pielou均匀度指数(孙儒泳,2006):J=H/Hmax,Hmax=lnS。

2.2.2 资源量等级划分以1年为一个调查周期,同一物种不同年份的调查数取最大值。以在一个周期调查过程中采集和观测到的蛇类个体总数确定资源量等级:2条以下、3~10条、10条以上分别对应的资源等级为少见种(+)、常见种(++)、优势种(+++)。

3 结果

3.1 蛇类物种资源量

保护区记录蛇类14科36属53种(表1)。其中,游蛇科Colubridae 17种,占32.08%;水游蛇科Natricidae 12种,眼镜蛇科Elapidae 6种,蝰科Viperidae 5种,斜鳞蛇科Pseudoxenodontidae 3种,水蛇科Homalopsidae 2种,其余8科各1种。

表1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名录

从资源量看,优势种有12种,占22.64%;常见种有17种,占32.08%;少见种有24种,占45.28%。

保护区新记录15种:棕脊蛇Achalinusrufescens、台湾钝头蛇Pareasformosensis、福建华珊瑚蛇Sinomicruruskelloggi、紫沙蛇Psammodynastespulverulentus、绞花林蛇Boigakraepelini、繁花林蛇B.multomaculata、紫灰锦蛇Oreocryptophisporphyraceus、玉斑锦蛇Euprepiophismandarinus、中国小头蛇Oligodonchinensis、颈棱蛇Pseudoagkistrodonrudis、纹尾斜鳞蛇Pseudoxenodonstejnegeri、崇安斜鳞蛇P.karlschmidti、乌华游蛇Sinonatrixpercarinata、双全白环蛇Lycodonfasciatus和黑头剑蛇Sibynophischinensis。

3.2 蛇类分布区系及保护级别

从动物地理区系上看,东洋界51种,占96.23%;古北界仅有虎斑颈槽蛇Rhobdophistigrina和尖吻蝮Deinagkistrodonacutus,占3.77%。从分布型上看,包含南中国型、东洋型、季风区型,其中以南中国型31种(58.49%)占优势,依次是东洋型20种(37.74%),季风区型2种(3.77%)。由此可见,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中位于东洋界的华中区和华南区的交界处,其主要动物种类也与此相适应。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蟒Pythonbivittatus和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其余51种均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CITES附录Ⅰ的有蟒,附录Ⅱ的有舟山眼镜蛇Najaatra和眼镜王蛇。

3.3 蛇类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蛇类资源在种级水平上的多样性指数最大(3.504 8),在属级水平上的均匀度指数最大(0.871 5)(表2)。

表2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分类阶元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

4 讨论

据报道,华中区的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有蛇类25种(哈登龙等,2004)、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蛇类37种(杨道德等,2008),西南区的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有蛇类29种(冉辉等,2012);而本研究记录的蛇类有53种。可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数量上处于较高水平。江西省共有蛇类71种(彭丽芳等,2015;涂飞云等,2015;吴小刚等,2016;祝于红等,2016),九连山保护区占74.65%。与相邻的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饶纪腾等,2013)比较,共有物种 35种,相似性极高。这可能是由于此次蛇类调查持续时间较长及投入人力较多且调查范围更全面,但也说明保护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生境,能够满足各种蛇类的生存需要,从而保持该地区的蛇类多样性(种的水平H=3.504 8)。九连山蛇类的属下物种数分布均衡(J=0.871 5),说明该地区蛇类栖息的生境多样性较高,各类生境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保护区的眼镜王蛇数量较多,且独立个体相对较大,日常观测发现最大个体达6 kg。但少见种较多,占45.28%,如金环蛇Bungarusfasciatus仅在下花露区域内被发现过1次,种群数量极少。尽管保护区具有较高比例的各类生境,但近半数蛇类的生存和繁衍情况似乎不乐观。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一是区内有较多的水产养殖池,水泥池壁光滑且内壁较高,蛇类误入养殖池内无法逃脱而溺水死亡,整理多年调查记录,平均每年数量达100~200条;二是道路交通的干扰,除了小型道路外,有一条主干公路贯穿保护区,实际里程有30 km以上,根据保护区工作人员巡查记录,平均每年在公路上遭汽车碾压致死的蛇类有100~200条;三是蛇类侵入居民生活区遭到灭杀,具体数字不详。

综上所述,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应该加以提高。首先,应加大对当地群众的宣传及教育,让人们认识到蛇类资源在日常生产生活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善待蛇类在生活区的活动,同时对自家的养殖池进行改造,增加蛇类进入的难度。其次,应对道路进行适当改造,建议每公里修建1~2个涵洞或其他小型通道,以便蛇类等小型动物安全通行(Mataetal.,2005);对保护区内的各类生境不能随意加以人为干扰,因为人工林和农田附近公路上蛇类的概率明显较高(孙戈,张立,2010)。最后,还应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加强长期监测,如利用5G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了解蛇类及其他动物上公路频率最高的时段,以便实施相应的保护对策。

猜你喜欢

蛇类生境自然保护区
灭绝恐龙的灾星竟是蛇类繁盛的福星
灭绝恐龙的灾星 竟是蛇类的福星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蛇类食性及其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概述
经济蛇类养殖与开发利用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