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模式研究

2021-11-30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精准图书馆微信

李 虹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100)

高校图书馆通过微信平台开展信息服务是在时代不断进步中发展起来的,利用微信平台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读者,可更好地履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读者利用微信服务平台能够从更多层面、更广视角去获取信息资源,可提高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关注度,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通过微信平台信息服务行为动态,可获取不同读者群体潜在的需求,激发图书馆为读者实施更加精准服务提供条件,延伸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覆盖面。目前,虽有众多高校图书馆已向读者推出了微信服务平台,但信息化服务精准度还不够完善,故有必要在微信平台下创新精准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1.高校图书馆引入微信平台服务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工作是以读者服务为中心,理应在各项信息资源的服务输出上发挥出主导引领作用,在读者服务与读者需求之间形成无缝的对接和良好的互动,及时捕捉读者的所求所需,精准实施相应的信息资源策略,以满足读者对高校图书馆各项信息服务的美好期待,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着高校进入到数字校园建设大潮中,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如火如荼,在信息资源数字化进程中,微信软件也被普遍使用,已成为在校学生基本都有条件且必备的通信软件,使得微信平台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个人之间开展深层次互动交流的首选方式,图书馆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及时了解读者所求所需,才能激发出更加精准的信息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读者服务也会转化至精细划分下的用户精准服务,从而进一步满足读者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多层次需求。

2.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服务现状

2.1 管理理念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

高校图书馆不仅担负着学生们的阅读拓展、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服务职责,也担负着教师们进一步钻研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资料的整合与流通,给予广大读者的精准服务不仅可以深入挖掘图书馆的应用价值,还可有效延伸图书馆服务理念。而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仍不到位,不能够重视微信平台对于图书馆信息精准服务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加之馆员服务意识不强,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流于形式,通常推送一些线下举办过的读书活动和专场讲座的新闻报道、有关于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的通知与公告,或者干脆把线下的信息资源变成数字化图片照搬到微信平台上,呈现的阅读页面枯燥,很难引发读者的回应与共鸣。

2.2 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缺乏个性化

部分高校图书馆通过微信平台的信息资源建设还不够深入,难以实现精准信息服务,仅将文字笼统转换为数字化推送到微信平台上,平台页面风格单一,功能模块提炼也缺乏个性化,内容缺乏生动趣味性、互动性和自主性,并没有根据读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重新编排和整理信息资源,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平台的信息推送,一些推文根本就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很多读者只是草率地浏览一下题目关键字就退出页面便结束阅读行为。可见,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还不能通过精准的功能模块设置呈现出来,难以挖掘出读者更深层次的探索求知欲。

2.3 学科信息呈现薄弱,不利于学科内涵建设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图书情报资料中心,无可替代地担负着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职责,微信平台信息化的精准服务是学科内涵建设基础。而众多高校图书馆在学科信息建设中仍难以体现精准服务,存在学科服务内容单一、形式刻板、学科前沿信息资源更新缓慢和内容简单堆砌等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利用微信平台为不同学科专业师生建立具有学科信息资源的服务体系,无法充分满足师生对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精准服务诉求。

3.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模式构建

3.1 丰富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推动数字信息化的发展。读者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个性化,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配置中,要紧随读者的信息需求和行为习惯,从心理学理论分析可知,人的需要是有内在规律的,大学生利用高校图书馆的需求也是可分层次的。最初的需求微信是文献资源,当达到一定信息量的积累后,逐渐上升至知识管理的需求,需求逐渐过渡到知识的交流愿望,随后产生知识评价的心理需求,更高的需求即通过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实现知识创新。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的构建需要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引领读者从初级需求逐渐达到高级需求。精准的信息服务就要从读者的身份、年龄和学科分层次构建信息服务模型,读者需求的层次性逐级被满足也能够完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精准服务体系。比如,面对不同的读者需设置相应的信息层次服务,对于刚进校的大一新生,初次利用图书馆,内心会比较陌生和不安。高校图书馆针对该读者群体可构建“开学新起点”的信息服务,对于新生入学后,如何快速熟悉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方面多做一些信息推送服务。微信平台的个性化创新可满足不同读者个体的内在需求,同时也将引领和不断完善读者个体向更深、更高层次的个性化发展。依据不同读者多元化需求,可构建不同形式的信息体系,包括有文字信息、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也可构建不同类别的数字信息圈子,读者可以在圈内进行互访、集赞和共享等活动。

3.2 提高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微信服务平台运行

高校图书馆就业门槛通常都被认为是极低的,在图书馆工作不需要人人都能运用专业科学技术,专业技术方面的实践与提升仅限于后台技术员的工作,一线服务人员只停留在与读者进行简单沟通,或者指引读者进行较浅层次的信息服务。而通常读者更多地与一线图书馆员有交集,长此以往,根本达不到充分发挥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的价值,也阻碍着图书馆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如何运用好微信平台是每一个高校图书馆人都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比如,微信平台要设置专人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进行精准化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面向校内各个院系吸纳在信息服务方面擅长的师生,使其同时具有双重身份,面向读者是信息服务者,面向图书馆信息服务也是读者群体,通过精准发挥其学科优势的同时带动更多的读者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形成积极的互动交流。

3.3 整合微信平台信息数据,构建精准服务功能

微信平台数字化信息资源多维度重组,能够激发精准化信息服务的生命力。比如,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依据读者兴趣或者点击量高的信息反馈,自动提炼并生成为共享信息资源圈,读者不仅是圈内的使用者,也可以成为新的服务者。读者可以在圈内彼此之间即时共享信息、分享个人在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随感,或者读者发现更好的信息资源后,也可在圈内进行分享转发。不仅仅是把高校图书馆实体的信息资源照搬成数字资源的形式,而是更为精准的、分层次的信息资源区域,分区域模块布局构建高校图书馆的精准服务体系。对于高校图书馆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信息精准推送服务而言,比如:座位预订、共享空间开放、数据库总览和失物招领等,应建立在了解读者需求趋势基础上,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内,将读者感兴趣的信息、读者潜在需求的学科专业信息都可交叉重组,加工成各种信息形式,构成新的信息素材后向读者推出一系列精准的信息资源,围绕着读者精准需求展开,分类组建成不同的信息模块,包括有读者群体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同学科专业的读者近期最需要了解和拓展的技能培训、规划等相关信息;可以是读者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信息发布,也可以是读者心理咨询服务信息等。

3.4 分析读者行为信息数据,增强信息服务精准度

通过挖掘读者信息数据资源,可有效地为图书馆进一步开展精准服务做好准备。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途径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线下读者数据主要来源于图书馆门禁系统数据和图书借还系统数据,线上读者数据主要来源于图书馆网页查阅信息数据和通过移动设备使用信息资源数据。比如,可以针对不同院系或者所学不同专业的读者进行分类并整合线下和线上的行为数据,分析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不同需求的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时长、阅览具体文献资源的频次、利用图书馆的不同方式等,综合各类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获取不同读者的具体需求信息,整合发现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期望,同时也将读者潜在的需求作出精细化数据分析,构建读者微信平台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为高校图书馆的实现精准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图书馆应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比如,读者可通过微信平台浏览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图书馆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以鼓励读者及时完整地浏览推文,积极与读者对接,也可随具体推文信息设置个性、趣味性较强的互动问答,吸引读者更进一步浏览推文信息,图书馆可依据读者的互动行为轨迹,预测并推出精准的信息服务,满足读者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使得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推送更加有效。

4.结语

随着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普及和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传统个性化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如何把握读者需求展开精准服务是图书馆新的工作方向,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精准化服务是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将微信平台引入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过程中,是在趋于表象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中抽离出来,衍生出以不同读者群体利用图书馆的行为轨迹为立足点,构建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模式,为不同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精准服务, 帮助读者更加有效地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以提升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精准图书馆微信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图书馆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微信
微信
微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