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太视角下东盟的战略选择及中国应对

2021-11-30吴世韶

攀登 2021年1期
关键词:印太东盟国家大国

陈 婷 吴世韶

(1.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形势呈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突出特点,大国竞争愈演愈烈。在地缘战略竞争和国家利益综合考量下,美国、印度、日本等国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印太构想,其中,美国“印太战略”最具对抗性,充满着大国竞争色彩。这表明,随着全球地缘战略中心的转移,“印太”已从简单的地理概念上升至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安全层面。“印太”概念的提出,特别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及推进,使得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形势变得愈发复杂。作为两大洋的交汇处,东盟一直是一支重要的地缘战略力量,其在该地区的身份认知是保持东盟的地区中心地位。①由于美国“印太战略”极具对抗性,东盟在回应“印太战略”方面经历了从相对谨慎与不安到推出东盟版“印太展望”的过程。东盟版“印太展望”与美国“印太战略”虽有相似性,但也有本质上的区别,东盟“印太展望”的出台及实施将对中国的东盟政策产生影响,中国应积极做出相关回应,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务实合作。

一、东盟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反应

东盟在美国“印太战略”安排中占据重要位置。在美国的战略设计里,东盟作为其关键的一环,是美国实施并落实“印太战略”的重要倚靠力量。东盟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回应及付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印太战略”在东南亚地区的推进。实际上,对于美国的“印太战略”,东盟的态度经历了从不安、谨慎到推进“印太展望”的过程。

(一)美国的“印太战略”

随着大国实力的变化及世界地缘中心的转移,印太地区已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据估计,这一地区占全球人口的57.6%,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2.1%。对美国来说,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2017年10月,特朗普首次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这一概念并阐述了美国的印太展望。2017年底,在美国国家安全报告中,特朗普政府再次强调了印太地区的战略地位并发表了美国的印太构想,即“自由开放的印太”。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发表了《印太战略报告》,全面阐释了美国的“印太战略”,指出印太地区“是美国未来最重要的地区”[2]。在报告中,美国还将中国视为其最主要的战略威胁,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是21世纪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在追求更广泛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咄咄逼人态势将会加深印太地区的紧张局势。为应对中国的威胁,美国将采取措施加大“印太战略”部署,遏制中国发展,从而塑造一个服务于美国利益的印太地区秩序。[3]此外,在印太报告中美国还特别强调了东盟的地位,认为美国与东盟存在共同的价值观,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东盟是其关键的战略伙伴,美国会继续支持东盟在地区安全架构中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双方间的交流与合作。[4]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报告中美国强调了自由和开放的印太秩序,但也难以消弭其中的大国竞争色彩。从深层次考量,美国“印太战略”的主要目标还是为了遏制中国。在中美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美国对东盟的示好与拉拢将进一步使印太地区形势紧张化,东盟的生存空间将受到一定的挤压。

(二)东盟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反应

在美国的“印太战略”设计中,东盟的重要性及其战略地位非常突出,美国也试图拉拢东盟进入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圈,从而全方位地遏制中国发展。但实际上,从东盟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来看,东盟是有其自身发展诉求的。东盟不愿在大国竞争中选边站队,丧失其地区中心地位,因此在对待美国“印太战略”上,东盟经历了从不安、谨慎到推出印太展望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东盟国家的普遍共识是不参与美国的“印太战略”部署,并持不安与谨慎的心态。即使美国的印太报告宣称其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自由而开放的地区合作理念,也有意愿维持东盟的中心地位,加大彼此间的交流合作。但在一些东盟国家看来,美国的“印太战略”是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本身就带有遏制中国发展的成分,实际上,美国部署印太战略最真实的意图就是防止中国利用其日益强大的力量来改变现状。[5]如果美国的真实意图是遏制和打压中国,东盟加入美国设计好的印太战略就有可能受到中国的反制,东盟将不得不进行选边站队的抉择,生存危机将进一步加大。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所阐释的,“我们非常不希望被迫选边,但现在情况可能发展到东盟不得不选择一方或另一方,我希望这种情况不会太快到来”。[6]这反映出东盟对美国“印太战略”的焦虑与不安。第二个阶段是推出东盟“印太展望”。实际上,东盟“印太展望”的出台也经历了一段较为曲折和艰难的过程。起初,东盟国家并不接受“印太”这一概念,相关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公共场合发表讲话时也多次回避“印太”概念。但随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东盟国家发现自己也难以置身事外。2018年4月,在新加坡东盟峰会上,印尼提议的构建避免冲突对抗的印太合作理念受到了东盟国家的广泛欢迎与积极回应。在同年11月召开的东亚峰会上,印尼的这一构想被认为是东盟国家加强同所有峰会伙伴国和周边其他伙伴国合作的重要途径。经过一年多的谈判交流和协商,2019年6月,《东盟印太展望》在第十三届峰会上正式通过。这一“展望”既是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回应,同时也是东盟维持自身中心地位,对“印太”这一地区日益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竞争所做出的愿景和规划。从这份愿景来看,东盟以自身中心地位为最高利益诉求,强调的是一种开放与合作的地区理念,讲求共建共享。从中可以看出,在美国“印太战略”笼罩的阴影下,东盟既没有与美国选边站队,也没有做出明显的反华举动,而是选择在大国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保持自身战略选择的范围,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发展利益。

(三)东盟出台“印太展望”的动因

国际格局的转型和发展引发东盟生存担忧。随着中美两极态势愈发明显,中美战略竞争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美国试图通过“印太战略”阻滞中国发展,东盟面临着选边站队的风险。为在大国竞争中保持东盟地区中心地位,东盟必须有所作为,灵活地在大国之间周旋,从中谋求发展利益。第一,大国竞争冲突加剧,东盟处境艰难。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超过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家,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早年曾报告预测,中国很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超过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7]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攀升,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与发展威胁到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为避免权力中心的转移,美国曾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中指出,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大国竞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关切,大国竞争时代由此展开。在大国竞争时代,印太地区地缘战略地位的提升进一步加剧了大国在该地区的竞争与冲突,美国更是提出了旨在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一旦中美包容性竞争向全面的对抗性竞争转变,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将会面临巨大的‘选边站’的体系性压力”[8]。作为印太地区重要的地缘战略力量,东盟一方面担心美国“印太战略”的排他性将地区分裂为互相对立的阵营,恶化地区紧张局势;另一方面又担心东盟在大国竞争中不作为,在地区建构中被边缘化。基于以上担忧与考量,东盟认为提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印太构想至关重要。因此,东盟版“印太战略”有别于美国等国的战略考量,东盟试图倡导构建一个对话与合作的地区秩序以削弱大国政治的影响,并不断保持其在地区发展建构中的话语权,以更好地实现东盟发展利益。第二,维持东盟地区中心地位。“长期以来,东盟将其中心性视为最宝贵的组织资产”。[9]由于亚洲任何一个国家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建立包含其他国家在内的国际对话交流机制,东盟所主导和建立的对话机制很大程度上就填补了这一“权力真空”,并由此造就了东盟对自身地区中心地位的认知。从东盟建立的对话机制可以看出,东盟异常珍视这一地位。东盟所建立的对话机制如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外长扩大会议等,实际上都是强调东盟的核心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延伸至各大国为其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在东盟看来,这些机制和平台代表了其在地区一体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主导性作用。但自美国“印太战略”实施以来,东盟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威胁。虽然美国在印太战略报告中宣称支持东盟的地区安全中心性,但实际上美国却构想主导印太地区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的霸主并建立一个为美国利益服务的印太地区秩序。在美国的“印太战略”里,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是其主要的倚重力量。美国意图通过美日印澳四国合作机制来加强印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方面的合作。可以说,“四国机制可能成为后东盟时代的地区架构基础,而在该架构中,东盟地位以及自身的地区议程设置能力都将受到削弱”。[10]由于这四国总体实力在东盟之上,当四国机制作用不断增强时,东盟的中心地位将受到严重削弱。鉴于此,东盟推出了“印太展望”,这既是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回应,更是维持东盟中心地位的必然选择。

二、东盟“印太展望”与美国“印太战略”的比较

东盟“印太展望”是在大国竞争背景下提出的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不断推进及其在印太地区引发的紧张局势,东盟为了削弱大国政治的影响,保持自身中心地位,制定并出台了符合东盟利益的“印太展望”。从某种程度上看,东盟的“印太展望”也是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回应,其在某些方面与美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更重要的是,东盟的“印太展望”与美国的“印太战略”在本质上有较大的区别,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一)东盟“印太展望”与美国“印太战略”的相似点

东盟“印太展望”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回应美国“印太战略”,以此来调适双方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毗邻,二者存在一定的地缘战略竞争,加上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存在领土争端,美国也有意拉拢东盟围堵中国,这就为东盟与美国在具体领域加强合作提供了养分。通过分析和研究东盟“印太展望”及美国“印太战略”,可见二者在海上安全合作及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一方面,海洋安全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地位突出,谁获得了制海权,谁就能率先获得海上优势,并在大国竞争中抢占先机。长期以来,美国和东盟重视海上安全,尤其关注南海权益问题,南海是重要的地缘战略通道,地缘价值显著。鉴于南海独特的地缘优势及各国存在较多的争端冲突,美国也试图介入这一区域。正如美国在印太战略报告中所宣称的,“开放的印太是指促进亚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互联互通。这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可以进入国际水域、航线、网络和空间领域,并能够寻求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端”。[11]事实上,美国曾多次介入南海事务,并鼓吹“南海航行自由”,罔顾中国在南海的正当权益,美国此举不仅是因为南海地缘位置的重要性,而且是因为美国深感中国的崛起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要在相关争端领域钳制中国的发展。对于东盟来说,中国与东盟相互毗邻,其本身就存在地缘战略竞争,加上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存在南海领土争议,因此在南海权益问题上东盟与美国都有遏制中国的意图,但不同的是,东盟更主张以和平的方式管控及解决相关争端问题。此外,除了关注南海权益外,东盟与美国也重视非传统安全的合作。非传统安全已经超越传统的国别界限,更具破坏性,仅靠单个国家是无法管控和解决的。印太地区作为新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中心,其本身面临较多非传统安全的威胁。美国在印太战略报告中指出,“印太地区继续面临一系列由跨国威胁带来的安全挑战,包括恐怖主义,非法武器,毒品、人口和野生动物贩运、海盗、危险的病原体以及武器扩散和自然灾害等。美国将寻求盟友及伙伴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12]同时,东盟在印太展望报告中也指出,印太地区正面临一系列威胁,东盟将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打击跨国犯罪。[13]由此可见,东盟与美国在打击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有一致性。另一方面,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东盟与美国印太构想的一部分,二者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印太地区日益成为大国活动的焦点。美国在印太战略报告中指出,“美国认识到印太地区需要更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投资。因此,美国将和盟友以及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促进地区发展”。[14]在此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也曾表示,美国将投入1.13亿美元用于支持印太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15]对于东盟而言,推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前提。由于东盟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东盟需要倚仗域外大国的支持来推进区域建设,这就与美国的印太构想有些许重合之处,但由于美国“印太战略”尤其强调对抗性,美国在区域互联互通建设上的援助力度是值得思考的。

(二)东盟“印太展望”与美国“印太战略”的差异性

东盟“印太展望”与美国“印太战略”都是大国竞争的产物,虽然二者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但二者仍存在根本上的区别。美国“印太战略”强调冲突对抗,发展盟友关系,大国政治色彩浓厚;东盟“印太展望”强调平等、开放与合作,包容性强,因此二者在战略目标及合作机制方面存在根本上的差异。首先,东盟与美国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身份与位置决定了二者的印太战略目标存在差异。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是国际体系的主导者,是世界权力的中心,也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避免权力中心的转移一直是美国的现实追求。随着中国的强劲崛起,美国明显感觉到其霸主地位受到了威胁,为避免权力中心的转移,美国多方采取措施遏制中国的发展,“印太战略”就是当前美国采用的手段之一。即使美国“印太战略”以“自由而开放的印太”命名,也或多或少地强调了加强印太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但实际上,美国“印太战略”是对之前亚太战略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目标还是维持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通过确保地区国家间的权力平衡使美国获利,从而推进有利于美国安全与繁荣的国际秩序。[16]在美国印太战略报告里,美国实际上强调的是美国利益,通过加强盟友关系建立起一个排除中国在外的地区秩序。而东盟是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产生的,从成立之日起,东盟就在大国竞争的夹缝中生存,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东盟逐渐形成了平衡大国影响的策略。在美国“印太战略”不断推进、中美战略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东盟推出了“印太展望”,以平衡大国政治的影响。“尽管在一些原则上存在重合,但东盟的框架与美国的战略不同。东盟的框架是包容性的,不针对任何特定大国”。[17]由此可见,东盟构想的是包含中国在内的平等、开放、合作、繁荣的地区秩序。在该秩序下,东盟依旧是地区安全架构的中心。在战略目标上东盟与美国的设计差异表明了二者存在核心利益冲突。其次,在合作机制上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美国“印太战略”强调同盟关系,美国试图通过建立美日印澳四国同盟机制来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及安全等方面的介入;通过与相关国家建立同盟关系,美国试图构建新的对话机制,将中国排除在这些机制之外,从而达到遏制中国发展,使中国在国际上被边缘化的目的。而对于东盟来说,在现有机制中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东盟所推崇的,因为现有机制如东盟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是以东盟为主导的对话机制。在东盟印太展望报告中,东盟尤其强调了其在印太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报告指出,东盟不是要建立新的机制或取代现有机制,而是要在东盟所主导的现有机制中加强印太合作,以应对各方面的威胁和挑战。通过对比东盟与美国所构想的合作机制可以发现,二者存在很大的分歧,东盟所倡导的合作机制更具包容性,更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平等、开放的印太地区秩序。

三、东盟“印太展望”对中国东盟政策的影响及相关建议

在印太地区大国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东盟没有选择与美选边站队及做出明显的反华举动,而是在大国间保持一种平衡,通过出台“印太展望”表明自身战略定位,灵活地周旋在大国之间。鉴于东盟战略选择的中间性,东盟“印太展望”的出台将对中国的东盟政策产生影响,中国应对此做出相应的回应,不断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一)东盟“印太展望”对中国东盟政策的影响

作为对愈演愈烈的大国竞争及美国“印太战略”的回应,东盟版的“印太展望”试图消弭大国政治色彩。东盟“印太展望”的出台表明,东盟仍然坚持在大国竞争中保持一种平衡,这既有利于推动中国东盟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同时,中国东盟政策也受到一定的挑战。一是,东盟的平衡策略增强了中国的战略选择空间。在美国“印太战略”笼罩的阴影下,美国试图通过美、日、印、澳四国集团机制及东盟来钳制中国的发展。在美国这一战略构想下,日本、澳大利亚及印度都与美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战略对接,中国的战略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虽然美国不断向东盟示意和利诱,但东盟始终没有选择与美国选边站,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作为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回应,东盟在“印太展望”里表达了其对印太地区秩序的构想,即东盟有意打造一个对话与合作、人人共享发展与繁荣的印太地区。东盟强调在由东盟所主导的现有机制和框架内加强合作与和平解决争端问题,并继续充当诚实的中间人调和利益冲突的角色。[18]从中可以看出,东盟“印太展望”在思想上极具包容性,它不针对中国,并构想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包容与开放的印太秩序。此外,东盟继续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也表明,在战略选择上,东盟仍继续坚持大国平衡战略在大国之间周旋,不走到中国的对立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因此在战略安排上,东盟是中国可争取的对象,这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圈包围有重要作用。二是,东盟互联互通发展诉求促进中国—东盟经济交流合作、推动政治关系发展。近年来,随着东盟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东盟内部对增进区域互联互通建设高度重视。《东盟2025:携手前进》强调,东盟要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次区域合作项目推动区域运输、信息通信技术、电子商务、能源等方面互联互通建设,打造一个更有活力和韧性的东盟。[19]在“印太展望”中,东盟又重申了实现区域互联互通建设的构想。由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且参差不齐,仅靠东盟国家是难以推进区域互联互通建设的,东盟还需借助域外大国的力量来推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东盟经济互补性强,东盟互联互通发展诉求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中国的综合实力及其在基础设施及互联互通领域取得的成效能很好地为东盟的互联互通建设提供经验、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事实上,东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近些年的经贸往来中,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有了很大的提升,经济合作的增强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三是,海洋安全尤其是南海安全问题是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尽管中国与东盟在经贸和投资方面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但双方之间的互信却没能随之增长而增长,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盟对邻近大国中国崛起引发的安全担忧。[20]在利益权衡下,东盟逐渐形成了一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战略认知。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争议最大的南海主权上,东盟国家试图通过与美国的安全防务合作来增加美国在该地区的介入,避免中国一家独大。虽然在“印太展望”中,东盟就海洋安全合作及海上冲突问题上做了相关说明,并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相关争端,但东盟也没有否认美国在南海安全问题上的介入引发的局势动荡。相反,东盟还想通过美国的介入来增加对华博弈的筹码,以此维护东盟国家发展权益。实际上,在南海安全及权益问题上,东盟与美国有着相似的利益诉求,都想牵制中国,避免中国一家独大。从这一点来看,东盟“印太展望”所强调的包容性并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还隐含着放任美国南海行动的相关表态。由此可见,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的东盟政策将受到一定的挑战。

(二)中国应对东盟“印太展望”的相关建议

印太区域是大国竞争的核心地区,同时也是未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印太展望”里,东盟就自身立场与态度做了具体阐述,作为该地区安全架构的中心,东盟将继续保持地区中心性,构建自由、平等、合作与稳定的地区发展秩序。鉴于东盟“印太展望”对中国东盟政策的影响,中国应及时地做出回应,积极与东盟国家进行战略对接,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妥善管控分歧矛盾,努力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第一,加强战略对接,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东盟“印太展望”包容性强,中国应充分评估东盟国家内部战略,有效对接。随着东盟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应积极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并借助《东盟2025:携手前进》愿景与东盟进行战略对接。由于东盟“印太展望”强调的是东盟的地区中心地位,所倡导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平等、合作、开放的地区秩序,中国应尊重东盟的地区中心地位,积极支持东盟框架内的交流与合作。在共有利益基础上,积极对接东盟国家发展战略,如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新加坡“第三个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等,通过双边交流合作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整体向前发展。对于东盟对中国战略的担心与疑虑,中国应努力增进双方之间的互信,积极利用现有机制加强双方高层的对话交流,通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方式就彼此关切的核心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妥善管控分歧,在战略发展上努力达成共识,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在当前美国“印太战略”不断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大国竞争对抗升级的情况下,东盟是中国争取合作的对象,也是推进印太地区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中国应积极与东盟加强战略对接,努力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从而推动中国及印太地区秩序的发展。第二,深化印太区域经济合作,有效回应东盟发展诉求。在印太战略深入实施、国际贸易壁垒加深的背景下,东盟是中国贸易转移的重要对象。自2009年起,中国便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1]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不断加深。2019年,双方贸易额达6414.6亿美元,东盟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20年前三季度,双方贸易额达3.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2]由此可见,在世界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东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鉴于中国与东盟这种经济伙伴关系,中国应把握机遇,不断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合作。中国与东盟都是印太地区重要的经济行为体,推动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自由贸易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中国应积极支持东盟推进RCEP谈判进程,并就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提出中国方案,以开放、友好、合作的态度积极面对逆全球化浪潮,不断加强双方经贸关系。在东盟“印太展望”里,东盟将经济建设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中国应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对接,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有机结合;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合作平台,支持东盟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互联互通建设,在具体经济领域中不断深化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第三,积极开展南海安全合作,相互增信释疑管控分歧。南海争端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最为敏感的问题,也是美国介入印太地区的重要载体。南海争端问题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正常关系。近年来,随着美国不断鼓吹“南海航行自由”,一些东盟国家如越南等也试图挑衅中国,南海争端问题面临国际化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妥善处理南海争端问题已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鉴于南海问题的敏感性,中国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还应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对话沟通,相互增信释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与东盟国家开展南海安全合作来共同管控南海争端,如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南海安全军事联合演习、进行海上安全对话等。此外,中国还应加强与东盟之间的民间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及相关协定来减少双方之间的摩擦,通过进一步的务实合作,减少敌对因素对双方关系的影响。

注释:

①东盟在东亚地区占据地缘中心位置,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要道。近年来,东盟以“中心地位”界定自身在地区一体化和东亚区域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并以此作为维护东盟整体性、独立性和主导性的重要原则。参见韩志立.关系网络的竞争:“印太”战略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挑战——以关系主义身份理论为视角[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9,36(02):96;董贺.关系与权力:网络视角下的东盟中心地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08):89。

猜你喜欢

印太东盟国家大国
“印太”概念视野下的印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及应对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调整及对印太安全形势的影响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大国气象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