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品牌战略的优化路径

2021-11-30张宏熙齐鲁师范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品牌战略发展教育

文/张宏熙(齐鲁师范学院)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创新创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施品牌战略也成为高校深度探讨的重要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高质量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保证。在市场经济中,高校行业市场发展也更加激烈,为了突出自身的核心发展地位,品牌的影响力是不可缺少的。在创新创业教育时代下,高校要想办法建造属于自己发展的品牌特色,利用品牌的力量,推动高校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创新”是“创业成功”的奠基石,“创业成功”又能体现“创新”的实践性。教育部门将“创业教育”正式更名为“创新创业教育”,足以彰显出“创业”和“创新”之间具有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有两点:

第一,“创业”为“创新”的实践形式,是在社会应用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够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化价值;

第二,“创新”是“创业”的一种实践手段和理论基础,“创新”能够为“创业”指明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目的,确定创业类型,是归属于机会性创业、创新型创业,还是增长型创业。

在新时期背景下,教育部门给创新创业教育赋予了具有创新素养、创业能力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打破传统的创业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质量。

二、高校品牌战略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品牌,具体指的是相对应的名称、名词、代码、设计等等,或者彼此之间的联络应用,促使更多的消费群众能够比较全面清楚地识别其中的制造商,和其他产品有效区分开来,具有品牌内容和品牌标志等。高校的品牌主要来自于企业单位的品牌理念,将品牌和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之后,从而催生符合高校高效发展的品牌理念,高校教育品牌包括学校名称、建筑标志、地域特色等等。而这其中,品牌具体名称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核心,是高校在社会上积累更多口碑的重要内容。比如:国外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还有我们国家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等。高校自身的品牌标志,主要是高校为了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创造出比较容易识别的标志性特征。高校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借助品牌标志展示高校的办学特色,促使高校具备鲜明的色彩标识。

三、高校品牌战略的实施现状

(一)品牌意识不足

现阶段,我们国家高校的办学规模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升学率是初中、高中教育追求的重要内容,但是比较传统、片面的教育很容易限制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且,在教育供求不平衡的状态下,高校自身缺少独立的品牌意识,而且相关管理人员也不具备良好的品牌经营理念,因此,也不能继续打造相对应的品牌效应,这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的高效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教学资金不足

我们国家民办教育具有一定公益性、非营利性等特点,因此,以相关政府部门投入相对应的财力资源为主,其中具有实质性的资金来源也比较简单,但是高校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学生们上交的学费,其次是相关社会企业单位的捐款。高校学费基本上不具备任何增长空间,社会企业单位的捐款金额也比较小。部分高校集中采用校办产业、后勤社会化等模式,但是却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落实,所以这也不能成为高校进行融资的基本形式。基于此,导致高校办学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限制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致使高校在建设和发展校园品牌方面缺少一定的动力。

(三)教学质量不足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高校的品牌建设,为品牌建设提供相对应的后续力量支持,为莘莘学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在实际高校教学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影响高校的品牌建设,这其中就以教学质量不足为主要问题。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高校还是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及相关的职工离职率较高,内部人员的调动性更大,导致高校自身的教育效率和质量较低。再加上高校招生的生源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学生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社会形象不太乐观,因此,高校在自身品牌建设过程中缺少相对应的支持。

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品牌战略的优化路径

(一)强化品牌战略意识

品牌战略是开辟新市场的重要因素,不管是哪一行业,都是重点强化品牌战略意识。当然,高校的发展也不例外,需要通过品牌战略规划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获得更多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一方面,高校要做好品牌战略的宣传工作,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努力将高校的品牌推向全社会,加深社会大众对于高校品牌的认知程度,促使更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可以全面了解高校的基本信息,时间长了,高校的品牌影响力也会彰显出来。另外一方面,高校从产品营销的立场来考虑自身的发展,高校所属的产品便是毕业生,为了扩大自身的知名度,高校可以组织相应的“校友会”等活动,让那些已经毕业的学生,不管是成功的知名人士,还是明星等等,其自带流量和影响力,通过这些毕业生宣传自己的学校,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高校,提高高校的知名度,为高校招收更多的学生奠定良好的形象基础。

(二)完善双创教育体系

在相关政策持续落实的趋势下,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规模持续地增加,高校虽然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创新课程,目的旨在指导学生们的日后就业。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传统的就业指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此,高校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号召学生们开展真实、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

具体来说,首先,建设全面的课程体系。针对目前已经建立的教育体系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促使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建立健全比较完善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此外,高校要和当地的企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进行合作,联合开设相应的课程,促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其次,高校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促使其参与到专业老师的教学工作中,让老师全面了解社会的行业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加深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与此同时,高校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建立具有特色的品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再者,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培养老师自身的创新创业理念。高校可以和企业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组织老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来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或者鼓励老师进入到企业单位进行实习,加深对创业过程的了解,提高老师的创业实践能力,便于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要不断在教育工作中重视知识的累积,借助不同的方式来增加自身的知识视野,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保障资金经费支持

为了保证高校可以稳固自身的核心价值,需要不断扩展资金来源,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高校要借助当地的自然优势,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价值,促使相应的科学技术成果得到二次的升级,重点突出其经济价值。其次,和当地的企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吸引更多的财力资源投入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后,高校还应该培养优秀毕业生,对优秀毕业生进行全过程追踪,通过优秀毕业生的引领,展示高校良好的品牌形象。比如:开展周年校庆活动,将已经毕业的学生召集回来,为母校赢得更多的资源价值反馈,这就为高校赢得更多的资金支撑提供了良好契机。

(四)多方协同合作机制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高校、政府部门以及当地的企业单位都是其建设良好品牌的主体,而且,高校、政府部门以及当地的企业单位之间是互相影响、互为作用的关系,只有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建立具有特色品牌的创新创业活动。高校为了建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朝着全面型、创新型方向发展,需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当地企业单位的交流、沟通,促使产学的全面融合发展。而产学融合指的是当地的企业单位、高校以及相应的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合作,重点将教学、教研、生产、创造、销售集合为一体,有效地整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建立相应的创业园区、产业基地,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满足市场的基本发展需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之下,高校品牌战略规划是提高自身高效发展不能缺少的关键因素,同样的,品牌的影响力也是不能忽视的。为了提高高校在激烈市场竞争之中的核心竞争地位,高校要高度重视品牌战略规划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自身教学模式,善于借助当地的优势,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树立坚定的品牌意识,提升高校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为高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品牌战略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中国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教师发展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