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11-30河南省永城市教师进修学校朱金娥

青年心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培育素养语言

河南省永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朱金娥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素养培育的指标,而语文课堂的教学是以阅读为核心而展开的,因此,阅读教学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上含有较高的教育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课堂构建的策略方向,进而针对语文阅读中的素养部分展开具体的教学建议,以期有效推动中小学阅读教学及其素养的培育效果。

一、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在于学生的有效参与,如此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参与中得以有效锻炼,从而推进其素养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构建以生为本的创新课堂形式,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语文的素养综合落实。同时,教师亦需要适当进行引导教育,构建更为多元的创新型教学课堂,促使学生在兴趣的作用下,积极融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前提保障。

二、具体素养培育的教学建议

(一)语言能力方面

1.读写结合

语言的基础建构,是学生语言的积累过程,需要学生能够在阅读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汲取其中的语言文字,学习其语言组织与表达,从而提升语言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可通过读写结合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同时,及时进行写作练习,通过遣词造句、模仿表达等方式,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提升。

2.丰富课堂活动

语言素养的培育除书面语之外,同样需要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基于此,除传统形式下的朗读、背诵等基础形式之外,教师亦可创新设计具有趣味活动形式的教学课堂,以促使学生能够在更具趣味的活动氛围中,参与并积极地进行语言表达,以提升语言练习的效果。例如,学习五年级《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后,教师可与学生互动,询问其想要了解,或是旅游的国家或城市,进而让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通过整理整合,制作为自己的“导游介绍册”,进而在课堂中让学生担任“导游讲解员”,为大家介绍旅游景点。这一方式,不仅使得学生的知识得以有效拓展,更是在活动趣味的动力下,使得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有效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从而实现语言素养的有效培育。

(二)思维品质方面

1.设疑提问,组织合作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需要学生切实着力于思考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学生地位,在构建创新课堂时以引导为核心教学方向,进而通过设问、组织探究的方式,培养并推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阅读理解得以有效提升。例如,在七年级《最后一课》中,教师可设计思考性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以充分发挥其思维动力,进而推进思维品质的提升。如“文章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有什么意义?”“你读完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等等,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解读课文内容,亦能够促使学生在思维思考中提升思维品质,从而实现这一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此外,在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上,教师亦可通过文章结构的训练,引导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比如,在七年级《伟大的悲剧》中,教师则可让学生先行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自主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分别提炼出每个部分的主旨内容,罗列为文章的结构纲要。这样逆向梳理文章的方式,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亦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亦能够有效得以提升。

2.培养问题意识,鼓励质疑

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双向性,即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有效思考问题的解决策略,形成良好的思路及思维模式,同时,亦需要其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有效地生成问题,以促进其知识的深度学习,使得学生在质疑中深化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度。基于此,教师在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的同时,亦可为学生创造提问的环境,以促使学生能够在有效环境氛围中,更好地形成问题、提出问题。基于此,教师则可构建游戏化课堂形式,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促进其问题意识的形成。比如,分配各个不同的游戏小组,针对某一具体的课文,要求各个小组内的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在限定时间内,为对应小组设计问题,问题的数量要求至少在人数相等的基础上,即组内每人都需提供一个问题。进而再相互交换并回答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下,则能够更为轻松且积极参与问题的设计,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与回答中,亦是对于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在此过程中,对于存在的未能有效回答上来的问题,则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由教师进一步带领学生思考,并适当地鼓励、赞赏设计问题的学生,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审美素养方面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在语文阅读教授期间,常常忽略了这一素养的培育。而事实上,审美亦是语文教育中的核心关键部分,其不仅仅是对于学生外在美的感受与体会,更是对于阅读文中人物的品格美、诗词歌赋中的意境美、修辞表达中的语言美等的感受与体会。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亦需要注重培养中小学生审美素养能力。在此过程中,则可通过情境的创设,结合多媒体设备,以培养学生美的感受,促使其能够发现美、感受美并创造美。例如,在七年级《邓稼先》一文中,可将与文中介绍邓稼先的相关内容,以图片、影视等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在直击感官的情境中,感受邓稼先的人物性格以及其精神品质,进而再组织学生讨论,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片段是那一部分,有哪些感悟等,以引导学生领悟其优秀的精神品质。再如,在小学六年级课文《草原》中,教师则可从网络上将关于“草原”——巴尔虎旗的风景图,或静态、或动态地展示给学生,进而让学生结合文中所描绘的内容,促使学生在这一“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草原的美、大自然的美,以及课文语言的美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让学生闭上双眼,倾听课文的朗读,同时并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脑海中畅想文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进而让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想象中的美好景象,并将其画出来。如此,亦是在审美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审美素养得以进一步有效提升。

(四)文化传承方面

1.知识拓展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涵括了古诗词、精神、习俗、节日等,其中,在中小学阅读课文中,更是收纳了较多的古诗文。基于此,在文化传承与理解层面,鉴于古诗词具有较强的内涵性质,为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促进其有效记忆并掌握,教师则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微课、多媒体等资源,将古诗文中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更加全面的了解下,进一步理解诗词中表达的内容及情感元素。例如,在八年级《唐诗五首》中,教师则可将每首诗中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表达的含意。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则可将李白写这首诗时的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在与李白有了“同等”的心境后,再度展开对于诗词的学习理解。

2.渗透传统文化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中亦是融入了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可通过对阅读文的深度挖掘,并加以拓展,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实现文化传承的素养培育。例如,在六年级《北京的春节》中,教师则可借助“春节”作为切入点,进而为学生拓展普及关于春节的习俗、来源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我国文化的发展。为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效率,教师还可设计主题资料收集的活动,让学生设计制作春节文化剪贴小报、手账本、漫画小图册等,使得学生能够在主题活动的激趣下,更为主动积极地进行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从而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以有效丰富并拓展其传统文化知识。

核心素养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指标,在中小学语文阶段的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提供了基础的平台条件,教师可通过阅读课程的教授,充分挖掘文中蕴含的素养内容,进而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以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能够在素养指标的引领下,更加综合全面地学习语文知识,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培育素养语言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语言是刀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