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 后 记

2021-11-30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网络文学建构

在此起彼伏的疫情中,2021年即将结束。《上海文化》(文化研究版)又一次走过了自我更新的一年。在此感谢尹林博士基于他的观察,为我们回顾、梳理了本刊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于本刊的肯定和鼓励;当然,更要感谢这一年多来,来自各个方面的关爱和帮助。但凡过往,皆为序章;瞻望前程,唯有勇猛精进。

这两年来,疫情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7月中旬,我们跟丁帆教授约定了访谈时间,却因南京出现疫情,不得不延后,最终不得不改为笔谈。丁帆教授在“当代性”概念中注入了一些特定的内涵,包含着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热情、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切。建构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当代性”价值理念,既是丁帆教授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思路,也有疫情所带来的触动——实际上,“当代性”也正是本刊原本所秉持的主导方向,而这个访谈加深、扩展了我们对它的理解。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本刊在11月初主办了2021世界城市文化论坛(上海)的分论坛之一,以“网络文学的多元建构”为主题。全国各地十多位青年学者在线上线下分享了他们对于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的研究成果。这场小论坛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中国网络文学创作和研究已经进入了相当成熟的境地,值得关注和期待。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网络文学恐怕也要努力避免许纪霖教授在访谈中(本刊十月号)提到的公共性的危机,这是一个相当突出的“当代性”问题。

城市文化研究一直是本刊的重点之一。徐锦江研究员阐述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和上海实践经验,最后指出:从本质上说,城市建设的最后旨归,应该是实现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毫无疑问,这是人民城市建设的最高宗旨。钱泽红、陈云霞和张艳关于城市更新问题的圆桌讨论则落实在一些具体区域、具体问题。但是,小问题也可能是大问题,老问题也可能是新问题。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穿着人民共和国的精神实质,而城市更新的具体实践同样以在地的方式回应着“何为中国”这个历久弥新的大问题。

“海纳百川”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也是本刊的传统。如这一期的相关栏目所示,本刊欢迎中西方古典学对于各种经典作品加以新的解读。同时,一方面,对于人类共同的传统思想资源的转换和激活,另一方面,对于世界各国的现代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理论前沿问题。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放”,我们就能够“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网络文学建构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对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借鉴意义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