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2021-11-30夏莲茹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英语课程大学

夏莲茹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引言

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成了当前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目标,为教学规划与教学目标制定提供了方向。在当前背景下,要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思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核心,通过素质教学来实现教育目标,科学构建并开展“全人教育”模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育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

一、“全人教育”简述

“全人教育”属于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将“社会为本”以及“以人为本”这两种教育思想融合,通过“全人教育”这种形式出现在教学领域中。这种教学思想兼具社会与人两种价值,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综合型发展,将青少年培养为新时代下道德、能力、知识全面具备的人才。其中,“全人”所指的是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并不仅是肢体上的完整,而是智慧、德行,以及情绪与身体上的全面完整。

美国教育学家米勒是世界上首个提出“全人教育”的人,并在相关出版社首发了有关全人教育的理念与思想。这种思想在教育领域提出后,受到了教育人员的一度追捧。其著作包含了全人教育的相关课程、思想等。不仅在我国收获较为广泛的影响,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受到推崇。日本教育学家小原国芳曾在熟读米勒的相关书籍后表示“理想教育应当包括人类的所有文化,而全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当包含所有人类的文化,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型人才。”

二、“全人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在“全人教育”渗透到我国教育领域后,它就融入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与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都在随着教育和发展不断改革,“全人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早在2007 年,教育部就将全人教育思想加入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并对教学提出了“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以人文本,带领学生拓宽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此可知,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是一致的,全部以如何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与目标。同时,自党十八大召开后,一直强调“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并不断号召我国所有学校开展教学改革,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让学生得到全方面地发展与成长。英语课程是大学阶段的必修内容,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英语技能等,但是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正确的思想、品德等教育,逐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所以在此背景下,要积极开展全人教育,将此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实现全方位人才培养。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全人教育”教学实践探究

(一)将主导地位交给学生,开展合作教学模式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因素。在教学中,教师所担任的地位是教授与引导,而学生是教学整体围绕的目标。但是结合多数教学情况来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往往被忽视,并由教师取而代之,课程的节奏、讲解内容、教学目标等均由教师按照个人意愿制定。在这种条件下开展教学实践所导致的是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依赖性,过于依赖教师的思维与答案,而不具备主动思考的素质,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全人教育”是当今英语教学势必可行的内容,通过融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刺激学生探究欲望、思维逻辑等素养的生成与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产生的问题。并且,在开展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交流。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来收集自己所需信息,并通过讨论与辩论等来强化记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的思考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交流、思维等多种能力的生成。

大学英语教学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数量是庞大的。每个学生都具备自身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抓住学生的关注点,通过不同的视角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还能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拉近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提升个人素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因为小组结论等方面的不同,还能刺激学生生成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与进步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促进团队意识的生成。

(二)理论与实践并行教育,实现全方位发展

在当今时代,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中,受教地点也不再是课程的专利。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到户外参加活动,不仅能够掌握书本知识,还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在课堂中,学生与群体以及教师之间产生的交流就是在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无论是集思广益,还是感情沟通等,都是学生锻炼并增强交际能力的基础。大学阶段是不等同于中小学阶段的,大学中所包含的学生具备较为成熟的思维,以及一定社会经验、生活阅历等,对事务的分辨能力也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所以大学课堂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学生在与群体、个人、教师以及社会人员之间产生的交流很大程度决定着学生未来发展的模式,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悉心引导,勤加锻炼,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与锻炼,才能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实现英语理论与生活实践统一教学,让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例如,在大学中开办“英语社”“英语角”等组织活动,通过社团之间的交流探讨,可以促进学生包容心、共情心理、交际能力等多种素养萌生,并通过与人交流明确人生目标。同时,参加社团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得到准备性的锻炼,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评价自己。

(三)借助文化素材,实现文化教育

英语课程在大学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而教育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视野、认知能力等。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问,最基础的目标是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想要应用英语,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与文化积累。在教学中不断联系实践,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国外知识、人文、文化等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英语素养的提升,加强沟通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的差异性。只有掌握中外差异,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加强沟通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时带入“各国时间观念”“文化习惯”“民族特征”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行了解,然后在课程中交流探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个人视野扩大,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知识、文化知识,实现了跨学科学习。教师要明确,英语知识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工具”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所以在大学英语中融合“全人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提高知识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培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人教育”理念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等是一致的,都以培养学生全方位素养为核心。将“全人教育”思想融合进英语教学里,能够实现高效素质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以及知识,还能得到全面的培育与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包容心与灵活性,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寻不同的角度开展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加入课外活动中,并将英语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素养。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英语课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